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图书馆:高设计与低姿态

时间:2022-10-15 06:38:47

中小学图书馆:高设计与低姿态

学校图书馆(室)作为学生阅读的主渠道,其建设状况将直接影响学生阅读的质量及数量。“两基”实现后,在我省中小学办学条件得到了极大改善的同时,图书馆(室)建设也有了很大进展。那么,各中小学的图书馆(室)运行得怎么样?有没有发挥出其应有的作用呢?为此,记者进行了调查采访。

学校图书馆家底知多少

景泰县第一中学坐落在景泰县城条山镇北街,属白银市重点中学,全校有近4000名学生。学校图书馆面积726平方米,是一座集借、阅、课、网于一体的多功能图书馆。图书馆内设6个室,其中包括书库2个,共有藏书92205册,人均图书30册。

该校校长王希胜说,学校图书馆已经达到省级示范性高中学校图书馆指标。

甘谷县模范初级中学也是一所县级中学。记者了解到,因为各种条件的制约,学校图书室建设情况不太乐观。校长王耀荣说,2007年,学校升为县直初级中学,学校办学规模有了很大的变化,现有学生2019人。学校有图书室一间,面积60多平方米,现有藏书13670册,生均藏书量6.8册;常年征订报刊种类都在30种以上;工具书种类89种。

据统计,全省中学建有图书馆(室)的学校1854所,占中学总数的96.92%。拥有藏书总计38618920册,生均19.34册。

城镇学校图书馆(室)情况如此,那么乡村学校图书馆(室)的条件如何呢?

武威市凉州区金塔乡中学的图书管理员陈玉英告诉记者,学校的图书室由两间平房组成,一间用于藏书,一间用于阅览,因年久失修,现已成为危房。

陇南市武都区洛塘中心小学是一所农村学校,2008年“5·12”地震导致844平方米的教学楼和800平方米教师住宿房等校舍全部成为危房,学校被列为第一批灾后重建学校,重建后的学校高标准地建起了图书室,全学区书籍24180册,生均15册。

佛崖初级中学位于陇南市武都区北路江武公路60公里处,是一所农村学校。学校有一个图书室,占地60平方米,藏书12232多册,生均23册,人均21册。

据统计,全省小学建有图书馆(室)的学校8530所,占小学总数的82.97%。全省小学图书馆(室)藏书总计33025596册,生约15.73册。

记者从洛塘中心小学图书馆资料的各项数据中看到,该小学作为二类小学,其人均藏书量基本满足《甘肃省中小学图书馆(室)建设规范》中要求的最低15册。

当问到学校图书室书籍来源时,渭源县大涝子小学图书管理员告诉记者,学校图书室的图书大部分都是自购,另外一部分图书则来自新华书店的帮扶,学校每年没有定期补充图书。

图书补充和更新,不同学校情况各不相同。武威市凉州区张义镇上泉九年制学校的图书室书籍来源渠道相对广泛,学校原本藏书6979册,加上爱心人士和师生的捐赠已达到14332余册。近几年,学校每年新进图书500余册,经过几年的购置,现如今新书已经达到4130册,占图书总数的29%。学校在每个班级都设置了图书角,学生借阅积极,利用率高且书籍保护良好。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很多学校在说到图书馆书籍来源时都提到专项拨款不足。按照相关规定,学校图书馆建设应以政府投入为主。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每年应在教育的经费中按一定比例设立图书专项经费,保证中小学图书馆(室)购买图书资料的需要。学校要多渠道筹措经费,积极鼓励企业、社会团体和公民个人对中小学图书馆(室)建设的捐助。

图书借阅不容乐观

像景泰县第一中学那样,很多条件好的学校图书馆建设方面基本符合《甘肃省中小学图书馆(室)建设规范》,有些学校图书馆建设甚至远超标准。但运行情况如何,图书借阅率如何呢?

洛塘中心小学图书室的图书数量为11285册,生均图书13册,有图书室一间,阅览室一间,阅览室的桌椅用学生的课桌凳代替。2012年秋季学期,学校购置图书2900册,新书率达到20%,但是学校图书室的借阅率只有10%。

当问到学校图书馆的借阅率为什么不高时,大涝子小学图书管理员告诉记者:“因为学生学习任务紧,没有大量的时间阅读。”

镇原县马渠初级中学图书室管理员张继东告诉记者:“我们学校没有阅览室,借阅制度不够完善,一部分学生不喜欢读书,同时又受到网络的冲击,所以借阅率不太理想。”

记者在调查中发现,图书借阅率普遍较低,大部分学校反映的借阅率情况都是“不高”。学校图书借阅情况不理想,原因在哪里呢?

大涝子小学图书室管理员告诉记者,该校图书馆开放时间是每周五下午,原因是学校图书室人手不够,图书室管理人员都是由教师兼职管理,没有专职管理员,且学校图书室面积小,不适合学生集体阅读。

秦安县叶堡中心小学图书管理员杨通告诉记者,图书借阅率不高,因为本校师资力量不足,学校图书室管理人员由任课老师兼任,且阅览场地狭小,无法做到全天为学生开放。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图书馆(室)建设好坏与学校条件,包括场地、规模、人员有很大的关系,同时与学校领导的是否重视密不可分。

甘谷县模范初级中学图书室虽然较小,但学校非常重视图书室管理。

校长王耀荣说,图书室现有专职工作人员1人,兼职工作人员1人。为了让图书发挥出应用的作用,图书室实行工作日开放,每天从上午8点一直开放到下午5点,对学生有效开放时间每天达6小时,每周开放时间总计30小时。

“学生借书证发放率达80%以上。”王耀荣说,“学生读者每人每次限借1册,借期为2周,借次不限。工作人员每周星期二认真做好读者到馆借阅的统计工作。每学期学校生均借阅册数均在5册以上。阅览室读者借阅率均在100%以上。”

在问到学生主要借阅什么类型的书籍时,洛塘中心小学图书管理员王兴奋告诉记者,学生借阅的书籍主要是工具书、科普类、历史类等书籍。由于学校近一半图书都较陈旧,学生不喜欢阅读。

而佛崖初级中学副校长杨伟则表示,该校大多数学生以借阅作文类和小说类书籍为主。其借阅目的大多是为了提高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学校藏书基本适合学生阅读。学生喜欢看童话、小说类书籍,老师常看工具书。

上泉九年制学校图书管理员金兴旭和张莉萍表示,借阅率与学生的喜好有很大关系,由于学校每年不定期地补充新书,加之师生借阅积极,学校图书室每天课外活动也定时向全校师生开放借阅,因此,学校图书借阅情况比较好。

管理人员队伍有待加强

近年来,我省中小学图书管理队伍建设取得了很大的成绩。《甘肃省2011年度中小学教育技术装备综合统计报告》显示,全省中小学共有图书馆(室)管理人员13705人。

但在中小学图书管理队伍发展壮大的同时,专职管理人员的匮乏问题也日益凸显。据记者了解,我省中小学图书馆(室)专职管理人员只有1396人,兼职管理人员则有11309人。

秦安县叶堡中心小学图书管理员杨通老师告诉记者:“现在的主要问题是学校师资力量不足,无法给图书室指派专职管理人员。”

当前,我省现有中小学图书馆(室)专职管理人员主要工作于完全中学和高中学校,大部分初级中学和小学图书馆(室)只配备了一名兼职管理人员。

“学校图书室无专职管理员,由科任教师兼职管理,各班班主任配合。学校图书室建设需要配套硬件和师资的支持,急需配备专职管理人员。”秦安县莲花中心小学图书管理员刘有东这样说道。

除了专职管理人员匮乏外,图书馆(室)场地狭小、经费紧缺、图书更新缺乏保障及管理机制不够完善等问题也制约着我省中小学图书馆(室)的发展。

硬件建设薄弱

我省中小学总数为12194所,建有图书馆(室)的中小学10384所,阅览室、藏书室、资料室的使用面积总计802930平方米。在建有图书馆(室)的中小学中,固然不乏数百上千平方米的图书馆(室),但很多学校的图书室只有几十平方米。这与《甘肃省中小学图书馆(室)建设规范》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

“图书馆建筑面积小,没有专项资金扩建。”镇原县马渠初级中学图书管理员张继东认为这是很多中小学图书馆(室)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因场地受限,一些学校没有专门的学生阅览室和教师阅览室。杨通说:“学校图书室建筑面积56平方米,集图书室、阅览室于一体。按照每年1000册的新书购进速度,学校每年要新购5个书架,硬件跟不上。”

藏书是中小学图书馆(室)建设的重要物质基础。记者在调查中发现,我省一些条件较好的中小学图书馆(室)的生均藏书量能够达到二三十册,也有部分学校的生均藏书量只有几册,藏书少、图书更新慢令许多师生头疼。

宁县早胜小学是一所具有悠久历史的省市县三级重点小学,学校始建于1917年,2007年被庆阳市教育局命名为“市级示范学校”,现有在校生923人。

“学校现拥有各类图书14115册,生均16册,”早胜小学校长郝建平对记者说:“现在师生的阅读积极性都非常高,但学校图书室面积小,藏书不足,尤其是部分图书不适合学生阅读。尽管学校每年都新进1000册图书,但师生仍反映数量不足,更新有些慢。”

我省中小学图书购置经费以财政拨款和自筹为主,以社会、企业和个人捐资为辅。

“学校图书馆建设发展中还存在着资金筹集困难,图书更新速度过慢问题。”景泰县第一中学校长王希胜告诉记者。

由于经费不足,一些学校很难对图书(馆)室藏书进行必要的剔旧更新,无法按照《中小学图书馆(室)藏书分类比例表》配备藏书。

陇南市武都区洛塘中心小学现有学生883人,藏书11285册,生均13册。据该校校长杨永武介绍,学校2006年建起了图书室。在图书室11285册藏书中,有6000多册是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出版的书。

“新近出版的书很少,教师看的书和学生看的书混在一起堆放在书架上,图书室就像个‘旧货店’,学生喜欢看的科普、科幻、自然探索等新书稀缺。”杨永武校长说。

信息化水平较低

建立学校图书馆(室)工作规范制度,教师(学生、电子)阅览室规则,书刊外借、丢失、损坏赔偿制度,是实现中小学图书馆(室)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

据记者了解,我省大部分建有图书馆(室)的学校基本上实行了校长领导下的图书管理员负责制,但也有部分学校图书馆(室)管理机制不完善,依然采用原始的手工登记借阅制度。

武威市凉州区张义镇上泉九年制学校图书管理员金兴旭和张莉萍告诉记者:学校图书室配备了两名兼职图书管理员进行管理,依然采用人工手写借阅的形式。“由于学校学生人数多,借阅量大,给借阅管理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压力。部分学生对书籍内部进行损坏,也不容易被发现。在今后的发展中,希望学校给图书室配备电脑等现代化的借阅设备,提高借阅效率,更好地为全校师生服务。”

中小学图书馆(室)信息化建设是教育信息化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在我省,虽然有一些中小学图书馆(室)实行了计算机管理,但还有不少学校的图书馆(室)在计算机、图书管理软件的配备上处于空白状态。

“学校规模小,藏书数量、种类不足。”陇南市武都区佛崖初级中学副校长杨伟说,“针对这种状况,图书室需要扩大规模,增加藏书量,还要配置电脑,建立数据库等,以方便师生借阅。”

为了提高图书的借阅率和使用率,充分发挥中小学图书馆(室)的使用效益,我省一些中小学也进行了一些积极的探索。

宁县早胜小学校长郝建平告诉记者:“为了解决学校图书室图书数量和场地不足的问题,我们将图书报刊分别发放到各教研室、教室,在每个班级都设置了‘图书柜’,并动员教师和学生自愿将自己选购的图书放在‘图书柜’中,使每个教室、办公室也成了 ‘图书室’,改变了学校原来只有一个图书室和图书 ‘躺’在书架上的问题。同时,要求每天中午的在校师生午读半小时。”

上一篇:谈小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培养 下一篇:习惯找妈妈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