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军村的别样风景

时间:2022-10-15 11:10:42

陈冶仙手执画笔站在庭院里,深情地望着墙面上即将完工的丰收图。空气里,满是浓浓的墨香。院内的一角,正围坐着一大群人在静静地练着毛笔字,从八九岁的小孩到六七十岁的老大爷,大伙儿都在忙活着。

在广元市苍溪县元坝镇将军村,像这样的集体学习场面经常可以见到。2005年12月,陈冶仙获得了“全国文化大户”称号,他是到目前为止四川省唯一获此殊荣的农村文化名人。眼下,他正和将军村人一道描绘着文明向上的别样风景

留守孩子的家

同全国很多农村一样,将军村的年轻人大都选择外出务工挣钱,把教育子女的重任托付给了家里的老人。但隔代教育不可避免地会导致部分老人溺爱孙儿、孙女,往往只是让其吃饱、穿暖而疏于管教。针对这种情况,陈冶仙经过与村“两委”商定后,在村里率先成立了“文化大院”,对全村父母双双外出务工的留守儿童进行逐一摸排登记,并动员党员、干部实行责任联挂、结对帮扶。此外,通过建立服务中心与家长、监护人、留守儿童及其老师之间的多向联系网络,“文化大院”及时解决了留守儿童在学习、生活等方面遇到的实际困难。

从2005年2月开始,每到学校放学时,喜欢舞文弄墨的陈冶仙便会提早准备好笔、墨、纸、砚,村里那10多个上学的孩子一聚拢来就放下书包开始习字、绘画,或听他讲故事,孩子们高兴得就像回到了自己家一样。陈冶仙说:“‘开天开地莫若开心待人,藏金藏银不如藏书教子’,现在农村的年轻人大都外出务工,弄不好‘挣回一幢楼房,却毁了一代人’。作为一个文化人,培养留守孩子健康的爱好,引导他们好好做人,也算是为村民做了一件好事。”一提及此事,该村陈洪建老人动情地说:“多亏了陈冶仙啊!过去我只知道让孙儿吃饱、穿暖,犯了错误也护着,是他让我明白了我的教育方法不对,回去后我一定要好好琢磨。”孩子们的管教缺失得到了有效弥补、老人的照顾得到了妥善安排……“文化大院”正一件件地为老百姓解决着后顾之忧。现在,在外务工的年轻人每到年终回家,他们首先看到的是孩子们贴满门框、柱廊的字帖和绘画作品,而且他们送给孩子们的见面礼也不再是一二十元钱,而是在外收集的旧书刊,因为他们知道,孩子们太需要学习知识了。

“生态文化广场”乐老人

孩子们有了好去处,老人们很快“解放”出来。如今,将军村的老人们过得格外舒心!“快点,集体活动的时间到了!”每到傍晚,在将军村总能听到这样的催促声。这不是打麻将的时间到了,而是村里的老人相约每天去陈冶仙家的“生态文化广场”摆龙门阵、练毛笔字……晚饭后的文化活动,成了将军村留守老人的一种新时尚,也成了村民们每天的必修课。

说起“生态文化广场”,村民们都表现出了极大的热情,纷纷认为它给村里带来了很大变化,让农民过上了城镇化生活。以前,晚饭后人们总是打开电视机看到大半夜;现在,村民们正从“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传统生活方式中走出来,邻里乡亲每到傍晚就高兴地去广场上闹腾。

起初,老爷子们参加活动,老太太们只是在一旁看热闹,可看着看着,她们也看出了门道。前不久,王慧英老人竟把针线活也带到那里做,惹得很多老太太纷纷仿效。“这里很热闹,虽然女儿、女婿都不在我身边,但我并不感到孤单”。王慧英如是说。现年68岁的仲慧兰老人言语中洋溢着对农村生活的眷恋之情。2005年,她儿子大学毕业后在重庆安了家,准备接他们二老去那里享福,可老两口说啥也不同意,他们是舍不得将军村里的美好生活。

目前,将军村已建成“文化大院”6个、家庭图书室12个,陈冶仙还张罗着要添制几套民族乐器,组建老年合唱团自娱自乐。

上一篇: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有法可依 下一篇:“老乡乐队”乐老乡

文档上传者
热门推荐 更多>
精品范文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