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SCT 对下消化道出血的应用价值

时间:2022-10-15 01:45:39

MSCT 对下消化道出血的应用价值

【摘 要】目的:以DSA为对照探讨多层螺旋 CT对下消化道出血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0例临床可疑下消化道出血患者行MSCT 检查, 采用 5.0 mm层厚平扫后行动脉期、静脉期增强扫描,并结合MSCT重建分析诊断,部分病例经手术或临床随访证实,部分与 DSA对照。结果:10例临床拟诊下消化道出血患者,MSCT 明确诊断出血部位9例 ,出血显示率 90%(9/10) 。1例MSCT未发现出血灶及肠道异常。其中MSCT明确出血9例中5例行 DSA,4例显示出血灶,出血显示率 80%(4/5),1例表现阴性。CT显示出血部位:空肠出血3例,回肠出血 4例,降结肠出血2例,其中肿瘤3例,溃疡1例,炎症3例,血管畸形2例。结论:多层螺 旋 CT双期增强扫描具有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及应用价值。

【关键词】下消化道出血 ;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下消化道出血的定性、定位诊断一直是临床和放射科比较棘手的问题。虽然DSA作为主要检查方法 ,但其创伤性及盲目性较大而受到限制,近年来文献表明MSCT作为一种非侵袭性检查 ,在下消化道出血疾病的诊断中占有明显的优势 。笔者现将我院2009年9月—2011年9月10例下消化道出血病例的MSCT与DSA检查资料作一回顾性分析,着重评价 MSCT对下消化道出血的诊断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2009年9月—2011年9月诊治的不明原因下消化道出血患者10例。男 6例 、女4例。年龄 15—70岁不等。主要临床表现为黑便、腹痛、消瘦、实验室检查大便隐血强阳性。

1.2 检查方法 扫描前12h开始禁食,第一次口服2.5%甘露醇水对比剂375 ml,1小时后再口服375 ml,共750 ml。所有患者均行GELightspeed16排MSCT5.0mm层厚平扫(扫描范围包括右膈顶至耻骨联合平面)以及双期增强扫描,扫描参数:120KV,100-120mA,层厚5.0mm,重建层厚1.25mm,间隔0.625mm,标准算法。利用MPR、MIP等重建方法,逐步观察并显示病变情况。

2 结果

2.1下消化道出血的显示情况:

10例临床拟诊下消化道出血患者,MSCT 明确诊断出血部位9例 ,出血显示率 90%(9/10) 。1例MSCT未发现出血灶及肠道异常。其中MSCT明确出血9例中5例行 DSA,4例显示出血灶,出血显示率 80%(4/5),1例表现阴性。CT显示出血部位 : 空肠出血3例 ,回肠出血 4例 ,降结肠出血2例,其中肿瘤3例 ,溃疡1例 ,炎症3例,血管畸形2例 。其中3例手术证实,4例DSA证实并栓塞治愈,3例炎症病变经内科保守治疗治愈并随访证实。

2.2下消化道出血的MSCT表现

下消化道出血MSCT直接征象显示:造影剂自血管外溢到肠腔,本组中有3例显示此征象;MSCT间接征象:显示病变本身改变,未见造影剂直接自血管外溢到肠腔。炎症病变者常表现为动脉期及静脉期肠管粘膜层异常局限性强化灶;肿瘤病变者表现为肠管壁局部不规则增厚并异常强化。血管畸形:增强为异常强化增粗的血管影。本组中有6例仅显示病变本身改变。

3 讨论

下消化道出血尤其是急性出血病情危重,如果不能及时诊断及治疗,将会延误患者病情。国内文献报道气钡双重对比小肠造影检查下消化道出血的诊断率最高为 23%[1],而且插管时间长,患者耐受性差。血管造影虽然是下消化道出血诊断的金标准,但血管造影常常具有创伤性[2]。而在未经CT检查明确诊断前提下进行操作则具有一定盲目性。MSCT具有超速、容积扫描及先进的后处理技术特点,使得MSCT更准确、更快捷[3]。有作者[4]报道螺旋CT诊断下消化道出血准确率为 88.5%。本组准确率为90%(9/10)。我们在实际应用中体会如下:

3.1 CT检查前小肠准备 。对于下消化道出血性病变的CT检查,检查前小肠准备十分重要[5] 。我们应用2.5%甘露醇水对比剂,使该溶液形成等渗,不至于小肠吸收,同时可以保证充分扩张小肠,同时与强化的病灶有良好的对比。

3.2 增强扫描方法 。动脉期及静脉期都重要,动脉期有利于显示消化道出血部位和出血病变性质。门脉期图像则有利于显示消化道炎性病变和占位病变的强化。

3.3 MPR、MIP等后处理技术。薄层图像CT电影播放还有利于小肠病变的精确定位。MPR结合轴位图像多视角旋转成像而易确定出血部位和出血动脉 ,可多方位显示病变与小肠关系。 MIP图像显示病变小动脉较好,易辨认血管的来源。

3.4 MSCT与 DSA对下消化道出血的敏感性比较。MSCT检查具有全面观察肠腔内、肠壁和肠腔外病变的特点,是其他方法无法比拟的。本研究显示MSCT检出消化道出血的显示率为90%,阳性者定位准确性达 100%;而同期DSA检出消化道出血的显示率仅为80%, 表明MSCT的敏感性优于 DSA。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与 DSA相比,MSCT双期增强及其重建技术对下消化道出血性病变诊断更准确,更快捷,能明显提高下消化道出血性病变的诊断率,MSCT应作为 DSA检查前的筛查手段及首选检查方法。

参考文献:

[1] 解乃昌,陆云飞,张小龙.小肠 出血 25 例 诊 治分 析 [J].腹 部 外科 ,2006(19): 334—335.

[2] 吴伟,夏惠环,程志刚,等.急性消化道出血的血管造影诊断与介入治疗[ J ].医学影像学杂志,2007,17(12): 1333-1335.

[3] 宋富珍 程英升.多层螺旋CT成像技术在急腹症中的应用[ J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06,14(23): 2332-2336.

[4] 胡道予 ,李震 ,肖明 ,等.16层 螺旋 CT 诊断下消化道出血性疾病的价值[ J ].放射学实 践 ,2006,21(3):218—222.

[5] 张联合,章士正,胡红杰,等.口服甘露醇多层螺旋CT小肠造影的临床价值[ J ].中华放射学杂志,2005,39(4):423—427.

上一篇:利培酮致水肿的处理对策 下一篇:有关母乳喂养存在问题的调查及护理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