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英语跨文化意识

时间:2022-10-15 01:14:29

如何培养英语跨文化意识

摘要:近年来,跨文化意识的培养已日益成为外语教学的重要指导思想之一,而英语教学作为异质文化导入的重要手段,其本身又是一种跨文化交际活动。因此,跨文化差异势必会对英语教学的方方面面产生影响。本文从跨文化差异和培养学习者跨文化意识的角度谈在英语教学中教学策略的运用,着重讨论了在这听、说、读、写四项技能的教学中应充分考虑到跨文化差异对于外语教学策略运用的影响,以及教学策略中应充分引入跨文化意识。

试看以下两个例子:当你因不熟悉英语名词复数的不规则变化而说出“There are many sheeps”这样的句子时,本族语者会因你是非母语者而原谅你的语法错误,并且也能正确理解你传递的信息。也就是说,语法错误并不会构成交际障碍而引起反感导致交际失败。相反,如果你因不了解英文词“gay”所蕴含的“同性恋”的文化内涵,而在参加完party后问同伴“Are you gay today?”你会招来对方愤怒的瞪视却还不知自己到底错在哪里。本来的好意却不被理解,不言而喻,这是语言的文化特性在发挥作用,不了解所学语言的文化内涵势必不能用其进行有效交际。

由此我们可以得到启示:在英语教学中要注重语言和文化的关系,应提高对中西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和适应性,应树立文化意识并注重文化知识的传授。

一、注重听说教学策略中的跨文化意识

一直以来许多人都认为,在听说教学中没有什么策略可言,只要多放几遍录音,多花一点时间在听上,“熟能生巧”,学习者就一定能听懂了。背景知识的介绍是一直被忽略的。然而,跨文化差异使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听力理解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背景知识的熟悉与否。听者对有关背景知识的了解程度会影响其理解的质量。缺乏应有的背景知识通常是理解失败的主要因素。(王笃勤,2002:117)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应辟出一定的时间在听前,充分介绍背景知识。所用的语言不限定是目的语,可以是本国语言,在听力练习前展示给学生,或者也可以列出听力练习中可能出现的与本国文化内涵有差异的词进行解释,这样都能使学习者熟悉背景知识,提高听力理解的效率。

会话教学和听力教学一样,单凭给学习者时间说是远远不够的,这样也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教师在让学习者说之前要充分告知其对话内容发生的背景,让他们了解该说什么,该怎么说。与此同时,必要的交际策略和交际技巧教师也应尽量向学生展示。

二、培养跨文化意识的必要性

1、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进一步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体验到英语学习的乐趣,从而真正爱学英语、学好英语。所以,在小学英语教学中适时适量地进行跨文化教学是必要的。《英语课程标准》指出:“文化是指所学语言国家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价值观念等。接触和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有益于对英语的理解和使用,有益于加深对本国文化的理解与认识,有益于培养世界意识。”

2、跨文化意识的形成是得体运用语言的前提。

《英语课程标准》指出:“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总体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形成建立在学生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素养整体发展的基础上。” 可见丰富合理的跨文化意识是得体运用语言的前提。只有在了解了英语国家的风俗习俗,生活方式,道德标准等多方面的内容和了解了英语运用的文化背景的前提下,学生才能更得体地综合运用英语交际。

三、树立文化意识,注重文化知识的传授

在英语教学中,应树立文化意识,就在传授语言的同时同步传授文化知识,这样做的好处是:文化知识加深了学生对语言的了解,语言则因赋予了文化内涵而更易于理解和掌握,语言教学和文化教学同步可以在传授语音、词汇、语法等语音知识时进行。如:“freeze”这个词的基本含义是“冰冻”、“结冰”,而在一个私人拥有枪支的美国社会中,一位留学生因听不懂美国人的口语“Freeze!”(站住、不许动)而被枪杀。在美国社会中,“Freeze!”是人人皆知的日常用语,假如这位留学生有这点文化知识就不至于付出生命的代价。

除了语言本身所承载的文化涵义外,西方国家的风俗习惯,人们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等等都有着浓厚的文化背景和底蕴。因此,在英语教学中还要适时地向学生介绍文化背景知识。如:在中国称中年以上的人为“老”,是尊敬的表示;可在西方“老”却意味着衰朽残年、去日无多,因此西方人都忌讳“老”,都不服“老”。有位导游讲过这样一件事:在一次带队旅游中,我们的导游看到一位美国老太在艰难地爬山时,便上前去搀扶她,却遭到了老人的拒绝。为什么会发生这种事呢?因为在美国这样一个老人普遍得不到尊重的社会里,老人们养成了不服老、坚持独立的习惯。所以美国的老人都不喜欢别人称其为老人。

总之,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意识与语言知识占有着同等重要的地位。教、学、考核方面都必须意识到它的重要性并将其作为教学过程中的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加以实施。作为英语教师,我们必须增强文化意识并适时传授它,培养学生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帮助学生进行得体、有效的交际。

参考文献:

[1]嘉祖,2000,《跨文化交际 ―― 外国语言文学中的隐蔽文化》[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束定芳 庄智象,1996,《现代外语教学 ―― 理论、实践与方法》[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上一篇:探究早期家庭教育与幼儿习惯培养 下一篇:关注学困生让每一位学生走向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