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水土保持方案中存在的问题及措施

时间:2022-10-15 11:22:52

浅析水土保持方案中存在的问题及措施

摘 要:水土保持是防治水土流失,保护、改良和合理利用水土资源,维护和提高土地生产力,以利于充分发挥水土资源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建立良好生态环境的综合科学技术。水土流失使我国生态环境严重恶化,已成为社会经济持续发展的主要障碍之一。如何做好水土保持已成为一个重大问题。本文针对水土保持工作中存在问题及解决对策进行探讨,并积极展望新时期的水土保持工作。

关键词:水土保持;问题;措施

中图分类号:S157 文献标识码:A

1 水土流失的状况

我国水土流失的情况不仅是在偏远的农村发生,在城镇也会发生。由于各个区域的实际情况各不相同,造成水土流失的原因也各不相同。我国的土壤侵蚀程度大,远高于土壤所能容许的流失量。耕地面积在减少,每年人口却增加1400万人。由于水土流失与土壤退化日趋严重,生物生存空间日益缩小,严重威胁着中华民族的生存和发展。因此,正确认识水土保持的重要性,合理开发利用与保护土地与土壤资源,缓解人地矛盾,发展农林牧业生产,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2 水土保持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

严重的水土流失可以导致农、林、牧、副业减产或者歉收,还会恶化环境,影响水利设施的正常使用,降低当地工业工程的效益,造成劳动和资金的巨大浪费。可以说水土保持为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基本的保障,对于一个区域来说,如果没有水土保持就一定不会有区域经济的发展,而保持水土的根本就是要使水土资源得到循环、持续的利用。水土保持可以使人与自然更加和谐的相处。通过对水土流失的各种综合治理,还为农业的生产提供了良好的生态环境,最终实现了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相统一,从而推动了区域经济的发展,所以说水土保持工作实际上就是一项经济工作。

3 水土保持工作中出现的各种问题

水土流失的预防工作不够积极。往往都是出现水土流失情况后才去治理,并没有水土流失的危机意识和预防意识。治理水土流失的任务十分巨大,需要长时间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但是实际上水土保持项目的投资标准与其他的生态建设项目相比差距很大,而且经常由于投入的资金不足,制约工程的质量,再加上缺乏水土保持设施建后的各种管理、维修资金以及管护责任则很难明确和落实,严重影响了水土保持设施实际效益的发挥。对土地资源边破坏边治理,破坏的力度远远大于治理的力度。水土保持监督执法力度不够,有的水土保持工程并没有按照相关的规定去报批水土保持方案,有的工程虽然上报了方案却没有认真组织实施。管理机构不健全、水土保持的监督执法体系不完善,是当前水土保持工作中最需要加强的环节。各级的水土保持执法机构虽然和以往相比有了一定的加强,但是仍然有人员少、人员素质低等各种问题,很难适应当前严峻的环保形势。

4 搞好水土保持的措施

加强水土流失预防工作,要积极落实国家的退耕还林、退牧还草政策。还要向群众广泛的宣传土地保护的知识,改变群众对土地资源的传统看法,增强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水利部还应该联合各个相关部门细化各种管理措施,对在城镇化、工业化进程中出现的各种扰动地表强度大、造成水土流失的建设项目采取水土保持方案管理,认真贯彻水土保持措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验收的“三同时”方针落实。

各级土地部门应该加大对水土保持工作的人力、物力及财力的投入力度,提高对水土保持工作的重视程度,把各项工作切实的落实到实处。还应该设立水土保持的专项资金,加强资金的监管力度,杜绝各种挪用资金的情况,确保水土保持工程顺利高效地完成。还可以广泛的吸纳社会的闲散资金,通过制定一系列的优惠政策来鼓励和引导社会各界的环保有识之士参加水土保持工作。

加强对土地使用者的环保教育,增强土地的治理力度,减小工程破坏力度,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建设和谐相处。

要做好水土保持监督工作,先要把好工程初步设计关。结合项目的实际情况,不断地完善设计方案,力求更加贴合治理区域的实际情况。要严把好工程质量的监督关。在工程的质量监督方面应该采取监理制,对于隐蔽工程、关键部位则应采取旁站监理。在工程的建设过程中,建设单位还应该要求技术人员深入到工地实地考察,密切监督施工的全过程,对质量不合格的工程坚决不予验收。要严把材料质量关,对工程所需的材料要做到不经过检验决不使用,不合格产品决不入场,对苗木、种子等更是要做到不是优良品种决不入地的原则。

为了提高员工的素质,应该对员工进行专业知识的培训,因为水土保持工作的顺利开展离不开科学技术的指导。还可以引进一些高文化程度的人才来充实职工队伍。还需要借鉴一些先进的、成功的经验,来指导实际的生产工作。为了克服自身的不足以及把水土保持工程实施好,还可以组织工程技术人员到各处去参观学习,通过实地的参观学习来提高员工们的专业素质。

要确保水土保持发展战略顺利实施,必须把水土保持提高到基本国策的高度来认识,切实加强领导,部门密切配合,加大机制创新和科技创新力度,强化全民的意识和法制观念,形成一个水土保持的浓厚氛围才能奏效。

参考文献

[1] 冉大川.黄河中游水土保持措施减沙量宏观分析[J].人民黄河,2006

(11).

[2] 郭廷辅.浅论水土保持发展空间――兼谈对我国新时期水土保持工作的几个观点[J].中国水土保持,2008(01).

[3] 鄂竟平.深入贯彻水土保持法,不断把水土保持事业推向前进[J].中国水土保持,2007(08).

上一篇:木聚糖复合酶制剂在凉亭肉鸡饲养中的效果研究 下一篇:信息化条件下农业科技传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