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环境下高职学生深度阅读能力情况的调查与对策

时间:2022-10-15 12:16:41

新媒体环境下高职学生深度阅读能力情况的调查与对策

摘要:通过对南京地区四所高职院不同专业、不同年级的大学生的问卷调查分析,发现当代高职学生深度阅读能力不高,主要表现为自主阅读意识不足、缺乏良好的阅读习惯、没有掌握科学的阅读方法。高职院校应重视学生深度阅读能力的培养,开设深度阅读推广活动、新媒体环境下的深度阅读课程以及整合建设深度阅读资源等具体措施。

关键词:新媒体;高职学生;深度阅读;阅读能力

中图分类号:G252.1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09-0237-03

一、引言

跟传统的书籍、报刊、杂志相比,新媒体时代带给了人们尤其是当代大学生不一样的阅读方式。当代高职学生,更需要在技术领域中不断拓展新的知识、理论、技巧和专业训练,而这些仅仅通过专业老师上课是远远不够的,这些知识还需要通过阅读来获取。阅读是学习的基础,很多高职院校学生虽读了很多书,但在阅读过程中却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阅读文献、写文章还是困难重重。究其原因,关键在于他们未曾思考如何有效阅读以及了解和掌握阅读的正确方法。每个人都会阅读,有阅读能力,却往往缺失深度阅读能力。深度阅读能力的高低,是当代高职学生的自身素质和竞争力的体现。那么,深度阅读能力到底是什么?深度阅读,是选择文献的能力、掌握阅读方法的能力、理解文献内容的能力和消化与运用知识的能力。深度阅读是具有指向探索客观事物规律、提高事物能力、提高学养和完善人格的阅读方式。作为新媒体环境下的高职学生,掌握深度阅读能力,能够从丰富的社会学习资源中汲取“正能量”,完善其自身的社会文化、科学思维、道德观念和价值取向;深度阅读能够提升当代高职学生的竞争力,从而实现中华民族文化强国之梦。

二、关于本次调查的说明

(一)P于调查本身

本调查属于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其题目为“新媒体环境下高职学生深度阅读能力培养研究”。经调查组成员多次讨论,最终完成调查问卷的设计,共设定22道问题,设计高职学生阅读现状、习惯、方式、资源来源等方面。

(二)关于问卷发放及回收情况

本次调查以南京市高职学院学生为对象,包括江苏海事职业技术学院、南京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南京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四所高职学院。

本次问卷根据不同学院的学生按照性别、年龄、年级等相关因素平均发放,时间为一周。问卷收回后,本组成员根据问卷调查数据统计汇总,再进行数据分析并得出结果。

本次调查组累计发放问卷1000份,回收954份,有效问卷回收率为95.4%。

三、高职学生现状调查内容及结果分析

通过对调查问卷数据的汇总及几个学院的走访调研等结果分析归纳和总结,调查组从当前高职学生的阅读时间、方式、习惯及类型等方面获得其深度阅读能力的现状。

(一)阅读时间总体偏少

问卷调查结果显示,高职学生用于读书的时间普遍较少、自主阅读能力和阅读积极性不高。仅有12%的学生平均每天阅读时间超过2小时,有22%的学生平均每天读书时间超过1小时,其余31%的学生平均每天阅读时间都少于1小时。

调查结果显示,随着电视、网络、手机、计算机等新媒体的快速发展,阅读已经不再是高职学生主流的学习和休闲方式,就业压力的增大,生活节奏的加快,心态的浮躁,让阅读变得越来越功利,修身养性的深度阅读备受挑战。

调查组通过问卷调查和随机走访的形式了解了一些学生的想法。如江苏海院、南京交院的一些重点专业的学生由于专业课学习任务重,还肩负着考证的压力,相对于该学院其他专业的学生课余读书时间相对较少,而30%的学生则表示宁愿上网玩游戏、看电影也不去读书,16%的学生没有养成阅读的习惯,17%的学生不知道自己该读什么,更不要谈如何去深度阅读。

(二)阅读方式趋于多元

近20年来,随着全球互联网的迅猛发展,对身处新媒体时代的高职学生来说,传统纸质书报刊阅读也不再是唯一的阅读模式,数字化阅读颠覆性冲击着传统阅读观念和市场份额。高职学生不仅可以根据个人习惯去图书馆、书店借阅图书,也可以通过网络快捷搜索到感兴趣的各种阅读内容,他们的阅读方式和内容趋于多元化。

根据调查问卷显示:高职学院近37%的大学生习惯于去图书馆借阅读物,有16%的大学生习惯于去书店购买书籍,有39%左右的学生通过网络进行数字化阅读。我们可以从中发现,随着多元化数字媒介的快速发展,选择纸质读物的大学生正在逐渐减少,数字化阅读方式日渐成为高职学生阅读的首选方式。各学院图书馆电子书下载率逐日上升正是这一事实的有力证明。以江苏海院为例,自该院去年4月开通移动图书馆以后,截止到2015年12月,全年点击量最高达到265212次,平均每月达到71413.16次。而该校中国知网的使用率自2015年3月―2016年3月,总使用次数1867010次,检索次数1706628次,浏览次数162168次,下载次数168052次。

阅读习惯是阅读能力的重要体现,但调查问卷的数据显示,有50%的学生习惯于浏览和快速读书,14%的学生习惯于选择精度,仅有12%的学生会在精度的同时作读书笔记。

细究当代高职学生倾向于“浅阅读”的原因,无外乎读“深”读物费脑乏力,读“浅”轻松有趣,伴随着网络阅读成长的当代高职学生,在信息的汲取方式上与传统的纸质阅读形成了较大的隔阂和代沟,对经典阅读的内容感到遥远,加之学习都带有很强的功利心,因此良好的阅读习惯和阅读方法都被放到了不重要的位置,习惯性的选择不用思考的清浅类读物。

(三)主流阅读偏离方向

从本次问卷调查结果显示,社科类及心灵类读物为当前高职学生的主流阅读类型,江苏海院学生最喜爱的阅读书籍中,社科类书籍占到了29%的比重,娱乐休闲类占28%,古代文学与名著为15%,哲学军事类占16%,专业类占21%。在图书馆排名前十的借阅量统计中,学生最喜欢的阅读类型依然是社科人文、流行类读物。当代高职学生阅读趋势可概括为偏人文,重流行,远经典,其阅读选择尤为堪忧。

基于本次调查,许多高职学生较多的提出“增加阅读活动”“学校应更好得引导学生阅读”等诉求。但并不认可纸质书会被取代,他们虽然认同手机阅读的便捷和经济性,这些优点相较纸质阅读而言有更大的优势,但是纸质书籍更具有收藏价值,可以让读者避免快捷和肤浅的阅读,两者是科技和传统的较量,但他们都是无法取代的。

以上的调查分析结果表明,当前高职学院学生深度阅读能力还有待提高,他们没有良好的阅读习惯和阅读方法,对于文献的解读没有章法,缺乏消化与运用知识的能力和习惯。高职学院是高职院学生学习生活的基地,也是阅读的课堂,因此高职学院理应肩负起当代高职大学生深度阅读能力培养的职责。

四、提升新媒体环境下高职学生深度阅读能力的几点思考

(一)开展丰富多彩的阅读推广活动

高职院校图书馆是阅读推广的重要阵地,近年来随着国家对全民阅读的重视,依托图书馆开展的阅读推广活动也日益增多,如各院校都开展的“读书节”“读书月”等,是面向全校影响力、传播力较大的读书活动。通过这些仪式教育、专题讲座、文化展览、读书座谈、主题活动等丰富多彩的形式进行阅读推广,让高职学生能够主动、自觉的进行阅读。

此外,高校图书馆的藏书、文献、电子资源为开展深度阅读推广也夯实了基础,但因为时间、资金的限制让部分同学对此类活动“敬而远之”。因此,为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兴趣,高职院校可以通过更为丰富的阵地进行深度阅读宣传,如微信、微博、贴吧、校园媒体等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抢占学生碎片阅读时间,阅读推广的组织也可以更加全面,邀请学生会、学生社团等学生自己的组织承担推广活动,让阅读变得更接地气,更加自发。

此外,可以让学校的一些“名人”――深受学生喜欢的老师或同学甚至校长给大家开设读书讲堂,共同阅读经典,共同商讨,形成全民阅读的阅读氛围;再有,可以让阅读变得放松和惬意,选择在咖啡厅或者草地上进行阅读活动的讨论和开展,更迎合高职学生的喜好。如江苏海院开展的“诵读经典”晨读活动,现在已经有很多的同学加入进来,收效颇丰。

阅读激励机制的建立也尤为必要,由此转化深度阅读的成果。阅读的感想感悟可以通过征文活动、演讲比赛、读书讨论等形式展示交流,将文字内化外显,彰显深度阅读的价值。

(二)开设新媒体环境下的深度阅读课程

高职学生阅读,本身就是高职教育中最为根本的教育,是所有课程的基础,但正因为是基础,也是教育中最容易忽视的一环。在传统的教育系统中,学生会受到教师和周围同学的影响,一个宿舍三个人去图书馆看书学习,另外一个一定也会去,群体习惯的力量可以引领更多的人进行不同程度的深度阅读、经典阅读、专业阅读;当今新媒体的蓬勃发展,教育文化已经不再局限在教室和D书馆,它已经被无处不在的网络所打破,利用网络和手机等各种新兴媒体可以随时随地获取各种资讯和信息,这种变化完全转变了大学生阅读模式,而这种影响,比任何教师和图书馆都更为强势。因此对大学生开设深度阅读课程尤为重要,如何选书、如何读书、如何查找文献、如何利用文献、如何将学习内容转化为内在知识,如何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建立适合自己的阅读方法。

深度阅读课程可以由高职学院图书馆的资深馆员来担当,这些馆员对馆藏图书和数字资源了解透彻,了解当代大学生的阅读需求,他们对于高职学生的深度阅读的选择和利用文献的方法上深有帮助。还可以聘请校内外不同领域的专家学者给专业学子授课,他们读有所精、阅有所识。在长期的教学和科研的积累实践中,有着丰富的经验,他们在讲述深度阅读的方法和观念上有着绝对的影响力。

但阅读本位并不仅仅是局限于纸本阅读,更重要的阅读课程是引导高职学生在深度阅读和浅阅读之间,建立新的平衡和融合,引导他们高效得利用新型媒体进行更高层次的知识获取,让科技与传统结合起来,构建新媒体时代的深度阅读新模式。

(三)整合建设深度阅读资源

新媒体时代,高职学生可以通过新媒体的运用获取各种各样的信息和资源,但是这些资源的价值有限。高职院图书馆的资源建设也应顺应时展的需要,将纸质资源与数字资源结合起来,努力创建两者统一的新媒体存贮的格局。高职院校图书馆选择图书应致力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及创新精神,选择有价值高质量的人文科学类书籍;同时增加数字资源的采购率,增购经典及当下热门的电子书以及学生科研所需的电子资源,从源头为学生提供优质有价值的深度阅读数字资源;根据院校特色、专业特点及学生培养要求,构建特色专业数据库,以适应不同院校和专业的学生数字化阅读的需要及馆藏资源的数字化进程;加大馆藏资源的宣传力度,借助各种新兴的网络媒介,利用各种学生喜闻乐见的推广方式,推广经典文献、主流文学以及专业科学类书籍,让学生可以随时随地免费得应用各种优质资源,即时阅读思想性、学术性和时代性俱佳的知识信息,提升其综合素质和深度阅读能力。

五、结语

新媒体时代的来临并不意味着图书馆及传统教育的消亡,高职院校图书馆应适应其变化,利用新媒体的便捷性,引导高职学生的经典阅读和专业阅读,培养其深度阅读能力,应将阅读活动渗透到学生生活的方方面面,指导大学生从丰富的馆藏资源、阅读推广活动中学习,形成正确的人生观、道德观和价值观,在阅读中陶冶情操、提升自我、开阔视野、服务社会。通过学院和社会的共同努力,打造人文社会、书香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文化强国之梦。

参考文献:

[1]李广建.略论阅读能力[J].黑龙江图书馆,1989,(03):17-20.

[2]高源.基于阅读能力评价的图书馆服务新探索[J].农业网络信息,2014,(12):106-108.

[3]黄润芬.大学生阅读现状与高校图书馆导读工作探究[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07,(03):86-88.

[4]李文蕾.高校图书馆与大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J].图书馆杂志,2007,(08):92-94.

上一篇:浅析高职高专英语教学中人文素养的培养途径 下一篇:奶牛口蹄疫疫苗免疫程序合理性试验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