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对“苦夏”的饮食攻略

时间:2022-10-15 06:55:11

应对“苦夏”的饮食攻略

每到炎热的夏季,很多人常常是“无病三分虚”,容易出现全身乏力、头晕头昏、胸腹胀闷、食欲减退、睡眠不实、心烦不安、体质量减轻等症状,终日懒散不愿动,然而每到秋来暑减,各种不适症状便不药而愈。这便是中医所谓的“苦夏”,是人体生理功能失衡的一种表现。

中医认为,苦夏主要是盛夏暑湿热重,脾肺气虚,或气阴两虚,正气较弱,无力抵御暑热的侵袭,气机受阻。清气不升,浊气不降,蒙蔽清阳之窍,中焦受阻所致。所以,预防“苦夏”的发生,最重要的是重视暑热防治、补益正气、强健体质。其中尤以调整饮食、加强食疗、补充内虚最为关键。

1. 补充盐分和维生素。高温季节最好每人每天补充维生素B1、B2各2 mg,维生素C 50 mg,钙1 g,这样可减少体内糖类和组织蛋白的消耗,有益于健康。也可多吃一些富含上述营养成分的食物,如西瓜、黄瓜、番茄、豆类及其制品、动物肝肾、虾皮等,亦可饮用一些果汁。

2. 勿忘补钾。暑天出汗多,随汗液流失的钾离子也比较多,由此造成的低血钾现象,会引起人体倦怠无力、头昏头痛、食欲不振等症候。热天防止缺钾最有效的方法是多吃含钾食物,新鲜蔬菜和水果中含有较多的钾,可多吃些草莓、杏子、荔枝、桃子、李子、香蕉、西瓜等;蔬菜中有大葱、芹菜、马铃薯、紫菜、海带、毛豆、豆制品等也富含钾。茶叶中亦含有较多的钾,热天多饮茶,既可消暑,又能补钾,可谓一举两得。

3. 膳食多样化。夏季可选择一些清淡而富有营养的食物,如瘦猪肉、兔肉、鸭肉、鱼类、蛋类、豆制品及新鲜蔬菜、瓜果、海藻类、食用菌等;适当增加一些凉拌菜,用蒜泥、姜末、食醋等调味,这样做既能增进食欲,又能预防肠道传染病;还可以多喝绿豆汤、赤豆粥、番茄汤、鸭肉冬瓜汤等,以清热解暑、益气养阴。

4. 吃点苦味食物。夏季饮食中适当增加一些天然苦味食品,如苦菜、苦瓜、苦笋、苦杏仁等,还可适当饮用一些苦饮料,如绿茶、苦丁茶、绞股蓝茶、柿叶茶、核桃叶茶等。中医认为,苦味食品大多具有清热作用,常吃有解热祛暑、健脾利胃、增进食欲、醒脑提神、消除疲劳之功效。

5. 多吃健脾胃、润肠道食物。夏季多吃些健脾胃食物可开胃、振奋精神。另外,由于人体内热或饮水不足,常会引起排便不畅,导致食欲下降,因此,应多食肠道的食物。可用薏米与柏子仁煲粥,加适量蜂蜜调味。薏米可健脾胃、清利湿热,柏子仁可调理胃肠、润肠通便、安心养神,蜂蜜可健脾胃、润肠道。

6. 适当吃些发汗食物。发汗食物有姜、薄荷等。姜含有挥发油,能刺激胃肠道消化液分泌、增进食欲、益脾开胃、扶风散寒,还可防止因食用过多生冷食品而造成的脾胃虚寒。而薄荷能消风散热,可用于防治夏季风热的侵袭,但因其含有刺激性物质,不宜大量食用,以免造成胃肠负担。

7. 清补为好。饮食应清淡,忌油腻、煎炸食物。但清淡不等于素食,应适当摄入一些瘦肉、蛋类、奶类、鱼类。夏季尤其是脾虚者,应采取益气滋阴、健脾养胃、清暑化湿的“清补”原则,饮食调养宜选用新鲜可口、性质平和、易于消化、补而不腻的各类食品。“清补”应忌辛辣生火助阳和肥甘油腻生痰助湿类食品。阴虚体弱者在安排膳食时,可以选食瘦猪肉、鸭肉、兔肉、白斩鸡、成鸭蛋、清蒸鲜鱼等富含优质蛋白质的食品。

8. 多喝凉开水。夏季出汗多,特别容易口渴,应少量多次及时补水,切不可等到口干舌燥时才饮水。营养学家认为,夏季人们应多饮煮沸后自然冷却的凉开水,不要用饮料代替水,大部分饮料的营养价值不高。更不可食用过多的冷饮。大量进食冷饮会造成胃痉挛,影响消化吸收,容易引起腹痛、腹泻、肠道感染。

脾肺气虚型的膳食调治

症状以体质虚弱、倦怠乏力、头晕目眩为主要表现,治疗以补益脾肺、升清降浊为主。

大枣莲子粥:大枣10枚,莲子30 g,粳米100 g,共煮粥,至莲子熟烂即可。此粥益气健脾、涩肠养胃,对脾肺气虚或脾虚久泻者最适宜。

荷叶绿豆粥:绿豆30 g,粳米100 g,加水适量共煮粥,粥将熟时,加入干净的干荷叶末15 g,再煮一两沸即成(或用鲜荷叶2张,切成大块,加水适量,与绿豆、粳米共煮粥,米将烂时,捞出荷叶,再煮至粥稠)。常食此粥,能清热消暑,益气健脾,升清降浊,解毒生津。

花生山药粥:花生30 g洗净,连皮捣碎,与山药30 g、大枣6枚、粳米100 g共煮粥。此粥能益气健脾、润肠通便、养血止血,适用于脾肺气虚有贫血表现的患者。

参芪大枣饮:党参12 g,黄芪15 g,大枣15 g,水煎服,每日一剂。能益气补脾、强身健体、提高机体免疫功能。

山楂二芽饮:党参15 g,陈皮6 g,炒谷芽、炒麦芽各10 g,炒山楂10 g,水煎服,能益气健脾消食,适用于气虚体弱、食欲不振的患者。

气阴两虚型的膳食调治

除少气无力外,兼见口燥咽干、五心烦热、舌红少津等症状,治疗以益气养阴为主。

百合莲子粥:百合15 g,干银耳6 g(先用清水洗净泡发),莲子15 g(去心),粳米100 g,共煮粥食用,能健脾养阴,气阴双补。

山楂乌梅汤:将乌梅50 g,山楂50 g,五味子10 g,大枣30 g洗净,加水2 000 ml,煮沸30 min后,加入薄荷10 g(鲜品40 g)、冰糖适量,再煮5 min即可,代茶饮。具有生津止渴、敛汗开胃的功效。

虫草鸭子煲:鸭子一只,去毛及内脏,洗净,与虫草3根、沙参(或枸杞子)15 g、黄芪30 g放砂锅内,加水与葱、姜共炖,至鸭子熟烂时,加少许盐等调味,吃肉喝汤。此煲健脾补肺、益气滋阴、强身健体。

生脉饮:人参10 g,麦冬10 g,五味子6 g,水煎服。能益气养阴、生脉强心,对气阴双虚、心脏功能虚衰者最为适宜。

脾虚湿盛型的膳食调治

症状表现除倦怠乏力外,多兼见头身困重、四肢酸痛、胸脘痞闷等症状,以健脾除湿为主要治疗法则。

莲子三豆粥:莲子15 g,绿豆30 g,赤小豆10 g,炒扁豆10 g,与粳米适量共煮粥。此粥清热祛暑、健脾除湿,适用于脾虚湿重的患者。

二芽三仁汤:炒麦芽、炒谷芽各10 g,焦山楂10 g,薏苡仁30 g,白蔻仁6 g,砂仁6 g,水煎服。适用于脾虚湿重、食欲不振者。

上一篇:日餐代名词“冷拼盘” 下一篇:用高压锅烙饼的窍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