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例小儿腹泻致病因素分析及临床治疗意义

时间:2022-10-15 07:51:30

112例小儿腹泻致病因素分析及临床治疗意义

【摘要】 目的 探讨小儿腹泻致病因素分析及对临床治疗的价值。方法 112例小儿腹泻患儿进行分析, 并研究患儿的治疗方案。结果 0~3岁70例患儿因呼吸道感染因素引发腹泻47例, 占67.1%;3~7岁42例患儿中, 因非感染因素引发腹泻28例, 占66.7%。结论 小儿腹泻致病因素中, 呼吸道感染因素为主要原因。对腹泻的致病因素进行分析, 采取针对性治疗措施, 在小儿腹泻的临床治疗中具有显著意义。

【关键词】 小儿腹泻;致病因素;临床意义

小儿腹泻是一种多因素、多病因引发的疾病, 其临床表现主要以腹泻为主, 特点为大便性状改变, 且次数增加, 患者出现程度不同的水、电解质与酸碱平衡紊乱[1]。其致病原因主要为病毒(人类轮状病毒和肠道其他病毒类型)细菌(产毒性大肠杆菌、致病性大肠杆菌、侵袭性大肠杆菌、出血性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空肠弯曲菌)、真菌与寄生虫引发。肠道外感染和喂养不当、过敏滥用抗生素导致肠道菌群紊乱等情况也可能致病;可将小儿腹泻的致病因素分为感染性与非感染性腹泻。本次研究对本院2010年8月~2013年11月收治的112例小儿腹泻患儿的病例资料进行分析, 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2010年8月~2013年11月收治的112例小儿腹泻患儿为研究对象。所有患儿均经实验室诊断后确诊为小儿腹泻。其中男71例, 女41例, 年龄0~7岁, 平均年龄(3.4±1.4)岁, 其中0~3岁70例, 3~7岁42例。患儿症状轻重不等, 大便次数为3~12次/d, 且性状各有不同。伴有脱水患儿21例, 伴有腹痛、发热症状35例。

1. 2 方法 对所有患儿的粪便标本进行涂片, 随后作革兰氏染色显微镜检查。也可对粪便作微生物学常规细菌培养。培养目标菌主要有志贺菌、大肠杆菌、空肠弯曲菌、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 使用胶体金法作粪便轮状病毒抗原检测。针对检查结果, 分析患儿出现腹泻的致病原因。

2 结果

2. 1 直接涂片行革兰氏染色显微镜检查 0~3岁患儿因呼吸道感染因素引发腹泻47例, 占67.1%;3~7岁患儿中, 因非感染因素引发腹泻28例, 占66.7%。因感染因素造成的腹泻中, 革兰阴性杆菌占15%;革兰阳性杆菌占85%。其中, 有25例患儿因肠道内菌群失调所致, 因菌群失调, 会导致排便次数增加, 引发腹泻。

2. 2 粪便微生物学检查 对112例患者行粪便微生物检查, 其中有51例患儿呈为阳性, 占45.5%;有61例患儿表现为阴性, 占54.5%。阳性患儿中, 有42例患者为细菌引发腹泻, 经细菌培养后, 检出志贺菌21例, 沙门氏菌9例, 大肠埃希菌12例。其中志贺菌是引发细菌性腹泻发生的主要致病因素。经轮状病毒检查显示, 阳性12例。

2. 3 粪便形状检查 为轮状病毒感染患者, 粪便性状大多为水样便和蛋花汤样便, 经显微镜观察可见白细胞;沙门氏菌感染粪便性状为脓血便和黏液便, 显微镜观察后可见白细胞与红细胞, 数量不等;经志贺菌感染后, 粪便呈脓血便与黏液便, 显微镜下可显示大量的中性粒细胞和红细胞。

3 讨论

小儿处于快速发育阶段, 机体器官尚未发育成熟, 且体内消化酶分泌少, 摄入过多也可能会导致肠道功能紊乱[2]。其临床表现为粪便呈稀水样, 且有酸味, 患儿无发热症状。经粪便培养、轮状病毒检查显示阴性, 且血液中无白细胞升高情况。经本次研究显示, 0~3岁患儿因非感染因素导致的腹泻所占比例较大。因此, 在临床治疗中, 只需要采取对症治疗措施, 不需要作抗菌剂治疗, 仅助消化药物就可以取得较好的疗效。

因感染导致的小儿腹泻, 其病原体主要有弧菌、病毒和致病性大肠埃希菌和志贺菌、沙门氏菌等。有相关数据显示, 空肠弯曲菌也会导致小儿发生腹泻[3]。针对小儿腹泻症状, 临床可经过喂养史、实验室检查和接触史对感染途径与感染病原进行了解, 针对病情采取对症治疗措施。抗菌药在感染性腹泻中可起到抑菌作用, 感染性腹泻大多有发热、腹泻, 里急后重症状, 粪便呈黏液便或脓血样便。对于感染性腹泻, 一定要在经过检查确诊后, 在医师指导下使用抗菌药[4]。对小儿用药, 必须将药物使用剂量掌握在合理范围内, 才能维持肠道菌群平衡, 也是对小儿腹泻进行防治的关键[5]。

从本次研究中显示, 0~3岁患儿因呼吸道感染因素引发腹泻47例, 占67.1%;3~7岁患儿中, 因非感染因素引发腹泻28例, 占66.7%。有患儿因体内菌群失调所致, 可能与之前抗菌药使用过量有关, 必须重视患儿的致病原因。针对病因, 可使用微生态制剂进行治疗。必须要正确掌握用药剂量, 以免导致患儿肠道黏膜受损。小儿腹泻的诊疗中, 必须要明确病因, 采取对因措施进行治疗, 可显著增加疗效, 缩短病程, 大大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参考文献

[1] 刘勇, 陈娟.参苓白术散治疗小儿秋季腹泻45例.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2011, 17(1):181-182.

[2] 石美珠.蒙脱石散与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治疗小儿腹泻的临床对比研究.当代医学, 2011, 17(1):143-144.

[3] 何广杰.小儿止泻贴治疗小儿腹泻180例临床观察.中医药导报, 2013, 19(12):132-133.

[4] 张彦, 杨宽, 朱军联, 等.四逆汤加减保留灌肠治疗小儿腹泻180例.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2013, 19(14):311-313.

[5] 苏林, 许春娣, 何婉儿, 等.小儿腹泻贴治疗儿童急性腹泻的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临床儿科杂志, 2013(7):674-678.

[收稿日期:2014-07-16]

上一篇: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胎儿先天性心脏病应用价值 下一篇:有限内固定加支架外固定治疗开放性Pilon骨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