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形势与政策》课的现状及改革措施

时间:2022-10-15 01:56:41

高校《形势与政策》课的现状及改革措施

摘要:《形势与政策》课是教育部确定的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理论课之一,也是大学生的必修课。本文通过对高校《形势与政策》课的现状进行调查分析,发现虽然《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学取得了一些教学效果和成绩,但也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从教学实际出发探索出培养稳定的高水平的教学团队、正确制定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模式和成绩评定方式等切实可行的对策措施,以期从根本上提高《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学质量。

关键词:高校; 形势政策课; 现状; 改革措施

1 前言

《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学,是各大高校在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以及德育教育时,一个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长期以来高校都十分重视这门课程的教学质量,《形势与政策》课也确实取得了一些成效,然而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应该客观的面对存在的问题,找出相应的改革措施,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本文主要是以《形势与政策》课的现状为切入点,再结合它存在的问题,提出一些改革措施。

2 高校《形势与政策》课的现状

2.1 教学效果的现状分析。《形势与政策》课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是沿袭着以往比较传统的教育教学手段,只是在近两年随着教育的不断改革,才使用了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这就让形势政策课的课堂氛围显得沉闷,教学方法也太过单一,主要都是以教师讲、学生听这样的教学模式来教学,考查学生的掌握情况也是按传统的试卷来进行考查[1],有些是让学生写小论文来评定成绩。

然而通过调查,当前《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学,一般每期由教育部思政司提出教学要点,列出主要专题,各高校相关部门再根据本校实际确定内容,教学人员一般是学校及院系领导、辅导员、马院和思政部教师,采取大会讲座、分阶段排入课表多班讲解等授课方式,普遍存在着教学内容随意、教师队伍参差不齐、针对性不强、教学方法不够新颖和缺乏创新等等,以至于学生学习兴趣不高,逐渐失去了学习热情。很多教师在授课时,往往采取满堂灌,从而出现教师在讲台上神采飞扬地讲课,学生却了无生趣的在下面发呆。试问这样的一种教学状态,怎么能让《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学质量得到提高呢?

2.2 《形势与政策》课存在的问题分析。很多高校的学生都会有这样一种共识:《形势与政策》课又不是我们的专业课程,学分也少,上不上都无所谓,只要不影响拿毕业证就行[2]。正是因为学生的这种思想,让部分学生对《形势与政策》课的重要性没有一个正确的认识,老是出现上课精力不集中、打瞌睡、开小差,上课三不带(书、笔、笔记本),只带手机,更有甚者干脆就选择旷课,这些现象在大学生中占相当比例。

另外,《形势与政策》课的任课教师也存在一些问题,例如:对授课内容没有进行充分的准备,让课堂缺乏应有的趣味性和生动性,这种情况下就直接会导致学生厌学情绪的加深,渐渐失去学习的兴趣。

3 现存问题产生的原因分析

3.1 任课教师的选配不科学。《形势与政策》课的任课教师有很大一部分通常都是学校和院系领导以及辅导员来兼职,不少人专业不对口,平常工作多而繁杂,特别是辅导员大多年轻,学历较低,阅历简单,知识储备不足,队伍选配的不科学就难免会让人产生《形势与政策》课谁都可以上、谁都能上的误解,当然也就不能保证《形势与政策》课的质量。

3.2 课堂缺乏应有的互动。课堂上的互动活动能够很好的激发起学生的学习热情,而很多任课教师都忽略了这一点,让本可以很生动、很活跃的一堂课,上得死气沉沉毫无生气,这无疑是费力不讨好,因为教师虽然讲得很辛苦,可学生却接受不了,就相当于是浪费了[3]。

3.3 教学手段及教学观念的制约。《形势与政策》课的任课教师中的很大一部分是辅导员,他们大多对教学观念的认识还不够清楚,对于教学手段的应用也缺乏经验,而平时的工作量那么大,根本就没有时间进行培训或者是进修,所以在教学手段的应用和教学观念上面就存在着不小的制约性。

3.4 学生自身素质的因素。随着各大高校不断的扩招,导致学生的素质日益呈现下降的趋势,学生素质参差不齐必然会导致其不能很好的正视思想教育与道德教育的重要性,自然也就不会认真的学习《形势与政策》课。

4 解决问题的改革措施

针对《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学现状和成因分析,为了能够解决上述问题,根据自己多年的教学体会,探索出了一些改革措施,以求能对提高高校《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学质量有所启示。

4.1 培养稳定的高水平的教学团队。 《形势与政策》课教师应具有较高的专业知识、良好的政治品质和高尚的师德修养,这样的教师讲课,知识传授正确,有深度;这样的教师综合素质高,学生耳濡目染,易信服,易接受。高校应以马院和思政教师为主体,辅以校院(系)领导和辅导员,建立准入制度,严格挑选,相对稳定,适时送培,不断提高教学团队的整体水平。

4.2 正确制定教学内容。对于《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学内容,教育部思政司有统一要求,高校应围绕教学专题,结合本校实际,认真确定教学内容,注重时政性,突出针对性,杜绝随意性,备课,把讲课内容和精神统一到中央的要求上来,培养学生良好的政治品质。

4.3 改革原有的教学思路。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始终坚持 “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从教学中努力寻找教学亮点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大一大二注重基础知识的讲解,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以及关心时事的良好习惯,大三大四深度讲解,引导学生自觉学习领会党的方针政策,理性地、辩证地看待和分析国内外热点难点问题,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动性,以及面对问题、正确的分析问题、最终解决问题的能力。

4.4 创新教学模式和成绩评定方式。一种好的教学模式能够起到推进教学的作用,所以在教学中教学模式的创新显得尤为重要[4]。现在的大学生大都很活跃,知识面较宽,不少人有思想、有个性,教师应该因势利导,营造出适合他们特点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宽松愉快的情景中不断增长知识,不断成熟起来。

5 结束语

总之,高校《形势与政策》课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意义重大,但教学现状还不是很让人满意,还需要依赖广大的一线教育工作者,在实际的工作中不断的发现问题,并对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科学和客观的分析,找出与之相对应的改革措施,只有这样才能让高校《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学质量得到不断的提高。

参考文献

[1] 苟爱萍.美术院校形势政策教学现状分析与探讨[J].陕西教育(高教),2011(4).

[2] 魏金明.加强和改进高校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的若干思考[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0(2).

[3] 陈灿军.高校形势与政策课时效性现状及其对策研究[J].湖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24(2).

[4] 杨柳.论增强高职院校形势与政策课教学的实效性[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

上一篇:构建和谐企业关键在于开展思想政治工作 下一篇:浅析交通肇事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