局麻下行阑尾切除术368例临床体会

时间:2022-10-15 05:19:33

局麻下行阑尾切除术368例临床体会

摘 要 目的:探讨局麻下行阑尾切除术的适应证手术方法和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总结368例在局麻下行阑尾切除术的病例资料。结果:在局麻下行阑尾切除术368例中,阑尾切口均甲级愈合,无并发症发生。结论:局麻下阑尾切除术简便易行,术后并发症少,经济安全有效,便于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基层医院推广。

关键词 局麻 阑尾切除术 临床效果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0.24.065

阑尾炎在外科疾病中属常见病,一般多需手术治疗,阑尾切除术可在局麻下或硬膜外麻醉下实施,由于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基层医院医疗设备相对简陋,麻醉师缺乏,局麻下行阑尾切除术是一种选择。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从2004年5月~2008年5月,在局麻下行阑尾切除术368例,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本组368例病人,男257例,女111例,年龄13~68岁,平均32.6岁。全部病人均有不同的症状,以转移性右下腹疼痛、发热最为常见(218例),伴有恶心,呕吐(106例),轻度腹泻(48例)。病程3小时~4天,既往有右下腹疼痛者(82例)。查体:均有右下腹不同程度的压痛,反跳痛287例,局部腹肌紧张141例。术前诊断为急性化脓性阑尾炎198例,急性单纯性阑尾炎146例,慢性阑尾炎24例。

方法:术前备皮,术前30分钟给予哌替啶50~100mg或鲁米那钠0.1g肌注。局麻药用0.25%~0.5%利多卡因,成人1次用量200~300mg,小儿视情酌减。切口:在髂前上棘与脐连线中、外1/3交界处(一般距髂前上棘约4cm),与此线垂直,作长5~7cm的切口。由于阑尾位置有所不同,可根据腹部压痛最明显的部位相应地调整切口的位置,稍高或稍低,稍内或稍外。为使局部浸润麻醉获得较好效果,应注意三点:①将腹壁肌层内的肋间神经、髂腹下神经、髂腹股沟神经进行阻滞;②切开腹膜前、后将切口两旁的腹膜浸润;③进入腹腔后,封闭阑尾系膜。有时由于阑尾系膜过短并有高度炎症水肿,不便封闭时,可作回盲部系膜封闭以增强麻醉效果。将盲肠提至切口处,周围垫以盐水纱布,在腹腔外进行阑尾切除。若阑尾系膜的急性炎症较重,呈明显缩短或水肿者,宜采用分次钳夹、切断法。围绕阑尾根部在盲肠壁上以1号丝线作荷包缝合,暂不收紧。紧靠阑尾根部以直血管钳轻轻压挤,然后将血管钳向阑尾尖端方向移动约0.5cm后夹住,在血管钳与结扎线间切断阑尾。残端以石炭酸、酒精、盐水涂擦,在拉紧结扎荷包缝线的同时,将阑尾残端埋于盲肠内。必要时,再作浆肌层间断或“8”字缝合,也可将阑尾系膜或脂肪垂缝合覆盖以加强。对盲肠后位或位置深,粘连多的阑尾,可将其逆行切除。

上一篇:胆管再次手术患者78例临床分析 下一篇:术后发热853例临床分析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