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虚拟学习社区用户激励机制的研究

时间:2022-10-15 01:08:01

移动虚拟学习社区用户激励机制的研究

摘 要:当前,移动虚拟学习社区逐步兴起,而业内规范尚不成熟,社区面临诸多用户管理与激励方面的问题,亟待建立一套适用于该类环境的用户激励机制。本文结合移动虚拟学习社区的特点,提出了适于移动虚拟学习社区的用户激励模型与激励机制。该机制中的积分体系的有效使用从实证角度表明了该模型确实能对相关用户与资源合理评价,从而产生激励。

关键词:移动虚拟学习社区 用户激励 激励模型 积分算法

中图分类号:G40-05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6(b)-0000-00

在移动互联网高速发展的时代,移动虚拟学习社区的出现是移动学习向主流学习方式过渡的信号之一。移动虚拟学习社区用户的受激励程度直接影响社区的发展。现有研究表明用户不积极、缺乏责任感、投机赚取积分、甚至相互刷积分等不良现象在各类社区中较为普遍,影响了社区资源的质量,减弱了社区用户积极协作学习的氛围,严重制约虚拟学习社区的发展。对于移动虚拟学习社区,除上述情形之外,其面临问题还有对用户信息反馈的有效性、及时性的要求难以达到。这些暴露了群体心理分析不足、用户归属感缺失等用户激励方面的不足。若以上与用户激励密切相关的现状不能得到有效改善,社区的未来堪忧。因此,研究移动虚拟学习社区用户激励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1 移动虚拟学习社区激励模型

自上个世纪60年代开始,领域专家从心理学和组织行为学的角度对激励的理论展开了研究。研究出的各种模型在后续发展过程中通过聚合、新范式、混合等方式整合在一起,形成了一些现代管理中更实用的综合模型。

1.1 态度、激励和绩效的综合模型

Katzell和Thompson提出的“态度、激励和绩效的综合模型”以混合的方式整合了内在激励理论、行为动力学理论、目标设置理论等多种激励理论,以获得比单个理论更大的预测效度。模型从行为的个人决定因素、认知选择行为的期望与效价、认知因素与行为的关系等多方面考虑了激励的过程,提供了多维度的方法来提高员工的绩效,覆盖了企业激励可能出现的许多情形,如图1虚线部分。

1.2 移动虚拟学习社区激励模型的设计

态度、激励与绩效的综合模型以态度为核心,这一点与移动虚拟学习社区非常注重用户的自我管理十分契合,因此将其引入移动虚拟学习社区激励模型的设计中。然而,态度、激励与绩效的综合模型并非完全符合移动虚拟学习社区的情况。比如,移动虚拟学习社区:(1)组织结构松散,管理方式不宜过严、应以激励为主;(2)对于用户贡献资源要求积极而谨慎;(3)对用户的实时响应要求严格。故对态度、激励与绩效模型进行改进,使得社区相关制度能够奖惩并重、宽严适度,以增强用户的自律习惯。

首先,通过对态度、激励与绩效的综合模型的分析研究,发现该模型缺乏对主体态度及其行为的全面覆盖,尤其缺乏对违规消极行为的明确处理。在此添加包括行为与其结果的负向激励分支以弥补上述不足。其次,从整个激励回路的角度出发,该模型还缺乏“态度”与“努力”间的关联,故改进将“态度”与正负两方面的“努力”分别关联起来,完善激励回路。再次,结合本研究中移动虚拟学习社区的具体特点改进,结果如图1实线部分所示:

对图1各元素进行归纳简化,可得几个集合:态度动机因素集合、用户行为因素集合、社区资源因素集合、社区期望与规范;结合激励过程分析这几个集合,有:第一,“态度”在整个体系中应是核心,与行为直接相关。第二,所有流程的可控部分在于用户行为。激励的关键在于控制行为。第三,社区规范是社区资源与用户行为的具体标准,采用其引导用户,有效避免盲目行为,使之符合社区目标。第四,作为社区服务的基础,社区资源直接影响用户的体验,是引发态度动机改变的主要诱因。根据以上分析对集合进行关系建模、优化可以得模型如图2:

2 移动虚拟学习社区激励机制的建立

虚拟学习社区的激励机制是针对社区用户的一整套管理制度,这种制度能对用户在社区中的行为起到规范、引导等潜移默化的作用。基于移动虚拟学习社区激励的集合模型,结合社区的实际需求,可建立移动虚拟学习社区的激励机制,其组成包括:(1)社区目标体系,体现社区组建方的意志,是通过社区公开的企业人才培养目的;(2)社区规范体系,定义了社区用户行为与社区资源的优劣标准;(3)社区评价体系,对社区用户与资源进行合理评价,是整个机制的实施部分。

2.1 社区评价体系的设计

在移动虚拟学习社区中,所有用户的表现与资源的质量都由社区评价体系负责量化与保存。故设计合理的量化方法是关键。积分是常用的量化手段。所有用户行为都有相应标准分值,所有资源类型都有相应基础分值。积分的增减由用户的行为性质决定,积分增减额度由用户行为的程度决定。由于积分计算需要考虑激励奖惩的两面性,考虑社区资源评价、用户行为评价与用户综合评价这几部分的有机结合,因此积分处理的基本方法是:(1)以社区规范为准则,对用户行为或新上传的资源进行一次性的机器评分。若用户的所有行为都符合社区规范,则其积分将实现正增长;而若用户的某次行为违规,则其积分减少, 且进入用户行为的惩罚阶段,受到一段时间的持续惩罚。(2)以社区规范为准则,用户对于其浏览、收藏及下载的资源可进行一定范围内的评分。(3)用户行为积分在系统一次性评分完成后全部累计到该用户总积分;社区资源积分则按一定比例实时累计到相应贡献者的总积分。

2.2 基于奖惩评价的积分算法设计

2.2.1 社区资源计分

设资源的类别为,在社区规范中对应的基础分值表示为,则该资源的初始评分表示为: (1)

若用户对资源进行了一次有效评分,则个用户给予该资源有效评分为:

(2)

2.2.2 用户行为计分

若将社区用户的活动视为若干相互独立的用户行为,则正常行为直接按社区规范计分,在此主要考虑前面提到的惩罚阶段规则的实现。惩罚阶段用户行为性质对行为得分的影响有:若用户在惩罚阶段仍然有违规, 则行为得分会逐次递减;若其行为规范,则行为得分会在不延长的惩罚阶段内逐渐恢复正常。设行为类别为,则综合看用户的行为评分规则为:

(3)

在(3)式中,表示该类行为在社区规范中对应的基本分值;表示用户惩罚阶段矫正行为数量初值;表示某用户当执行行为时惩罚阶段剩余的矫正行为数量;为惩罚力度因子;表示用户的该次行为的性质;是对社区用户在其行为偏离时给予的一个递增的惩罚分值。

2.2.3 累计用户积分

在社区资源计分与用户行为计分的基础之上,设用户的积分累计序号,计算其总积分:

一方面,从行为计分累计,其第次的积分表示为式(4);另一方面,若用户对用户提供的资源进行了有效评价,则用户作为资源提供者会按一定比例获得该有效评分的部分作为持续鼓励如式(5)

(4)

(5)

另外,用户对于资源的评价,是属于用户行为的一类,有相应积分。资源评价的指标参考社区规范。评价体系对于恶意评价者的违规行为同样采取惩罚阶段相关的办法进行惩戒。

3 实例分析

为验证移动虚拟学习社区激励机制的有效性与合理性,特进行如下实验:从某资源共享型社区获取实验的初始数据如表1所示;除表1涉及实验因素之外,实验过程中其他条件完全一致。一段时间后,通过社区评价体系中积分体系的计算;结果显示该积分体系评价能如实反映用户的行为表现及资源的质量情况,如表2所示。

4 结论

本文通过对移动虚拟学习社区用户激励问题的分析,将一种管理学的综合激励模型借鉴到教育学的领域中,再结合研究对象实际特征对该模型加以改进,提出了移动虚拟学习社区激励模型,建立了适于移动虚拟学习社区的用户激励机制。在模型与机制的基础之上,设计出了社区评价体系的具体积分算法。积分体系的有效使用实验证明了该模型的实用性。

参考文献

[1] Desmond Keegan.The Incorporation of Mobile Learning into Mainstream Education and Training.2006.

[2] 高长俊,胡世清.我国虚拟学习社区研究现状及趋势分析[J].远程教育杂志,2011(4).

[3] 邹静.激励理论及其综合模型的新发展[J].应用心理学,1994(12).

[4] 王芳.网络社区中非正式学习的隐性知识共享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

[5] 桂春梅.虚拟计算环境中一种基于惩罚激励的信誉模型[J].计算机工程与科学,2010(4).

上一篇:学校艺术教育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 下一篇:研究型大学基层教学组织的现状分析和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