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到海里去

时间:2022-10-15 04:10:31

做生意,为何一度被人们称之为“下海”?查阅“下海”一词的出处,其最早源于戏曲《洛阳桥》。说的是清朝一个蔡姓状元遵照母愿为家乡建桥,可桥墩却始终打不下去。当地百姓传言,是海里的龙王不同意。于是蔡状元遍贴布告,寻找敢于“下海”之人,前去与海龙王谈判。

下海,去与海龙王谈判——这的确比“创业”一词更能隐喻生意场上的风险与回报。三十多年来,扎进过海里的人难以数计,其人生局面却有死有生大为迥异——

选择下到海里去的人,不会把自己与龙王谈判挂在嘴边,而是行胜干言、干了再说。恍然间,那些走街串巷的货郎,摇身一变为隐形冠军;那些山寨作坊,已经成了世界工厂。

选择下到海里去的人,一定是把胆子拴到裤腰带上、敢于赌上身家性命的人。据说,顺丰的王卫先后9次抵押自己全部家产,投入公司发展。而“中国首负”史玉柱,靠着“朋友借来的50万元”东山再起。

选择下到海里去的人,总是信奉“死于安乐”。所以才有“华为的冬天”之于任正非、“鹰的重生”之于李东生这样的经典命题。

而三十多年后的今天,海,正变得更深更远。

如果说当初的“海”,更多来自于对国家决心和政策走向的不可预知,那么今天的这片海,则是一种由市场巨变、技术急进、竞争壁垒,以及成长阵痛共同组成的前路漫漫。

——面对新的海,有人考虑上岸。那些已经走过“睡觉也是一种罪过”阶段、亦为个人和社会创造了丰厚物质财富的下海人,成了固步自封的“既得利益者”,甚至纷纷选择急流勇退。

然而,一旦这种“上岸”演变为企业家告别实业的集体行为,一个社会开始缺少下海的勇气和机制,这个国家好不容易积累起的创造力,必然会躺在舒服中死去。

三十多年后的今天,我们站出来再次致敬并呼唤那种“到海里去”的商业精神!海,可以很大很远。

去与海龙王谈判的事情不只是架桥,任何一个新的探索、新的梦想,都可能有新的实现道路。下海三十多年后,我们需要更多不畏阻挠的改革勇气,帮助我们的企业家下到更深的海;我们需要再次下海的人,在今天中国的每个城市、每个乡镇、每一刻每一秒。

上一篇:公路桥梁的检测技术探讨 下一篇:基于某高速公路的填石路基试验段的参数可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