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合病证治特点辨析

时间:2022-10-15 02:13:34

【关键词】百合病;证治分析

百合病在中医经典医籍《金匮要略》中曾有专篇论述,但是在现在中医临床医学中,并没有专列此病。然而在临床上,这种病却屡见不鲜,而且又非常容易误诊误治。因此笔者对此病的粗浅认识论述如下,以共同道参考。

中医传统上将百合病例为内科杂症范围,但就临床资料来看,此病多发生育龄妇女和更年期妇女。而男性少见,百合病在临床上多表现为精神恍惚,行动失常等症,病人有时想进饮食,但又不能食,常常默默无言,欲卧又不能卧,欲行又不能行,有时食欲很好,有时又厌饮食,如寒无寒,如热无热,用各种药物治疗,效果都不显著,甚至服药后,反见呕吐或泄泻。本病虽然神态失常,但形体上则如常人,因此在诊断上比较困难。尽管在《金匮要略》将口苦,小便黄赤,脉微数作为百合病的常证,且为诊断本病的主要临床依据,但就患者看来,百合病是一组完整的病症候群,下例几个主要脉症缺一则就不能诊断为百合病。

1病史

必有多思善虑,所欲不遂,情态不畅等因素或于热病后余热未尽。

2主症

食欲变化、神志变化、寒热变化、形体无变化、常觉口苦。

3体征

尿黄,脉微数。

此外,百合病还有病势较缓病程较长,用药后奏效较慢,病情相对稳定,且异反复发作等特点。

《金匮要略》将百合病的病因概为“百合病者,百脉一宗,”后世医家认为,“百脉一宗者,分之则为百脉,合之同为一宗。”“若日百合之病,总脉病也,若脉为十二经脉,三百六十五络也”。可见百合病是属于全身性病变,故古人认为,百合一病,难分阴阳表里,且如寒无寒,如热无热,但笔者认为。百合病是属全身性病变,如究其病位应以心肺两经为主,有时也和肝经有关,其病性属虚,应为气阴两亏。具体说来,百合病可分为继发性和原发病。若为继发病,则为热病之后,余热未尽,百脉不合。因心主血脉,肺朝百脉。故心肺气阴俱伤。正如清朝名医魏荔彤所说:“肺主气,肺病则气病,气病则脉病,可以递言也。”百脉一宗,言周身之脉,皆一气之宗而已。气既病,则脉焉有不惑致其病者,可见先前绝大部分医家,认为百合病仅为伤其阴份是有失全面的。若为原发病者,见每由平素多思善虑,或所欲不遂,情志不舒。而致肝气郁结。若郁久化热,消烁阴液,致母病及子,则心阳浮越,木火刑金,则治节无权,故尔表现出许多精神恍惚,去来不定的症状。

对于百合病的治疗《金匮要略》以养阴清热为法,以百合地黄汤为主方,后世医家治疗此病虽有变方,但无比以百合作为主药。笔者在临床上以益气养阴清热立法,用自拟方百寸三黄汤治疗此病,每获良效。处方如下:

百合50g、寸冬15g,黄精40g,生地25g,黄连6g,莲子25g,远志15g,阿胶15g,水煎服。

方中百合性味甘淡微寒,能清心、安神、敛阴、润肺,为君药;以寸冬、黄精、地黄、阿胶等益气养阴之口为臣药;黄连清心除热以安神,为佐药;连子养心安神入心经引经为使药。诸药协同,共奏益气养阴清热之功。如有心神不安,失眠多梦者,加朱茯神,胸胁胀满不舒,善太息者,加柴胡、香附,食少纳呆者加焦三仙。药后呕吐者,去阿胶,加竹茹。此外:在服药同时要对患者进行心理疗法,注意语言开导,使其胸怀畅达,使其收到事倍功半的效果。

4病案举例

唐XX,女,46岁,白音诺尔铅锌矿工人。2011年6月10日初诊。该患者10天前在单位与领导争吵,受到批评,回家后闷闷不乐,默默无言。继而精神恍惚,不欲饮食,坐卧不宁,心神不安,失眠,多梦,自汗,头晕,心悸,肢体倦怠。经西医以神经官能症,仍低血糖治疗五天,不见好转,故转与中医治疗。

查体:形体瘦弱,神倦,面白,舌淡红,苔薄白,脉细数。

辩证:郁症(心脾两虚型)。

处方:党参15g,白术15g,茯苓20g,甘草10g,炒酸枣仁15g,远志13g,木香10g,当归15g,黄芪30g,寸云20g。

三副水煎服。

初诊:2011年6月11日。

第一次服药后,即呕吐,余症同前。又经详细询问病史后,自述口苦,尿黄等见证。故试以百合病治疗,投自拟百寸三黄汤加减,并做以思想工作进行语言开导。处方如下:

百合50g,寸冬15g,黄精40g,生地25g,黄连6g,连子25g,运志15g,竹茹10g,生姜3片。

贰剂水煎服。

三诊:2011年6月13日。

服药后,神志安定,睡眠有所增加,但不欲饮食,头晕,倦怠。处方如下:

百合50g,寸冬15g,黄精40g,生地25g,黄连6g,莲子25g,远志15g,阿胶15g(融化冲),焦三仙各15g。

叁付:水煎服。

四诊:2011年6月16日。

服药后,病情好转,但仍抑郁不乐,少言,烦闷不安。已能上班工作。再以上方加减,又进十余剂而愈。

上一篇:度中央补助地方病公共卫生专项资金陇西县地方... 下一篇:护理干预对预防社区老年住院患者跌倒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