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 正弦、余弦》教学创新

时间:2022-09-08 07:52:34

《7.2 正弦、余弦》教学创新

摘要:课堂不能再以填鸭式呈现,迫切需要改革。我们要贯彻“学进去,讲出来”的教学模式,在教学中多钻研好的方法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从而让工作变得轻松愉快,体会工作所带来的幸福感和成就感。本文以获得市优质课一等奖的《7.2 正弦、余弦》一节课为例,从新课导入、正弦、余弦性质教学等方面谈一谈教学创新。

关键词:新课导入 正弦、余弦性质 创新 学进去,讲出来

我是一名年轻的农村一线数学教师,从教十二年以来认真踏实地教书,不断向有能力的老师请教,学习钻研教材,在教学上小有成就。可是,我总觉得我的教学少了些许灵气,不由自主地想霸占学生的课堂,填鸭式教学也常常出现。这让我非常困惑,怎么办呢?直到我市去年大力提倡和推行的“学讲方式”教学模式,我才如梦初醒,我的课堂不能再这样按部就班了,必须要不断创新,不断尝试,才会有成功的课堂。

所谓“学讲方式”就是以学生自主学习作为主要的学习方式,以小组合作学习作为主要教学组织形式,以“学进去”“讲出来”作为学生学习方式的导向和学习目标达成的基本要求的课堂教学模式,也就是使学生不光听得懂还会讲出来,达到真正理解。人人都是小老师,学生在自己听懂的基础上又会表达给别人听,在这个过程中达到深度理解,从而学会举一反三。这样的课堂时间一长,学生的主动性提高了,学习热情大大增强了,自然课堂效率就提高了。师生地位也发生了转变,我们只是学生的合作者和引导者。表面上,老师上课轻松了,其实不然,反而是对我们的要求提高了,也就是说我们老师不光要改变教学方法,同时,思维、思想要高于学生,道德水准要高于学生,更要有办法解决教学中的疑难问题。这一年是我最累的一年也是我最快乐的一年,因为我在创新的过程中收获了比付出多得多的意外和成就感。

下面,我把九年级下册《7.2 正弦、余弦》这节课教学方面的几点创新和大家交流一下。

一、新课导入创新设计

因为前面一节课是正切的教学,学生对边的比已经熟悉,所以,这节课我首先提出问题:当直角三角形的一个锐角大小确定时,其对边与斜边、邻边与斜边的比值也是唯一确定的吗?学生思考讨论。我们课本上给出的导入:如图所示,小明沿着斜坡向上行走了13m,他的相对位置升高了5m,如果他沿着该斜坡行走了20m,那么他的相对位置升高了多少?

如果采用这个导入,我害怕学生陷入盲目的做题中从而忘记思考,在一节课的开始,如果学生低头了就很难再把他们调动起来,所以,我利用了自制的一个教具来创新这节课的导入,具体是这样的:我利用了一个废旧的木制老式教师用的圆规,一支圆规腿保持平衡,另一支圆规腿的末端用一根一尺长的黄色布条系在上面,布条末端系上钩码使其下垂,再在黄色布条上用红色水彩笔画出相等的单位长度,从上往下依次标数字1―10。然后,我站在讲台上展示给学生看:把一边固定,另一边改变,也就是在这个过程中,圆规角在逐渐增大,斜边(系黄布条的圆规腿)不变,角的对边在变大(布条上有明显的刻度)对边与斜边的比值也就逐渐增大。再观察邻边与斜边的比值也在增大。这说明它们满足函数的概念,所以,我们才给正切、正弦、余弦起名叫锐角三角函数。学生一目了然,这样就给我后面的概念教学节省了时间。我演示完毕后,各小组听懂的同学不由自主地拿起手中的小圆规在那比划讲解。看着他们认真的表情“哦,我懂了!”的眼神,这一刻我是幸福的。

二、正弦、余弦性质教学创新

正弦、余弦性质教学这部分就是让学生得出结论:当锐角A越来越大,正弦值越来越大,余弦值随之减小。我们课本上是给出一幅量角器图片,让学生自己去选一个角度然后在半径外端向下作垂线,自己去测量这个角的对边与邻边及斜边的长度,然后,进行正弦余弦计算,让学再根据计算的数据进行观察、讨论。虽然是小组完成,但工作量很大,我担心学生组织及计算问题会失控,导致后面的拓展及检测没有时间。所以,我在这里是这样创新的:在课件“性质”部分做了一个程序表格(能在幻灯片上随机输入角度和数据显示出来),然后组织学生利用手中的计算器求10度到80度各角的正弦、余弦的近似值(精确到0.01)。每小组分成两部分,每部分学生一个计算器,一按正弦,一个按余弦,各有一个同学记录, 同学们观察、讨论。学生按完结果后组织上报给我,我直接在PPT上打出数据,学生异口同声:“哇,原来是这样!”之后,我让学生代表总结,学生马上得出结论:锐角A越来越大,正弦值随之增大,余弦值随之减小。还有的同学连一个角的正弦值等于它的余角的余弦值这个结论都能从表格数据上一眼看出。当然,这个内容是下节课学的,我没敢深入。总之,正弦、余弦性质这部分,学生是自己动手利用计算器算出来的,一共用了3分钟。学生小组合作,自己得出结果,自然容易理解并且掌握。看着学生被我愉快的“拽着跑”,这一刻我又是幸福的。

总之,我们年轻教师,特别是农村一线教师,在各个方面条件比较薄弱的环境下,一定要在教学中多钻研好的方法,这样不仅能提高工作效率,还能让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变得和谐、轻松、愉快,使我们时刻都能享受到工作所带来的成就感和幸福感。让我们为做一个会思考、会创新的老师而不懈努力吧!

上一篇:高校学生有机化学课程学习探讨 下一篇:有感学生《诗教》前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