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质量检测中的常见问题与对策

时间:2022-10-15 12:19:52

建筑工程质量检测中的常见问题与对策

摘要:建筑工程质量检测是为了达到质量检测方法科学性与数据准确性的目的。我们必须对工程质量检测的相关知识以及科学的管理方法进行细致研究,这样才可以在技术与管理等方面为工程质量的控制提供服务。因此,我们对于当前建筑工程质量检测的现状以及其中出现的问题做了相应的对策分析。

关键词:建筑工程;质量检测;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TU201.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引言

工程质量检测是人们对工程质量判定的一个重要依据。工程质量的优劣主要是靠具体的检测方法和检测数据来评定的,这些质量检测方法和检测数据是否科学、真实、有效,越来越成为工程建设者关注的焦点。但是,目前工程质量检测行业还存在很多问题。如何加强对该行业的监管,确保其能向社会提供准确、科学、公正的检测数据,已成为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1.质量检测行业特点

1.1 政策性强

检测机构的资格认可和行业资质管理本身就是政府政策调节的手段,检测市场的大小同样也是政府质量管理政策直接决定。因此,检测市场是不完全开放的市场,检测行业是一个政策导向性很强的行业。

1.2 地域性强

由于建筑工程质量检测工作是政策性很强的行业,因此各级地方行政主管部门都会根据自己地方实际制定有地方特色的管理要求,特别是行业主管部门设立的资质审查注册制度直接决定了检测机构的服务范围以所在地为主,外地机构打入本地市场受到严格限制。另外工程质量检测本身需要大型的检测设备,并且样品的检测具有明确的实效性,因此从交通、成本、运作方便性考虑,检测工作跨地区开展具有难度,从而决定了各行政区域内市场的独立性。

1.3 工作体制单一

检测行业由于强烈的政府色彩,使其体制往往锁定在国有事业或企业单位,民营资本和外资一直注视着这一领域,但是由于政策所限一直无法进入。因此目前的检测行业体制单一。但是随着国有事业机构改革,使检测机构股份制改造成为可能,伴随着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深入,开放建筑市场成为必然,可见目前的格局十分不稳,政策的变化立即打破现有的平衡。

2.存在的问题

2.1 检测市场十分混乱

虽然建筑工程质量检测行业有法可依,但是由于国家对建筑工程质量检测行业的全面开放,以及建筑工程质量检测的市场化,导致建筑工程质量检测市场更加混乱。当前建筑工程质量检测的委托方虽然已明确为建设单位,但还是有相当一部分仍然是施工单位为委托方,在共同利益的驱动下,施工方和检测方之间难免有着更多的“猫腻”,为工程质量留下了诸多隐患。

2.2 检测标准执行问题

企业标准检测: 新材料、新产品尚无国标、行标、地方标准的情况下,可依据企业标准检测及质量验收,委托单位办理委托或抽检手续必须提供企业标准,而且是经技术监督行政主管部门审核备案的有效标准,否则不能检测,也不能验收和使用。

委托单位选择标准检测: 在没有行业强制性标准情况下,委托单位可以选择有效的检测标准检测。

2.3 检测人员技术素质较低

如现在实行的是见证取样,施工现场的见证人员不仅没有相应的资格,甚至有一些人员连最简单的常识都不懂,样品的真实性得不到保证,所得到的数据与实际严重不符。

2.4 各种材料产品进场复检的内容不规范

检测单位应按规范、标准规定的进场或出厂检验内容填写委托单,使检测既及时又满足质量控制的需要。有的材料产品规范规定了进场复检内容,规范没有规定的,按材料产品标准中规定的出厂检验内容复检。

3. 对策

3.1市场行为监管力度要加强

对于严重扰乱市场秩序,且自身技术水平较低的质量检测机构,在查实的情况下吊销其已有的经营资质,并查处利用不正当方式实施恶性竞争的单位。和当地物价局联手对质量检测的收费标准实施适当调整,以此来确保质量检测单位的责任与利益相互关联,并且在进行质量检测业务的时候还可以积累资金、加大投入、更新设备和引进人才,使得质量检测的技术水平得以有效的发展和提高。深层次打破垄断经营模式,建立一个公平、公正、公开的经营市场,以保障质量检测行业有序竞争、健康发展。

3.2运行检测质量体系。以建立一流实验室

为目标,以《校准和检验实验室能力的通用要求》等为依据,对构成质量体系的各个要素进行认真严格的有效控制,抓好组织机构职能建设和人力资源配置,扩大检测项目数据自动采集比率,建立试验室网络监控系统,规范检测工作流程,减少检测工作的主观因素影响,不断完善并有效运行检测质量体系,确保检测工作质量,推动建筑工程质量检测水平不断提高。

3.3从业人员的整体职业素养要提高

做好建筑企业法分包管理和协作队伍管理的基础就在于分包人才队伍的引进,具体要求队伍素质上实现资质达标、管理有素、经验丰富、实力雄厚以及诚信守约。面对目前建筑分包商市场上的良莠不齐、鱼龙混杂,对于一些需要施工专业化程度较高的工程项目,分包管理机构应该采取专业整体承包施工的方式,依靠项目部的建立对分包进行整体管理。如果需要对其他协作分包队伍进行引进,必须要严格按照企业分包管理制度以及国家相关的政策法规来对工作程序进行规,从而实现对队伍引进上的严格管理。

首先需要对审批程序进行严格执行,企业的分包管理机构需要根据具体生产进度要求来提出相应的分包立项申请,待企业审批通过之后,需要上交分包人资质、财务状况、信用业绩等方面的资料内容给监理和业主项目部来进行审核;其次需要对确定下来的招标程序实现严格执行。分包管理机构需要依据所立项的分包向合格的分包商进行招标,并组织成立招标评审委员会对分包商的技术方案以及报价进行评价,将各个分包商的报价作为重要但并不是是唯一的参考标准,同时还要对其人员状况、设备配置情况,近三年施工质量安全情况、类似工程的施工经验及资信程度等做出全面综合的考核评价,报企业领导审批,最后选择合格的分包商,从而在市场准入方面实现建筑工程管理中分包管理的系统性和科学性;三是严格执行准入程序。分包商选定后,签订分包合同,合同内容明确规定:禁止转包和再分包,必须有满足施工需要的设备和机具,必须有健全的组织机构,配备有与企业资质相匹配的具有专业职称的技术、质量、施工和有关管理人员,以及比例适当的技术工人。

3.4加强检测机构对于施工现场的监管

工程质量检测属于工程施工中最为重要的部分,因此必须承担理应承担的重要责任,并对施工单位使用的材料质量负责。对进入施工现场的材料进行取样以及随时检验检测,而对于无法进行现场检测的材料负责抽样,并转至具有相关资质检测机构进行检验。能够协助其他责任主体共同施工,以保证施工工程长期有效实施。如果施工期间有质量问题发生,最后经调查为不合格材料所引发,那就应该由检测机构所负责,避免相互推卸责任。

3.5强化施工管理和过程管控

分包管理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引进合格的分包队伍,关键是对其在施工过程中进行科学、规范管控,保证分包队伍在施工实践中履行合同承诺,保障质量、安全受控,维护民工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同时需要建立起科学严谨的内控体系,加强过程控制,保证质量管理的持续改进。此外,分包建筑企业还需要成立质量管理部门,对整个项目分包工程的施工质量实行全面监控,从而加强对协作队伍和民工的质量技术控制管理力度。

4.结语

为确保工程质量,政府首先应该明确工程检测单位在工程建设中所必须承担的责任,使其协助其他责任主体共同施工,为工程材料的质量负全部责任,保证工程长期有效使用;其次,要使工程检测人员建立责任意识,以饱满的热情和严谨的工作作风,科学对待工作中每道环节中的每个细节,真正做到“标准在我心中,质量在我手中”。随着工程检测责任的明确,很多问题将在市场良性竞争中得到不断合理解决,检测水平也将得到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黄定轩,张浩.建筑核心能力的构建.建筑经济,2009.

[2]李益琛,李书星.建设工程项目分包管理的现状分析.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 2009 (04) .

[3]王文生.浅议建筑工程项目的分包管理.新西部(下半月).2009(06).

上一篇:建筑工程质量监督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下一篇:地面气象观测常见的问题及对策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