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改革与职业能力的培养

时间:2022-10-15 09:47:55

课堂教学改革与职业能力的培养

摘 要:职业能力通常分为一般能力和岗位能力,现在在教学过程中普遍重视岗位能力的培养,而忽略了一般职业能力的培养,这就对我们学生顺利进入岗位就业造成了一定的影响。本文以“建筑装饰设计”课程为例,阐述了这两种能力的培养是如何在课程教学过程中实现的。

关键词:职业能力;课堂组织;教学改革;课程设计

岗位能力和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是高等职业教育的内容,但是职业能力通常分为一般能力和岗位能力,这两个方面都是我们高等职业教育要培养的内容。正确的教学思路,完美的教学组织,是学生进行有效学习的关键。作为职业院校的教师,要将职业能力的培养贯穿到整个教学活动与实践环节,使全体学生都能得到全面发展。以建筑装饰设计课程为例,将教学中的经验进行总结,与大家共同切磋。

1.确定目标,构建整体思路

教师应该树立正确的态度,将“知识传授”转变为在工作任务中,让学生主动接受、主动学习,同时注重学生的职业知识和技能形成,并通过课程教学、活动组织,培养学生解决问题以及合作与交流的能力。有效的课堂教学,应该是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引导学生并与学生交流,共同完成教学过程,构建一个良好的教学环境。[1]

针对建筑装饰设计课程,我认真分析了岗位能力,主要是培养从事设计员及绘图员的工作岗位能力,通过对建筑构成材料、形态、空间造型诸元素的把握,完成建筑装饰室内外设计表达。在这中间,有相当一部分学生是非美术生,不擅长绘画,所以我在制定教学目标时,结合了学生的实际情况,立足培养学生的室内设计审美观,在课堂任务中,注重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制图知识,通过任务强化绘图能力。

2.立足岗位需求,制定教学内容

针对设计员岗位需求,必须具备常见的典型空间设计能力,比如家居空间、餐饮空间、酒店空间等,我将授课计划分成几个部分,分别是家居空间、餐饮空间、办公空间等,将具体的工作任务带到课堂,学生学习积极性明显较高。

3.深入了解相关岗位职业能力,改变教学形式

职业能力是人们从事某种职业必须具备的并在该活动中表现的多种能力的综合,是择业的基本条件,是胜任职业岗位工作的基本要求,也是人谋求自我发展的安身立命之本。因此,职业学校的学生在校期间,不仅要学习文化基础知识、专业技能知识,掌握一门专业技术,同时还要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培养职业能力。高职教育具有职业教育的特点,其教学课堂不一定以教室为主要的场所也不以讲授为主。[2]上面说到,设计员岗位对审美要求比较高,有一定的审美观是设计员岗位能力的一方面。在本课程中,以往都是以多媒体方式来提高学生的审美观,效果不太好,我尝试转变方式,让学生实地去看、去考察,通过这种方式促使他们主动思考,作业质量明显提高了。除此之外,职业能力还包括团队合作能力,通过和毕业生交流,我了解到有些在学校期间勤奋努力的好学生进入公司后,并没有成为一名好职员。深入了解后发现学生普遍缺乏团队合作能力,在学校通常是独自完成设计项目,到工作岗位后,一般都是与几个同事共同商讨、研究来进行项目设计。基于以上现象,我改变思路,将学生进行分组,每个小组分配一个工作任务,让小组开会讨论各自分工,无形中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4.模拟实际工作情景,使学生提前进入岗位角色

制定良好的课程体系,需要教师对学生学情、毕业生就业反馈、岗位需求等多方面考虑。举例说,在公司里,面对一项工程,方案淘汰率达到90%,所以很多人承受不住压力,纷纷转行;在学校,作为教师考核学生只是打个分就行,打完分就进入到下一个学习任务,但是公司中面对项目方案只有接受还是淘汰,所以对于刚踏入工作岗位的学生在心理上极度不适应,如果有连着两次的淘汰就会很失落;在公司中,即便是自己的设计方案被选中,也会面临不断地修改,按照客户的修改意见,到最后很多人会因为忍受不了没完没了的修改最终放弃设计岗位,而选择从事风险小、压力小的绘图员岗位。面对以上现状,作为教师不断优化课堂教学组织,尝试新的教学形式,我们模拟业主,学生分组进行方案的修改。

总之,教学改革给我们带来了一次挑战的机会,通过教改,我们不断改进,努力创新,最终提高教学质量。作为教师,我会积极寻找合适的方式让学生进行有效学习,实现与就业零距离。

参考文献:

[1]韩红青.高等职业教育有效课堂教学的探讨[J].才智,2012(23).

[2]李亚哲,李雅莉.优化课堂教学,提高学习兴趣[J].学周刊,2011(4).

上一篇:在语文教学中呵护学生成长 下一篇:高中地理教学改革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