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欣晔 由设计“”成“爸”

时间:2022-10-15 09:43:35

崔欣晔 由设计“”成“爸”

随着南京第二届夏季青年奥林匹克运动会开幕,青奥会吸引了世界的目光,除了精彩赛事,吉祥物“(lèlè)”凭借着呆萌的外貌迅速成为抢镜王,无论是摔倒不起被拖走的憨态,还是接受冰桶挑战的样,浑身喜感十足,引得网友大呼“丑无所谓,萌才最重要”。在青奥会闭幕式高潮部分,被网友们“玩坏”的成为绝对惊喜,近百个“飞天”带着对南京、青奥、未来的绘画同时升空,更是引来全场一片惊呼。

而“”的设计者――北京印刷学院硕士研究生二年级学生崔欣晔也被人们亲切地称为“爸”。“‘’象征着南京青奥会将在青年奥林匹克运动的探索中奋勇前行,我愿‘’能为全世界的青少年带来惊喜与快乐。”

劈山开路

――让奥运走进青年,让青年拥抱奥运

崔欣晔,1987年生于北京,从小学习画画,后考入北京印刷学院平面设计系,由于先天听力有障碍,至今仍需要佩戴助听器才能与人正常交流。但他坚定又乐观地说:“我不觉得自己和别人有什么不同,我妈从小告诉我,只有当自己是普通人,才能融入正常的生活。”

从小到大,看起来腼腆内向的他,内心一直开朗明亮,勇于开拓进取。会画画更使他成为同学中的焦点人物,小伙伴中的核心人物。当然,他更是家人心中的骄傲。所以,一直以来,积极、向上等等这些美好的词汇始终伴随着崔欣晔成长,也似乎都可以在他的身上找寻到影子。

尽管如此,崔欣晔称,在他年轻的生命里,最难忘的时间定格在2012年11月29日晚。当晚,第二届夏季青年奥林匹克运动会吉祥物仪式在南京奥体中心体育馆举行,南京青奥组委执行主席、南京市委书记杨卫泽从两位“未来信使”手中接过“来自2014的邀请函”,并与奥运冠军代表孙杨、黄旭、吴静钰及青少年代表等一起开启“未来信使”带来的“礼物盒”,由崔欣晔设计的以雨花石为创意源泉的青奥会吉祥物“”随即与全球青少年见面。这是“爸”与“”第一次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

国际奥委会主席罗格在贺信中表示,融合了南京本土雨花石元素的“”明亮欢快、活力四射而不失庄重,他说,这确立了青奥会欢乐愉悦、丰富多彩、积极向上的基调,它必然会吸引全世界青年人的目光,也会引起长者的关注。

那一晚,崔欣晔激动不已,兴奋难抑,连说“没想到”、“真的很开心”。这一刻让他觉得之前的辛苦劳累都算不了什么。

几个月前,南京青奥组委于2012年2月至8月,通过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征集吉祥物,历时6个月,来自全国27个分赛区,32个省、市、自治区的903所大中专院校,120万名青年学生参与了本次比赛,共收到5万件有效作品。

崔欣晔回忆道:“经学校、分赛区两轮选拔,大广赛组委会共收到决赛作品2850件。经大赛评委会初评评选出一等奖吉祥物设计作品10件,组委会给每一位获奖学生以及指导教师下发了详细的修改意见,要求一等奖作品进行第一次修改。复评从10个获奖作品的修改作品中,选出吉祥物候选作品5件。”

经过多次研究、深入挖掘,崔欣晔设计的“”脱颖而出,作为南京青奥会吉祥物的创作方向。“当时,南京青奥组委邀请专家对这一设计原型进行深入修改,并征求国际奥委会意见,最终将‘’确定为南京青奥会吉祥物最终方案,先后报江苏省人民政府、国家体育总局和国际奥委会审批通过。”在这个过程中间,崔欣晔付出了多少艰辛恐怕难以言说,只有当事人可以体会。

:指敲击石头发出的声音,谐音“乐”,网络语言中可用其代替快乐的“乐”。人类在采石、筑路的劳动中经常敲击石头发出声音以为娱乐,所以“”字又象征劈山开路。偏旁部首的“石”代表雨花石,右边是“石”代表石头城南京。“当雨花石遇上南京,发出欢‘le’的声音。”崔欣晔如此唯美地解释“”其中的寓意。

“此吉祥物方案的核心立意在于向全世界青少年提倡自然、运动、健康、快乐的生活方式。”崔欣晔希望“”可以带给全世界青少年不一样的生活态度、生活理念、生活方式。而“爸”与“”都很好地诠释了“让奥运走进青年,让青年拥抱奥运”青奥会的理念。

崔欣晔为青奥会设计了两款海报两个吉祥物,一共花了两个多月的时间,另外一个吉祥物叫“彩娃”,获得了设计三等奖。

虽然“”因其呆萌的外表和可爱的动作而备受人们的喜爱,被冠以“史上最呆萌的吉祥物”“青奥会摔跤项目世界记录保持者”“花样摔跤冠军”等称号。但是,近日也有网友吐槽称其样貌“萌丑”。

对此,崔欣晔十分坦然,“网上有不同的声音也是好事,这说明大家都在关注它。两年前‘’刚亮相时,南京就有人质疑它的造型了。”他认为,大家对于“”稍显夸张的造型,可能需要一段时间来接受。“未来我会将自己的设计理念坚持下去。”

圆青奥梦

――捕捉生活中的美好,让世界充满爱

谈起第一次认知青奥会,崔欣晔回忆,那是在2010年,他在上海世博园内的新加坡馆。“举办首届青奥会的新加坡,在展馆里不仅详细介绍了青奥会的概念,还摆放了新加坡青奥会吉祥物利奥和梅利两只可爱的小狮子。”“利奥”和“梅利”让崔欣晔一见钟情。

回家后,崔欣晔登录新加坡青奥会官方网站,打算订一套新加坡青奥会吉祥物。在新加坡青奥会官网上,他惊喜地获悉,南京获得了2014年第二届夏季青奥会的举办权。“青奥会和奥运会相比,最突出的一个特点就是非常强调青年人的加入。”所以从那时起,他就经常留意关于南京青奥会筹办方面的消息。

在崔欣晔看来,青奥会不仅是聚集世界范围内所有的具有天赋的青年运动员,以组织一项具有高度竞技水平的赛事,而且在奥林匹克精神方面成为一项具有教育意义的项目,让青少年们从运动中收获健康的生活方式。“青奥会整合了教育和文化内容,鼓励青年人以奥林匹克的价值观来生活,并成为奥林匹克主义的大使。”

两年后,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的主题,正是征集南京青奥会吉祥物创意设计方案,这个消息让崔欣晔欣喜若狂。“当时真没想到能成为南京青奥会吉祥物的创意提供者,觉得只要自己能参加青奥会吉祥物的设计就很开心了。”崔欣晔没有半点犹豫,第一时间报名参赛。

崔欣晔向记者介绍,奥运会吉祥物(Olympic Mascot)一词,源于法国普罗旺斯语Mascotto,直到19世纪末才被正式以Mascotte的拼写收入法文词典,寓意带来吉祥、好运的人、动物或东西。1972年慕尼黑奥运会,以德国小猎狗为造型的吉祥物第一次现身赛场,随后,吉祥物逐渐成为奥运会形象和文化的主要构成。

而此次,由崔欣晔设计的“”则突破了以往的创作,以雨花石为创意源泉,用动感、现代的方式对雨花石的自然形态进行了艺术抽象处理,使其符合青少年的审美趣味,并在色彩上呼应了南京青奥会的会徽。

“青奥会吉祥物‘’的创意灵感是来自于雨花石。”从小就喜欢收集石头的崔欣晔微笑着说,“2005年,我第一次来到南京旅游,知道南京被称为‘石头之城’,雨花石又是南京的象征,它的晶莹剔透,它的多姿多彩一下子吸引了我,深刻地留在了我的记忆中,所以就想到了用雨花石来作为创意题材。”创意灵感的产生,恰恰是这些记忆的突然闪现和爆发,是爱好与灵感的碰撞,雨花石一条条不同色彩的纹路给了崔欣晔启发。

“中国办青奥会,民族元素必不可少。”此时,以“蓝绿黄粉”等为主色的会标已设计出炉,为呼应会标,艳丽的色彩便成为崔欣晔的不二之选。他把吉祥物的色彩尽可能地和青奥会的会徽色彩统一,使其相互呼应,融为一体。

“吉祥物设计的构思时间很短,但让创意呈现在纸上,并成为现在呈现在人们面前的样子,却经历了三个版本的改进。”崔欣晔称,在多次设计创作和修改过程中,指导教师刘秀伟教授给他提出了很多建设性意见,一步步耐心地启发和指点他:“现在的奥运会吉祥物一定要夸张,切忌雷同。雨花石可以作为创意元素,但是它需要体现和涵盖的内容更多。”

“因为青奥会的主体是青少年,所以吉祥物的形态比较夸张、憨态中透着可爱、顽皮,符合青少年的审美情趣。”在最初的设计中,崔欣晔受到2012年伦敦奥运会吉祥物的影响,“”的造型夸张,眼睛一大一小增加其趣味性,嘴巴分成两半,相互错落,不同于以往常规造型,主体吉祥物做好后,按照大广赛的命题要求做五个动作:跑步、篮球、游泳、跳水、体操。

入围后,崔欣晔进行了第二次修改,“在第一稿基础上更加突出简洁和整体效果,由原来繁琐的纹路改成几条统一色彩的条状,去掉中间的分割线,动作再夸张一些,做了一个立体效果图,修改完毕后,配上三视图,做了28个动作。最后经过大广赛主委会专家的修改,就形成了现在的青奥吉祥物‘’。”

崔欣晔提到,作为吉祥物,不仅要在画面中呈现出来,还要做出玩偶、背包等周边产品。如果完全按艺术的手法设计,可能不便于实物生产。“现在呈现给大家的‘’,是在艺术创作的基础上,做了简化处理。”

对于“”,这一凝聚了自己心血的作品,崔欣晔十分喜欢。他说:“能成为2014年青奥会吉祥物的中标者,是我没有料到的,觉得特别幸运,圆了我一个青奥梦,它将激励我继续好好努力,捕捉生活中的美好,创造出更多更美的‘精灵’,让世界充满爱。”

上一篇:南京人,从2009到2014 下一篇:管峻 向世界书写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