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大学生生命教育问题解决路径的思考

时间:2022-10-15 01:38:06

90后大学生生命教育问题解决路径的思考

摘要:90大学生受社会环境靠等诸多方面的影响,自杀、暴力、伤害他人等漠视生命的现象屡屡发生,高校应从主管部门开始重视生命教育、开设独立课程、发挥课堂的主导作用、注重心理健康、开设多种专题教育、开展志愿者活动,家校联合等七个方面以引导大学生认识生命、珍爱生命。

关键词:90后大学生;生命教育;解决路径

中图分类号:G45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06-0053-02

生命教育应是高等教育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做好学生全程教育的关键环节之一。现在的90后大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他们思维活跃,个性鲜明,期望值高,但他们往往在升学的指挥棒下,缺乏社会锻炼,生活经历单一,自私懒散,怕吃苦,常以自我为中心,抗挫折能力薄弱。大学生自杀、暴力、伤害他人等事件不断出现。如在2013年4月,复旦大学一位博士生因与室友不合,竟下毒毒死对方。因此在当前社会观念多元化的90后大学生中开展生命教育显得更加重要,笔者结合一些体会,谈些粗浅的认识。

一、何谓生命教育

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的职业培训课程《生命教育导师》中指出:生命教育,即是直面生命和人的生死问题的教育,其目标在于使人们学会尊重生命、理解生命的意义以及生命与天人物我之间的关系,学会积极的生存、健康的生活与独立的发展,并通过彼此间对生命的呵护、记录、感恩和分享,由此获得身心的和谐,事业成功,生活幸福,从而实现自我生命的最大价值。

二、生命教育的作用

1.关爱生命。生命教育要让学生认识生命的来源和归宿,建立正确的生死观,培养健康积极、向上的生与死的态度。“每个生命都是独特的,这种独特性以其独特的遗传因素与环境相互作用,并通过其经历与经验、感受与体验体现出来。”大学生理解了生命的独特性,就能接受生命存在的多样性,学会有意识地、有效地保全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存在。

2.悦纳自我。生命教育要让大学生认识到生命情感首先表现为对生命的接纳,能接纳自己的生命状态,悦纳自我;也能以开放的态度接纳他者的生命。表现为对生命的敬畏,牢固树立“贵生”意识,能给予生命足够的尊重和关怀。要帮助90后大学生以理性乐观的态度认识大学生活,教育他们正确认识自我,正确评价自我。

3.坚定意志。生命教育要让大学生认识到个体生命的体验不仅有愉悦和幸福的人生体验,还有生活中的挫折、苦难、困境和死亡。人正是要面对痛苦和死亡进而敬畏生命,教会学生用坚强的意志忍受痛苦,体验苦难,发挥生命更大的潜能。

三、高校开展生命教育的解决路径

1.教育主管部门和高校要高度重视生命教育。从文献综述上看,国外在20世纪30年代就开展了生命教育,相对于中国大陆,港台教育界对此问题的研究要深入一些。1996年前后,中国台湾地区校园一再发生暴力与自杀案件,引起台湾当局教育部门的高度重视并开始在学校开设生命教育课程。台湾青少年生命教育的实施有三种途径:生命教育课、综合课、渗透式教育。香港受到英国的影响,香港的公民教育多选择的是与生命题材相关的话题,在课程设置方面也是以人的生命价值为基础,所有课程均是围绕帮助学生认识自我、理解生命、把握生活的内涵而设置的。国内的一些高校和地区虽然有一些探索和成功的体验,但在现阶段,人们享受日益丰富的物质财富的同时,部分90后大学生人却迷失于生命的价值和生活意义的追寻中,生命危机事件时有发生,因此作为学校及教育主管部门要高度重视,在制度等方面给予规定和督促落实。

2.建立和完善生命教育的课程体系。2006年1月8日的《中国教育报》有一篇“期待生命教育成为大学必修课”文章,文中提出:“大学生在伦理学、哲学、心理学等课程中虽然也涉及一些有关人生的问题,但不系统,大学生应该接受专门的生命教育。”为了加强大学生良好生命意识的培养,我们应该在大学里开设专门的生命教育课程,在大学的第一学期就将该课程设为必修课或限选课,周时数2个学时,贯穿整个学期。要通过教师有计划有目的的教学活动,全面系统向学生讲授生命的知识,生和死,使大学生正确认识生命的真谛和自我,正确面对生命当中的挫折和困境,把良好生命意识的培养提升到课堂教学的高度。

3.发挥课堂的主导作用,增强课程的教学效果。①第一课堂,第一课堂上,教师要多采用问题、案例和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以师生互动的形式进行教学,改变原来的满堂灌、生硬呆板的教学方法,通过鲜活、生动而典型的生命教育案例吸引学生的上课注意力,如“马加爵案”、“药家鑫案”等,从而引导学生学习、思考、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参与课堂互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②第二课堂,第二课堂上,可采用情景剧的表演、生命教育读书会等形式开展。通过情景剧的模拟教学,让学生分别扮演家长、孩子的角色或老师、学生等的不同角色,感受生命的意义和生死的角色感受;通过开展生命教育的读书会活动,激发学生所关心的社会热点、难点和疑点等问题讨论,深化学生对生命意义的认识和理解。

4.注重心理健康教育,推动心理健康教育的深入开展。人的健康不仅仅是身体健康,还有心理健康。基于90后大学生心理特点,要注重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队伍的专业培训,专、兼职相结合,加大师资培训的投入,对思政工作者要进行心理健康专业的培训,对获得的心理咨询师的持证上岗人员给予鼓励和奖励,提高服务水平。花大力气建设学生心理委员的队伍,定期规范培训,开展朋辈教育。学校要定期开设心理辅导和心理咨询,“防患于未然”,争取危机处理和干预的时间,及时解决学生心理困扰。

5.举办多种形式的生命教育系列专题教育,营造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开设多种学科的讲座,营造浓厚人文教育环境,陶冶学生情操、德性修养,避免学生走入迷茫、空虚等困境。①环境教育。《中庸》曰:“万物并育而不相害”。人类在大地共同体中与其他生命一样,是处于一种平等的地位,并不高于任何物种。如果滥砍滥伐,滥捕滥猎等,会导致沙漠化、沙尘暴、干旱或水土流失、洪水泛滥、地球变暖、环境污染等。高校可以通过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到自然界中体验及认识自己,形成珍爱生命,爱护环境。②安全教育。例如交通事故、火灾、溺水、防盗防骗等,提高学生安全防范意识,防止意外事件的发生。尤其要注重女生的安全教育,在新生中开展自尊、自爱、自强、自立的教育。

6.组织志愿者活动,在活动中体验生命的真谛和责任。通过志愿者的活动,深入敬老院、福利院、智障特殊学校、“麻风村”、老年关怀医院和留守儿童中献爱心,使90后大学生珍惜当下幸福的学习环境。

7.生命教育更需家校联动,共同关爱。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和生命观的形成,受到诸多的影响,如媒体过多渲染社会的阴暗面,是造成一些大学生漠视生命的部分原因。但是家长的生命观、三观对孩子产生决定性的影响,因此作为家长要以身作则,为孩子提供榜样和正能量,家校联合,帮助学生正确树立生命观。

参考文献:

[1]胡凯,蒋阳飞.基于生命关怀的高校现代德育模式建构[J].中国高等教育,2009,(8):40-41.

[2]李芳.大学生生命观教育的历史与现状综述[J].北京教育(德育版),2010,(11):20-21.

上一篇:别有洞天的拆字联 下一篇:“单元电气控制电路”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