浅析德国鲁尔区工业旅游开发举措与模式

时间:2022-10-15 08:48:23

浅析德国鲁尔区工业旅游开发举措与模式

[摘要] 文章从分析德国鲁尔工业区的开发举措和特征入手,分析了德国工业旅游运行模式与涵,然后结合武汉市工业旅游活动的现状与问题,在对德国鲁尔工业旅游体系进行比较分析的基础上,具体探讨了武汉市工业旅游开发与推进的不足与对策。

[关键词] 工业旅游 开发举措 开发模式

“工业旅游”是以工业场所作为旅游客体的一种专项旅游活动。它基于工业企业的厂区、生产线、生产工具、劳动对象、最终产品以及独特的制造工艺流程作为旅游资源,从而吸引旅游者进行参观、体验的一种旅游活动。:正业旅游是融求知、购物、体验、观光为一体的旅游产品,它以保护和开发工业旅游资源为核心,在展示现代化工业生产和工业遗迹景观的同时,为旅游者创造别具一格的旅游体验。

一、武汉市工业旅游的开发现状与问题

改革开发以来,武汉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一直仅次于北京、上海、广州、天津等4个城市,武汉商贸业已俨然是中部地区的龙头,成为融汇各方精品的商贸之都。基于武汉深厚的工业文化积淀和良好的工业发展趋势,武汉市近年来已经有许多跨国公司与企业开展了工业旅游活动。比如可口可乐有限公司武汉分公司就定期开放厂房与生产线供旅游者参观,此外还邀请旅游者亲自参与一些生产活动,提升整个参观游览过程的参与度,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满足旅游者的好奇心。

随着中国逐步走向近代化,武汉在19世纪后半期终于走上丁自己的工业化之路,工业文化成为这座城市鲜明而又主要的文化存在,武汉工业文化经过一个多世纪的发展,既深深地打上了资本主义工业文化和半殖民地半封建文化的烙印,又和中华民族的觉醒、抗争、奋进、复兴紧密相连,从而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可见,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武汉市工业遗产资源是一项艰巨而又重要的历史使命。我们不能将这些富含工业文化和工业历史价值的遗产一拆了之,而应该让它们成为武汉工业历史的见证,让它们在新时代里昭示武汉工业文化的深厚底蕴与丰富的内涵,他们包含了敢为人先的开拓精神、重视科技的创新精神、开放吸纳的进取精神、脚踏实地的务实精神、为国分忧的兼济精神、勇往直前的奋进精神等特质。

二、德国鲁尔区工业旅游的开发模式与经验

德国鲁尔(Ruhr)区的工业发展有近200年的历史。早在1811年,埃森市就有了著名的大型钢铁联合企业康采恩克虏伯公司。随后,蒂森公司、鲁尔煤矿公司等一批采矿和钢铁康采恩也在这一地区创建。19世纪上半叶开始的大规模煤矿开采和钢铁生产,逐渐使鲁尔区成为世界上最著名的重工业区和最大的工业区之一,也是欧洲最古老的城镇积聚区,并形成了多特蒙德(Dortmund)、埃森(Essen)、杜伊斯堡(Duisburg)等著名的工业城市。然而,在经历了100多年的繁荣发展后,鲁尔区于20世纪50年代末到60年代初开始出现经济衰落,煤炭工业和钢铁工业尤其突出。而到了1987年,鲁尔区达到15.1%的最高失业记录,大大超过8.1%的全国平均失业率。曾经在20世纪50年代是德国人均国民生产总值首位的鲁尔区的埃姆舍(Emscher)地区,已经沦为德国西部问题最多、失业率最高的地区。

由于大批劳动力的突然失业。导致了众多的社会问题。如何对待和处理大量废弃的工矿、旧厂房和庞大的工业空置建筑与设施,成为鲁尔区不可回避的重要问题。

第一,人们往往选择将工业遗迹完全拆除。由于倒闭和废弃的厂房和工矿被视为经济衰退的标志,人们往往认为它们是本地区的污点,因此,一个很自然的想法是让这些粗笨而庞大的东西彻底从人们的视野中消失,或者将其彻底拆除后改建其他企业;第二,人们还可以选择将工业遗迹回收利用。对于一些仍然有回收和利用价值的旧厂房和空置建筑,可以重新回收利用。对于原有生产设备进行回炉再造,从而生产出新的机械和工具;第三,对工业遗产进行综合开发。综合开发摆脱了以往对工业废弃地和废弃厂房与设施的传统价值观,重新发现了工业废弃地的历史价值,将工业废弃地视为工业文化遗产,并和旅游开发、区域振兴等相结合进行战略性开发与整治。

然而,采用综合开发的战略将各种工业遗迹作为旅游项目来开发,让旅游业成为复兴区域经济的主力军的思路,却在德国经历了一个曲折和相当漫长的时间。今天在国际旅游界,德国鲁尔区具有极高的知名度与美誉度,它代表了一个时代的精神与遗存。从前在德国人心曰中,一个长期以煤炭开采和钢铁重工业的形象闻名于世的地方从来不会与旅游、体闲有任何的关联,而现在欧洲人想去体会先辈们的生产生活方式、感悟人类工业文明的发展进程、思考人类与自然关系的首选就是参观德国鲁尔工业遗产旅游区。

1、博物馆模式

博物馆模式以“亨利”钢铁厂、“措伦”采煤厂和“关税同盟”煤炭一焦化厂最为典型。亨利钢铁厂位于一个保留了文艺复兴时期建筑与文化景观的历史古城――哈廷根。该厂建于1854年,现在废弃的钢铁厂已经变成一个露天博物馆,其最大特色是在其中设计了一个工业文化儿童乐园,孩子们可以在废弃的工业设施中开展各种活动,并可以听到关于各种设施设备的游戏故事,从而大大吸引了亲子家庭旅游者。此外,博物馆的导游人员由原来工厂的工人志愿者承担,从而大大增强了其真实感和历史感,同时也激发了工厂周边社区的参与度和认同感,使整个旅游区具有一种良好的旅游氛围。

措伦采煤厂位于多特蒙德市,因为其规模较小,所以厂房建筑保存得比较好。新翻修的古典风格厂房和办公楼使这里看起来更加具有历史气息。此外,利用废旧的火车皮改装成园内的游览工具也吸引了大批旅游者。这里主要以室内展览为主,旅游纪念品开发得比较丰富,旅游者们可以从这里看到德国鲁尔工业区各个历史时期的文献典籍与照片图书,此外还可以购买许多具有工业文化风格的旅游纪念品。

2、公共休闲模式

北杜伊斯堡景观公园位于杜伊斯堡,它是一个集采煤、炼焦、钢铁于一身的大型工业基地。现在被改造为以煤一铁工业背景为主的大型工业旅游主题公园。园内的休闲旅游活动丰富多样,例如,废旧的贮气罐被改造成潜水俱乐部的训练池;用来堆放铁矿砂的混凝土料场,被已经设计成青少年活动场地,墙体被改造成攀岩者乐园;一些仓库和厂房被改造成迪厅和音乐厅,甚至交响乐这样的高雅艺术都开始利用这些巨型的钢铁冶炼炉作为背景。站在公园内可以俯瞰整个鲁尔工业区,著名的埃姆舍尔河和“北极星公园”连为一体,而前者曾经是鲁尔工业区污染最严重的主要排污河。经过治理以后,它已变成了一条供游人泛舟游览的河流,河流滨水区的整体改造与设计使这个休闲园区充满了魅力。

3、综合开发模式

综合开发模式的典型代表是位于伯豪森的中心购物区。奥伯豪森是一个富含金属矿藏的工业城,1758年这里就建立了整个鲁尔区第一家铁器铸造厂。随着当地工业企业的萧条与倒

闭,失业问题和环境问题已经成为该市的主要矛盾,同时也迫使他们要寻找一条全新的振兴之路。奥伯豪森成功地将购物旅游与工业遗产旅游结合起来,在工厂废弃地上新建了一个大型的购物中心,同时开辟了一个工业博物馆,并就地保留了一个高117米、直径达67米的巨型储气罐。德国鲁尔区是一个深受经济全球化发展之影响、同时根植于西方传统工业衰退历史和空间转型过程中的典型。鲁尔区对整个工业区的整治与更新,特别是对鲁尔工业区内每处工业遗产不断认识、不断保护的过程也正是人类认识自我、和谐发展的过程。

三、现阶段武汉市工业遗产旅游的推进策略

对武汉工业遗产旅游开发而言,保护与发展对立、城市历史与工业文化缺乏信息载体是目前最大的弊端,要克服这个弊端,就需要突破当前各自为战的武汉工业旅游观光模式和拆迁旧企业进行房地产开发的单一产业更替模式,将武汉市工业历史脉络和现代工业成果同社会发展需要、企业经营活动、传播历史文化三个因素进行有机结合。发展武汉工业旅游则必须从构建工业旅游体系、创设工业旅游开发模式和营造工业旅游品牌三个方面进行探索,来提升武汉工业遗产旅游产品的竞争力,从而实现“关注入文、延续历史、整合资源、全面发展”的武汉工业旅游发展目标。

1、建设武汉特色工业旅游体系

“十一五”期间,武汉应紧紧抓住中部崛起和西部大开发的战略机遇,发展武汉工业旅游的指导思想,紧扣武汉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和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的战略思路,在构建武汉工业旅游格局的基础上,突出旅游内涵的丰富化、体验方式的多样化、线路设计的科学化,形成以“工业遗产为魂、产业观光为魄、全程体验为形、魅力江城为态”的特色工业旅游体系。武汉既有百年工业历史积淀的大量历史遗存,又有一批享誉中外的先进制造基地,丰富的工业资源为发展武汉工业旅游构筑起了强有力的支撑。

一次设计合理的工业旅游,不仅要让旅游者观赏工业景观和感受工业文化氛围,而且必须为旅游者创造一种全程的亲身体验。旅游者可以穿上工作服,戴上头盔,凭借体力或交通工具进入工作场所,在实地里切身感受到从前的艰苦工作环境。这样不仅活化了旅游区的真实感和历史感,同时也激发了旅游者的参与感和认同感,使整个旅游区具有一种“生态博物馆”的氛围。对于现代工业而言,旅游者不仅可以实地参观现代工业生产管理,而且还可以亲身参与工业产品的制造过程,从而最大限度地提高工业旅游产品的自由度。工业旅游是武汉展示自身魅力的一张名片,它既能充分发掘武汉丰富的工业文化内涵,展现武汉工业旅游企业的对外形象,又能成为工业与旅游业之间的桥梁。将武汉工业旅游资源整合为独具特色的工业旅游产品是加快武汉工业企业结构转型、促进武汉工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契机。

2、塑造武汉“工业文化之路”旅游品牌

武汉拥有许多全国独一无二的工业旅游资源,通过发展武汉工业旅游打造富有武汉特色并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旅游品牌,它有利于进一步拓展武汉旅游业发展领域,促进武汉旅游业进一步与国际接轨。

将“工业文化之路”作为武汉工业旅游的主打品牌,不仅可以弘扬有着深厚底蕴和丰富内涵的武汉工业文化,而且可以将武汉市星罗棋布的工业旅游资源用一根工业文化的红线整合在一起,通过各种特色工业旅游产品从各个侧面反映武汉“工业文化之路”的品牌主题。在紧紧围绕品牌主题的基础上,把握旅游产品开发的“五结合”原则,即实践体验与科普教育相结合、公务接待与大众开放相结合、招商引资与发展先进制造业相结合、工业历史遗产保护与开发利用相结合、武汉与华中地区相结合的开发原则。针对目标市场构建区内协作的工业旅游营销方式,使工业旅游真正成为有市场竞争力的旅游产品,打造一批具有武汉特色的工业旅游线路,如“流金武汉一一百年工业寻访之路”、“远航武汉――船舶梦想之路”、“动感武汉――时尚商业之路”等,使它们既能够满足老年人的怀旧情结,又能够让青少年开阔视野,同时也为商务人士考察访问。

开发具有武汉特色的工业遗产旅游项目,将武汉工业遗产旅游定位为反映中国独具特色工业化进程的活化石,开发具有浓文化、久历史、强参与、高科技的武汉系列工业遗产旅游产品,它不仅符合世界工业旅游发展的客观规律与潮流趋势,而且也是基于保护武汉工业遗产、树立新兴产业集群品牌形象的需要,更是提高武汉旅游业发展的整体水平,应对国内外旅游市场激烈竞争的必然选择。

上一篇:企业并购中文化整合问题及对策 下一篇:整合营销传播思维在中小企业品牌塑造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