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网络重建仪对脑梗死偏瘫康复治疗的160例临床研究

时间:2022-05-11 08:59:18

神经网络重建仪对脑梗死偏瘫康复治疗的160例临床研究

摘 要 目的:探讨神经网络重建仪治疗脑梗死偏瘫的疗效。方法:选择160例脑梗死偏瘫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80例,分别于治疗开始前和治疗中、治疗结束时,按简化Fugl-Meyer评分法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价的Barttel指数评分,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神经网络治疗组患者简化Fugl-Meyer评分法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价(ADL)的Barttel指数评分的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

关键词 脑梗死 偏瘫 神经网络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0.24.039

资料与方法

2006年9月~2009年10月收治的脑梗死偏瘫患者160例,均首次发病,发病均在72小时内,符合第四届脑血管病的诊断标准[1],为脑CT或MRI证实,意识清楚,存在不同程度偏瘫,肌力0~4级,无严重并发症(心、肺、肝、肾)及感觉性失语。入院后按先后顺序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80例,男43例,女37例,平均年龄59.3±8.3岁;其中基底节梗死58例,脑叶梗死19例,脑干梗死3例。对照组80例,男45例,女35例,平均年龄58.2±8.2岁;其中基底节梗死56例,脑叶梗死20例,脑干梗死4例。两组性别、年龄、梗死大小及部位、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

方法:利用AM800型神经网络重建仪,治疗前向患者说明仪器工作原理、作用和训练方法,并要求病人进行配合。先擦净放置电极的皮肤,电极放置在需要治疗的肢体上,使用3个电极,黑白色电极分别贴在需要治疗的肌肉两端,绿色(电极的地线)随意贴在黑白电极之间,选择操作模式有四种:自动模式、人工模式、循环模式,外触模式,可通过MODE在键盘上确定。通常选用自动模式,此模式是指EMG诱发点随病人的表现自动调节,AM800会发现病人发出的想要运动的微弱讯息而调整适宜的诱发点,因此病人就只能够通过自己的肌肉收缩来达到并超过诱发点以获取刺激,当病人能顺利增加其EMG指标时,AM800又会自动调节诱发点,促使病人加强肌肉收缩,以引发更进一步的肌肉刺激。治疗时间1次/日,每次治疗时间30分钟,平均治疗60天。强度控制:刺激强度可按病人耐受情况作适当的调整。治疗开始后要求患者两眼注视仪器液晶显示器,绿灯亮时鼓励其尽最大努力收缩治疗的肌肉,黄灯亮时,患者会感觉到主动收缩的肌群受到一个外加的有力的电刺激,所产生的肌肉收缩远远大于原来的收缩。

评定方法:瘫痪肢体的运动功能用运动功能评定量表简化Fugl-Meyer评分,日常生活自理动能力用功能评定量表Barttel指数评价法[2]。疗效判定采用全国第四次脑血管病会议的脑梗死疗效判定标准,由专门经过培训的人员严格按照规定完成评定。两组均于治疗前进行评价治疗后20、40、60天各评价1次。

上一篇:早期综合康复训练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肢体运动功... 下一篇: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75例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