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不见的玻璃世界

时间:2022-10-15 10:22:17

看不见的玻璃世界

互联网不仅仅是信息的高速路,在今天看来,它更是一个广阔虚拟世界的雏形。即使这是个无法真实触碰的世界,但它与我们的生活却愈发的无法分割。随着网络世界的不断壮大,越来越多的居民入住其中。拿中国来说,自从上世纪90年代接入互联网,只经过了十几年时间网民就从最开始不到6000人到了今天的5.38亿人。如同人类的发展史,人口的增长迫使人们去制定各种规则,而这也是为了保证人类自身能够更好的生存。互联网亦然。

不同于应对现实中的犯罪,面对网络攻击,作用于法律之前的安全措施更多只能属于防御行为。没有坚不可破的盾,也没有无坚不摧的矛,互联网的“安”与“危”就正如矛和盾的不停碰撞,而这一过程却正是整个互联网生态得以进化的推动力。

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召开中国互联网安全大会(ISC)的目的正是为了互联网防护盾的升级以及互联网生态的进一步自我完善。大会期间来自世界各地的互联网精英们齐聚一堂,共同探讨了互联网安全的未来发展道路。

对于普通网民来说过去可能觉得PC遭受病毒攻击,后果顶多就是损坏一些文件,重装个电脑就能解决问题。但如今随着各式各样电子产品的诞生,尤其是智能手机的普及,网络安全问题就不再仅仅局限于PC。与此同时,面对与互联网共同壮大的电子商务产业,我们逐渐沉醉于快捷、多样的网络消费。如果不加以防范,我们的钱包可能在不知不觉中就已被人偷空。

金钱被窃取,对于普通民众来说是最直观也是最切身的利益损害。但随着人们疯狂地涌入网络虚拟世界,人们发现,这个世界大多都是玻璃做的,我们很难隐藏其中。于是,隐私泄露就成了网民相比金钱被窃更大的担忧。

现代人生活已经越来越难以脱离网络,面对无孔不入的网络攻击,普通网民只能依赖于杀毒软件和防火墙。当然,传统安全所涵盖的范围也已不能作为杀毒软件的全部功能。ISC上,360董事长兼CEO周鸿提到的“泛安全”概念,正是把抵御众多软件的“流氓”行为以及网络生态中的灰色地带都容纳进了杀毒软件的防御功能之内。这些防御措施不仅仅作用于PC端,同样适用于手机端。例如针对骚扰电话、垃圾短信的屏蔽等。

数字信息时代,每个网民都会注册众多的网络ID,每个ID下都有一个相应的密码,但为了便于记忆,人们在实际使用中或许都共用同一个ID和密码。这样的结果就是,只要破解了我们一个ID信息,几乎所有的网络账号都不再安全,同时我们的隐私也将无可隐藏。对于专业黑客来说,甚至不需要密码就能够根据ID查出安坐于电脑前用户的真实姓名。例如“人肉搜索”。ISC的召开,正是为了在风起云涌的互联网世界中找寻到一条健康发展的道路。

分论坛中还演示了一个简单的ID搜索程序。用户输入自己的QQ号码,无需密码,轻点运行,用户的人脉关系图就瞬间展现出来,并且全部都被标注了真实姓名。没用密码尚且如此,如果连密码都被破解了,那藏身在电脑前的网民们不啻于躲在一面玻璃之后。那我们到底要如何才能保证自己的隐私不被窥探呢?或许你能从《密码的故事》中找到灵感。

上一篇:美术语言的三态演绎 下一篇:从穿到戴将科技产品“武装到牙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