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教师的“幻灭”心理增强教师职业幸福感

时间:2022-10-15 03:47:55

关注教师的“幻灭”心理增强教师职业幸福感

一、教师“幻灭”心理的表现

教师“幻灭”心理是指一部分教师本来对教育充满理想和期望,但在日常教育教学中,由于理念、课程改革、自身素质、工作压力、家庭因素等内外原因导致职业倦怠,缺少职业幸福感和职业追求,并产生徘徊、应付、抵触和逃避的一种消极心理。这种“幻灭”的消极心理主要有以下几种表现。

1.情感弱化。这种消极心理主要表现为教师刻意在自己和学生之间保持距离,对学生和环境采取冷漠及忽视的态度,减少与学生接触并拒绝接纳学生,对待学生像对待没有生命的物体,如打耳光、罚抄课文、打手掌、脚踹等;用带有蔑视色彩的称谓来称呼学生:用标签式语言如“笨得像头猪、蠢得像头驴、、笨蛋、傻大姐、低能儿、弱智、猪脑子”来描述个别学生。此外,成绩评比、升学率等各种繁杂评比压力也会导致教师情感弱化,与同事关系紧张、易发脾气。

2.疲惫感增强。“两眼一睁,忙到熄灯。回家还面对家务、老人、孩子,真是喘不过气来。”这句话正是教师在各种压力的夹缝中求生存的真实写照。久而久之,疲惫、倦怠感增强,教师职业幸福感指数下降。

3.工作热情降低。没有工作动力,常常抱怨工作量大、压力大、工资少、待遇低,对工作没有兴趣,缺乏热情。如在工作上安于现状,不求创新,教学方法单一、陈旧,不努力学习新的教育方法和教育技巧,得过且过,盼望早日退休;优秀有了,要拼搏也是年轻教师的事了;职称到顶了,只想俯瞰世界了:“先进”该有的也有了,要轮也轮不到自己了,于是乎他们只满足“教案备一下”,“课上一下”,“作业想改就改一下”;工作不求有功,但求无过。

4.成就感低。感觉工作付出不少,但成绩不大,对事业追求失去信心,对所从事的教书育人工作的意义和价值的评价下降,导致工作变得机械化且效率低下,缺乏适应性。

5.极端行为。近几年,因教师行为导致学生伤害事件、教师自杀事件、教师患抑郁症不能工作、教师离队等极端例子屡见报端。

种种现象可以看出,关注教师的“幻灭”消极心理意义重大,它关系到学生的健康成长、教师的幸福生活,影响到学校的发展。为什么教师会产生消极心理呢?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二、教师“幻灭”心理产生的原因

1.教育行政化。现在的教育存在着一种现象,对学校、教师的检查、评比、考核太多,学校、教师忙于应付上级的各项工作,致使学校和教师无法专心于教学。同时增加学校、教师的负担,给教师带来工作压力和心理压力,使教师身心疲惫。

2.学校管理和有关政策因素。当前应试教育依然是学校的工作重心,学校在中考、高考指挥棒的指导下,为了生存。不敢掉以轻心,这显然与大力倡导的素质教育背道而驰。但在老百姓的观念、学校及教育主管部门的评价体系中,往往评价一位教师是否优秀仍然看中考、高考成绩,致使一线教师无所适从。

3.教师职业特点。首先,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有教书育人的功能、广阔的视野、高度的学科专业水平,还要以身作则、为人师表,成为学生的一面镜子,使教师产生了凡人与榜样的冲突。其次,教师付出的劳动和得到的回报往往是不平衡的,尤其是班主任所承受的心理压力更大,面对着问题较多的新一代学生,教师必须加倍付出时间与精力,然而教师的苦心教育时常会受到校外不良社会风气的冲击,使教师产生心理冲突和挫折感。另外,教师工作超负荷,工作时间长,备课、批改、辅导……无休无止,长此以往导致教师身心疲惫。

4.自身原因。新课程改革要求提高教师的素质,除工作外,教师还要通过培训、进修、读研等途径不断更新知识,通过承担课题、等全面提高自身素质,否则不但影响职称的评聘,还有下岗的可能。另外还要熟悉多媒体教具的使用,自己动手制作课件等……教师每时每刻都要面对很多新的问题,很容易造成心理压力。

三、如何消除教师“幻灭”心理

造成教师产生“幻灭”的消极心理因素还很多,我们在分析审视的同时要寻找如何消除教师消极心理的对策。笔者认为,消除教师“幻灭”的消极心理涉及到方方面面的因素,大而言之,应树立科学的人才观、质量观,教育应去除行政化,国家应加大教育投入。等等。小而言之,应从“幸福教师”入手,想办法提高教师的职业幸福指数。

1.尊师重教,增强教师的职业幸福感。消除教师消极心理问题是一项系统工程,整个社会都应该关心和支持。如改善教育大环境、给教师创设宽松的人文感强烈的校园小环境,帮助其达成合理的角色期待。再如,国家切实采取措施改善教师待遇,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把“尊师重教”落到实处,从而树立教师良好的社会形象。教育主管部门在制订教育政策法规时,应充分了解教师在新时期所面临的各种压力,切实保护教师权益,使教师真正感受到教师群体为社会所尊重。

2.构建和谐校园,提升教师的职业幸福感。校园是师生活动的场所,是师生成长的摇篮。学校应重视营造学校文化,让文化引领教师主动发展、努力营造人际关系简单、亲情浓郁的校园人气场:学校要积极改善教职工生活条件,让教师不仅成为知识的富有者,还应成为物质的富有者,享受体面、有尊严的生活。在学校发展进程中,学校必须让每一位教职员工明确学校的办学思想,让学校发展的愿景成为凝聚全体职工团结进取的动力。学校为教师设置新的追求目标,在竞争中实现跨越,在进步中体会幸福。教书育人属于教师人生的一种经历,不是人生的全部。因此,学校的教和学应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度过人生中最美好、最有价值、最有意义的一段时光。学校教育要用性格塑造性格,用胸怀去开阔胸怀,用境界去拓展境界,让教师与学生在和谐校园中幸福成长!

3.享受教育,内化教师的幸福感。作为教师,既然选择了教育。走上了从教之路,一定要学会享受教育、享受人生、感受幸福。幸福其实就是一种感受,幸福是一种心态。要感受到学校是教师干事业图发展的乐土,对学校应该有一种眷恋感,对事业要有责任感、荣誉感、优越感、成就感,即职业的幸福感。教师应献身于职业,以忘我的精神献身于崇高的教育事业。是教师最大的幸福。教师在职业生涯中。应经常感受到这种责任的存在,并在履行这种责任、使命的同时,不断形成和发展内在的责任感、使命感,并以此献身于职业。教师只有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教学中去,才可能是幸福、愉快和有成就的。因此,教师如果能以享受的姿态从教,那么他的教育生涯就是幸福的,享受教育每一天,幸福生活到永远。

上一篇:“我是我妈生的,我只听我妈的” 下一篇:注重内涵发展 全面提升办学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