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正弦定理》教学设计中引入和证明部分的修改及思考

时间:2022-10-15 10:42:53

对《正弦定理》教学设计中引入和证明部分的修改及思考

近期准备上一节公开课,课题为《正弦定理》,在准备本节公开课的过程中,对自己的备课方案经过了多次修改,甚至是翻天覆地的修改,课后静下心来反思了备课过程,感触颇深,收益良多。备课过程如下:

第一稿

[引言]在直角三角形中,由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勾股定理、锐角三角函数,可以由已知的边和角求出未知的边和角。那么斜三角形有一样的性质吗?

设计意图:在搜集到的参考资料中看到了好多不同的证明方法,各种方法又各自包含了不同的证明思想和知识体系,所以让学生通过这些方法体会数学的思维魅力。

自评:没贯彻好新课程理念,在新课程实施的过程中,学生的学习方式正由传统的接受式学习向探究式学习转变,这就要求教师必须从传授知识的角色向学生发展的促进者转变,从知识的传递者向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转变,正确引导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学会学习,在学习过程中学会探究。数学教育不仅要使学生获得必要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还应培养学生主动参与和乐于探究从而获取新知的能力,形成自主意识、探索欲望、开拓创新的激情和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第二稿

[创设情景]固定ABC的边CB及∠B,使边AC绕着顶点C转动。思考:∠C的大小与它的对边AB的长度之间有怎样的数量关系?

显然,边AB的长度随着其对角∠C的增大而增大,能否用一个等式把这种关系精确地表示出来呢?

设计意图:设计双边、多边活动,以交流式、探究式和启发式作为基本学法和教法,激发学生探究兴趣和继续学习的兴趣。

自评:1.没吃透《学科教学指导意见》,本章节的课标内容有两个,一是通过对任意角三角形边长和角度关系的探索,掌握正弦定理、余弦定理,并能解决一些三角形问题,二是能够运用正弦定理、余弦定理等知识和方法解决一些与测量和几何计算关系有关的问题。本章共三小节,其中的应用举例和实习作业就各占了一节,所以本章要体现的一个重要的思想就是应用于实际生活。

2.没贯彻好新课程理念,“数学是有用的”,本章节就是体现这一理念的非常好的一个载体。而我设计的情景太理论化,显得比较枯燥,学生的探究欲望不会非常强烈,并且也没有利用好这个载体,让学生真切体会“数学是有用的”,从而激发学习兴趣,发自内心地想学好数学。

捷克著名的教育家夸美纽斯说过这样一句话:“找出一种教育方法,使教师因此而可以少教,但是学生多学。”我们今天的这种课堂改革便是这样一种改革。而要想真正达到这样的效果上好一堂课,细致、全面的备课是个极其重要的前提。

通过对教案的多次修改经历,我认为要想备好一节课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1.吃透新教材,尽量与教材编著者思维同步,领悟教材改版的原因,体会教材编写者的智慧所在。吃透教材就能整体把握文本内容在本章中的地位,以确立本节课的整体目标。整体目标的确立不一定体现在教案当中,但它却始终要在准备人的心中,指导整个备课学案的书写。如符合社会现状的背景的设计,体现“数学是有用的”。

2.根据学生特点,设计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问题,精心设计问题,学生才能理解老师的出题意图,才能在课堂上有话说,有内容讲,才能有课堂上的有效生成。如工程上测量角度的仪器简介之后,再提出“请你根据该地的城市规划图,设计一个计算方案。”学生不会不知所云,一头雾水。

3.关注每一个学生,尊重个体差异,体现课堂民主,让每个学生都能真正参与到课堂探究中去。如对不同类型方案设计的点评环节。

4.重视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如在课堂上展示完整的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过程,发现问题数学建模解决问题。又如在课堂上展示完整的科学发现的过程,特例归纳一般猜想特例验证严格证明。再如在课堂上展示信息技术在研究中的强大功能,对学生以后继续发展和研究起了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

以上仅是备课中的点滴体会,要想真正备出一节好课,我们应该做备课的有心人,应该具有一颗高度的责任心。一篇好的备课学案更应该是博采众家之智慧融于一体的结晶。

(作者单位 浙江省温州市第二十二中学)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上一篇:浅谈如何加强学生物理逆向思维能力的培养 下一篇:幼儿.数学.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