烂面烧饼满口香

时间:2022-10-15 07:17:54

薄暮黄昏,垂垂老矣,却眷念起“光棍年代”的稀疏往事,倒也别有情趣。

上世纪40年代初,我供职于四川自贡市中国银行,共事者大多为镇扬籍,闲来串门踏户,少不得混上一顿半餐,其中有我从未吃过的烂面烧饼,那“香飞散而远遍,行人失涎于下风”的美味,真让我舔唇干咽,至今难以忘怀。

原来,烂面烧饼并非金餐玉馔,而是一种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镇江家常点心。全家围座,男女老少各捧火热滚烫的清粥一碗,佐以煎得两面金黄,隐约可见翠绿点点的烂面烧饼一张,管不得窗外朔风凛冽、冷雨敲窗,吃得稀哩呼噜、鼻尖冒汗,那温馨、甜美、祥和的氛围,怎不叫我这个客居异乡的光棍痴迷、神往?

为了迎接摘掉光棍帽子,为今后小家庭的餐桌增辉抹彩,就请教大嫂教我制作烂面烧饼的窍坎,承她慨允,约我明朝粉墨登场。

次晨我如约而至,大嫂已将一大堆青菜洗得干净,我卷袖捋管,正要按照她的指点将菜切成拇指宽的大块,大嫂却为我讲起“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吃烂面烧饼的故事。

她说:“板桥初到扬州,以卖书画为生,奈因技艺差劲,生意冷落,凄苦度日。一天,好友赵翼来访,他无可招待,就将现成的青菜切碎,和入厚面浆中,摊成烂面烧饼飨客。两人望着窗外成熟的柿子在夕阳下,红晕点点,嚼饼赏景,不禁鼓腹而歌起来:‘柿叶微霜千点红,纱厨斜日透窗中;江南大好秋蔬菜,摊作烧饼好唱歌。’板桥摊烂面烧饼的这段佳话不胫而走,从扬州传到镇江,有人还将此饼称作‘板桥饼’。后人对饼的烹制加以改进,现在的烂面烧饼,当然比郑板桥做的要好吃多了。”

大嫂原是高中国语老师,镇江沦陷前,为了逃避战祸,溯江而上,辗转来到自贡中国银行,得与夫君团聚,难怪她满腹经纶,能将这烂面烧饼的故事讲得如此入木三分。

听罢故事,大嫂已将切碎青菜在油锅中煸炒出水,她盛起青菜,将成卤的菜汁倒入已加水的面粉中,然后顺时针方向使劲地将干粉调成厚面浆,接着她又麻利地将煸过的青菜倒入面浆中,调准口味,再将菜和面浆拌得均匀,立马将面浆一勺勺地舀入已起烟的平底油锅中,然后毫不慌忙地用勺将面浆一个个地压扁成饭碗口大小的饼状,经过几个翻身,两面飞金点翠的烂面烧饼就大功告成。闻风赶来尝鲜的诸公怎禁得住饼香袭鼻?一个个馋相毕露,犟颈咽液,等不及大嫂装盆入席,已经半路拦截,抓起一个就啃将起来,哪顾得“银行先生”的斯文。

我终于会做烂面烧饼了,不仅会做青菜的,而且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我还以鱼茸、虾茸、干贝乃至蟹粉作辅料,拌入加鸡蛋搅拌而成的厚面浆中,摊成各种高档次的烂面烧饼,它们为我这个小家庭餐桌增辉添彩,赢得至爱亲朋们的褒扬。

春秋时吴国大夫伍子胥曾经哀叹自己“一事无成两鬓斑”,而我活了85年,虽未成大器,却侥幸有此小功,不禁骨头一轻,自鸣得意起来。

上一篇:青海麦仁粥 下一篇:农历四月神仙生日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