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制约与人格独立

时间:2022-10-15 05:48:37

经济制约与人格独立

[摘要]在《傲慢与偏见》与《简・爱》中,一方面,面对经济上的不自由,大多数英国女性在婚姻面前处于被动地位;另一方面,有着独立人格的女性主人公伊丽莎白与简・爱却凭借自己的独特个性变被动为主动,从而收获建立在男女平等基础上的美满婚姻。她们对当代婚姻观以及女性价值观的树立有重要影响。《简・爱》在强调女性自强独立方面比《傲慢与偏见》更胜一筹。至此,女人步入社会,接触社会,预示着女性解放之路的进一步延展。

[关键词]个性 平等 经济 弱势 低微

在英国文学史上,《傲慢与偏见》与《简・爱》一直被奉为世界经典爱情之作,其作者简・奥斯丁与夏洛蒂・勃朗特也因此享有相当盛誉。同为女性作家作品,两部小说都以年轻女性为小说主角,以女作家熟悉的恋爱婚姻生活为小说的主要故事情节,从不同角度描绘了当时的社会历史以及当时英国女性的真实处境。小说在许多方面存在一定相似性。但是毕竟是不同时代不同女性所写之作,在相同中依然有许多不同。本文试图从小说主角伊丽莎白与简・爱的恋爱模式入手来分析其中异同,寻找其中的规律性内容,借此探讨当时社会的婚恋模式。

简・奥斯丁和夏洛蒂・勃朗特同为牧师的女儿。生活经历、教育背景与社会接触面相类似,因此在认识上也有相当类似性。从小说内容来看,故事具有半自传性。小说人物的生活经历与情感经历有作家本人的影子。

对于《简・爱》,夏洛蒂・勃朗特说过:“我要写的是一个新型的女人公,她和我一样矮小、丑陋,但我相信,她将能同别人塑造的任何一个漂亮女郎媲美,在读者中引起极大兴趣。”简・爱不仅在长相上类似于夏洛蒂,在思想及个人经历上都有夏洛蒂本人的痕迹。《傲慢与偏见》中的伊丽莎白同样有奥斯丁本人的影子,伊丽莎白是奥斯丁的小说代言人,虽然现实中奥斯丁终身未嫁,但是她通过伊丽莎白告诉世人她的爱情理想与现实苦衷。

这种半自传式的小说模式,是当时文学女性的必然选择,因为女性生活经历的局限使得她们除了通过写自己来实现情感的发泄外,找不到更好的表达方式,所以通过小说我们可以感受到真实的生活,且有可能从中了解女作家的心理甚至于当时资产阶级女性的心态与处境,从而为我们认识女性提供了参照。

在故事情节的安排上,两部小说都采用了三段式。第一阶段,女主人公拒绝男主人公的第一次求婚。第二阶段,女主人公拒绝男牧师的求婚。第三阶段,男女主人公成就美满婚姻。所谓好事一波三折,三个阶段既是男女主公相互调整心态、加深彼此认识以及婚姻态度的过程,也是深化突出小说主题的过程,故事情节也因此更加曲折好看。而这个由拒绝到重新认识到再接受的过程,旨在向我们传达一种以平等真爱、共同个性为基础的婚姻观念。

伊丽莎白和达西性格上存在许多相同点,比如自尊自爱、个性独立、有一定的判断力和相当的智力等。但是达西的傲慢与伊丽莎白的偏见成为两人结合的障碍,当两人调整心态与行为,并最终实现人格的平等后,真正的爱情产生。相互了解,相互尊重,爱情为底,构成了他们婚姻的可靠基础。对夏绿蒂庸俗保守的婚姻观也进行了抨击“她竟会完全不顾高尚的情操,来屈就一些世俗的利益。夏绿蒂竟做了柯林斯的妻子,这真是天下最丢人的事。”

愤世嫉俗是简・爱与罗切斯同的思想状态,也是他们俩产生爱情的重要思想基础。两颗不俗的心在看似玄妙的层层交谈中互相试探互相排斥又互相吸引互相融合,终于达到思想和感情的共鸣。和罗切斯特在一起,“从来没有两颗心像那么坦白过,趣味像那么相近过,感情那么相合过,脸那么相亲过。”“有时候我觉得他仿佛是我的亲戚,而不是我的主人。”心心相印并不意味着实现平等,为了获得被平等看待的权利,简・爱与罗切斯特有过多次争论,当罗切斯特疯妻被公开的时候,不平等的状态更加明显,不愿以情妇身份存在的简・爱毅然离开罗切斯特。两人的重新结合,是在彼此都有所改变的情况下实现的:罗切斯特经历了家毁人伤等事故,心态平和许多,简・爱意外继承遗产,拉近了两者的物质差距,她从心理上感觉与罗切斯特实现了平等,加之罗妻已死,现实障碍也不复存在。

在这两桩婚事中,我们可以看到女人品性所发挥的作用。虽然她们没有让人一见钟情的美貌,但凭借独特的个性最终找到了与自己真心相爱的爱人,而且算得上是条件很好的爱人。独立的个性、美好的品性才能获得真正的幸福。

伊丽莎白的外貌不算出众,达西第一次见到她时,对其外貌评价不高,甚至不愿意请她跳舞。但是和她多次接触后,逐渐被她的个性吸引。伊丽莎白有思想、观察力和判断力,聪慧机智、幽默活泼、具有独立人格和生活热情。为了博取她的芳心,达西开始调整自己的观念与处世方式。而伊丽莎白不委曲求全、追求真爱的个性,使她有勇气拒绝不合适婚姻,打破柯林斯的梦想,改变达西的傲慢,最后获得属于自己的真爱。如果按当时普通女性思维方式处事,无论是接受柯林斯的求婚,或是达西的第一次求婚,其婚后生活都无所谓幸福,要么像夏洛蒂一样,与丈夫无法交流,要么像她的母亲一样,受到丈夫的冷落与嘲弄。

简・爱不可爱,不美丽,作为一名家庭女教师,相当于仆人地位,但她有头脑有才学,以自己独特的性格魅力让主人罗切斯特另眼相看。初到桑菲尔德庄园,简・爱不卑不亢,主人问“你认为我漂亮吗?”她回答:“不,先生。”在主人面前没有丝毫的献媚和奉承,表现出强烈的自我意识和独立意志。“先生,光凭你年龄比我大,或者见的世面比我多,你是没有权利来命令我的:你是否有权自称优越,那要看你怎样利用你的岁月和经历了”。就算是与罗切斯特即将成婚,面对罗切斯特高高在上,要把她打扮成贵族美人时,她仍会提出抗议,“至死也不想做什么天使。我就是我”。这种反抗权威、自尊自强的个性吸引了罗切斯特,并打败了对手英格拉姆小姐。

她们是有个性与自主性的女人,不是家庭天使,不是花瓶女人,也不是妖魔恶女。她们可以没有美貌,但一定是一个有血有肉,有理有智、个性鲜明的新女性。这种新女性,是女作家的理想,也是对女人所提出的要求。

然而尽管如此,伊丽莎白与简・爱的经历并不是当时的主流。女人无法摆脱当时社会对她们的制约,尤其是金钱的制约。《傲慢与偏见》让我们看出当时女性的物质处境。她们无权继承财产,也没有多少财产拥有权。她们必须通过婚姻途径来获取经济上的保障。男性对女性的礼貌和风度并不能改变女性实质上受歧视的地位,金钱观念、等级观念等使女性处于两性婚姻中的弱势。

夏绿蒂主动出击,牺牲自己美好的情感,去追求世俗的利益。她的选择表明了当时大多数女性的处境:“大凡家境不好又受过相当教育的青年女子,把结婚当作仅有的一条体面的退路,尽管结婚并不一定叫人幸福,但总算给自己安排了一个最可靠的储藏 室,日后不致挨冻受饥。”吉英和伊丽莎白的爱情都因自己的家庭背景和经济状况而受到影响。她们妹妹的婚姻即使有爱情为本,但是没有经济保障,同样遭受谴责。

经济上的弱势,决定了思想意识的附属。女人最大的成就是嫁一个经济及社会地位都较高的男性,并以此为其终身事业。伊丽莎白纵使比其他女孩更聪明、机智、善良、勇敢,但她所有的美好品质在奥斯丁笔下显示的最大功效,似乎也不过是获得了一个“体面的丈夫”而已,她并不能藉此成就自己的一番事业,去获得一种自强独立的生活。咖苔琳夫人责备指责伊丽莎白出身卑贱,门弟低微、没有家世财产,试图诱惑达西、妄想攀高亲时,伊丽莎白反驳她:“达西是绅士,我是绅士的女儿,我们正好旗鼓相当。”可见伊丽莎白本身也是认可这种等级观念。

与奥斯丁笔下的淑女相比,简・爱独立许多,她有职业,自食其力,并以一种强烈的反抗姿态,树立了争取自由平等地位的女性形象。但事实上,她也有观念的不足。“你认为我能留下来成为对你毫无意义的人吗?你认为我只是个机器――一台没有感情的机器吗?……你以为因为我穷、低微、不漂亮、矮小,我就没有灵魂,没有心吗?――你想错了!我的灵魂跟你一样,我的心也跟你的完全一样!……我们正平等地站在上帝的脚下――因为我们本来就是平等的!”这是女性的平等宣言,却隐含了潜意识中对于自己外貌与财产的自卑心理:“要是上帝赐予我一点财富和美,我就要让你感到难以离开我,就像我难以离开你一样。”所以,当罗切斯特残疾后,简・爱对他的现状很满意,觉得自己在外貌上已经和他平等了。而对于财产问题,作者找不到更好的方式来解决,于是让她继承了两万英镑遗产。真正的平等其实并没有实现,只是好运气在发挥作用罢了。

两位作家在各自的小说中都给女主角安排了一位比自己强大富有的男主人公来提升女主角的地位,走的还是灰姑娘路线。虽然她们体会到英国社会女性地位的低下,却无力解决妇女解放问题,实现真正的男女平等,于是通过文学作品安排一个男性来提拔女性,试图通过某一位男性的庇护来逃脱整个男性社会对她们的歧视与压迫。

从叙事视角来看,《傲慢与偏见》采用的是第三人称叙事,《简・爱》则采用第一人称叙事。第三人称叙事方式决定了作者较少直接刻画人物心理,更多地通过人物行动来表现主题,但是作者却常常能够站在一个更高的角度上对小说的人事进行评论,我们也因此有机会从中体会作者的某些观念。而第一人称叙事的《简・爱》把更多的笔墨用于描写简・爱的心理,并且使用了较多的篇幅向我们描写了简的童年、少年至青年时期的生活经历,刻画她在不同的环境和不同的压力下如何一步步抗争,最终获得独立的人格,成为一位理智、冷静、积极进取、重视平等人格的新女性,可以看出《简・爱》注重表现女性的个性发展过程,以及这种个性在婚恋中的体现,《傲慢与偏见》则着重描写以伊利莎白为主的男女婚姻历程,旨在表现时代的婚姻观。可以说《简・爱》比《傲慢与偏见》更关心女性的成长体验,女性的独立意识也更加自觉化。

此外,从对社会背景的反应程度和反应方式来看。《傲慢与偏见》描写的是一派宁静的未受现代文明冲击的田园风光,是充满矛盾而又不乏和谐与希望的理想世界。她虽然钟情于文艺复兴运动以来资产阶级关于人性和人道的思想观念,但是还依恋于过去的贵族地主绅士的风度和教养,将严肃沉重的生活进行喜剧化处理,在严肃与幽默平衡的基础上,以一种轻松、活泼。冷静、充满机智与幽默的语调进行写作,虽然对于反面人物有讽刺嘲弄,但激进意识并不突出。夏洛蒂・勃朗特因此批评奥斯丁:“对激情是完全陌生的,敏锐的观察、恰当的语言、灵巧的动作,这些适宜她仔细揣摩。但暗中急剧猛烈的悸动、血液的沸腾、渺不可寻的目标和感觉得到的死亡之尽头――这些她置若罔闻。”

《简・爱》的故事背景则相对复杂许多,比如对洛伍德慈善学校、沼泽山庄等生活场景的描写,折射出许多社会现实。《简・爱》的人物已经开始走出乡村,进入更广阔的天地。其思想也激进许多,人物感情炽热奔放、充满激情与活力。威廉来昂评论:“夏洛蒂火热的激情,使《简・爱》像一场大火一样引起很大的注意,它还在发着火光。在文学中,与其说她是一颗恒星,不如说她是一个火把。”⑩作家以全部的激情来完成她的这部女性成长史,并试图开启女性解放的新篇章。

在《傲慢与偏见》与《简・爱》中,一方面,面对经济上的不自由,大多数英国女性在婚姻面前处于被动地位:另一方面,有着独立人格的女性主人公伊丽莎白与简・爱却凭借自己的独特个性变被动为主动,从而收获建立在男女平等基础上的美满婚姻。她们对当代婚姻观以及女性价值观的树立有重要影响o《简・爱》在强调女性自强独立方面比《傲慢与偏见》更胜一筹。至此,女人步入社会,接触社会,预示着女性解放之路地进一步延展。

上一篇:影视文字中街道的后现代主议叙述 下一篇:现代科技的哲学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