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不是《这不是一只烟斗》

时间:2022-10-15 09:39:13

【√】尽管他一再强调《这不是一只烟斗》开创性地打破了画面与话语的联系,确立了绘画作为符号的独立意义,然而吊诡的是,这个创举却正是由画面上的那句话带来的

1928年,比利时画家勒内·马格利特创作了一幅令人费解的名画:画面上是一个极其写实的烟斗,这原本平平无奇,但在烟斗下方还工整地写着一行字——Ceci n’est pas une pipe(这不是一只烟斗)。这迅速成为现代美术史上的一句名言,并被视为新艺术发出的最强烈宣言之一,因为在此之前从未有谁以这样的警句表明“一幅画不是它所表现的那个东西”这一观点。

四十年后,在画家去世次年,哲学家福柯以这一名言为题写了一篇长文,因为从现象学的角度来说,这幅画以极为戏剧性的方式明确了一个现代哲学观念。确实,正如福柯所言,在这幅画诞生之前,美术史上图形中的文字都无一例外是为了引导和说明图形,也正因此,当人们第一次看到画面上明明是个烟斗但下方却写着“这不是一只烟斗”时,那一刹那都会感到费解和不舒服。

“这不是一只烟斗,那它是什么?”答案是:它是一幅画,是表现一只烟斗的符号。这就把绘画从文字的说明中完全独立出来,并打断了文字与图像的联系。

画上的文字以及画作的标题,长久以来都具有极强的引导和束缚力。一幅抽象的绘画,如果它被命名为《梦》,观众就会设想这是某个梦;如果它被命名为《云》,那人们照例也会努力寻找它哪些地方像云。之所以如此,乃是因为长久以来主宰绘画和我们思维的原则是:相似性与再现性这两者是等同的。一旦挣脱了话语,画作就成了纯粹的符号,可以被人以任何方式来理解。

福柯所感兴趣的,并不是这幅画本身的艺术性,而是可以借此讲述自己的思想,因为它对现象学有着尤其意味深远的启发。按现象学的观念,“现象”和“再现”之间还有“观看”,观看并不只是一个简单的动作,相反,正如梅洛·庞蒂所言,“看也是感知,看,就已经在思考。从这个意义上讲,艺术让人思考。美学不仅仅思考艺术,而是感知艺术。”

“这不是一只烟斗”这句话打破了人们观看时的常规心理预期,从而迫使人对画面重新思考,也逼得人们自我反思观看这一行为本身,并以一种强烈的否定姿态向人表明:绘画并不只是它所表现的内容本身。这实际上是为现代美术提出了一个新的要求:排除一切与画无关的事物,回到画本身去理解画。这些都是后人从对这幅画的观看中所获的启发,然而,这是否真是画家原本想表达的意思?很难说。

在临终前一年的1966年,马格利特曾致函福柯说:“绘画带来了一个困难:存在着以可见形式描绘出来的思想。”他曾说,最好的名称是“诗意的名称”,“诗意的名称并不传达什么,而是让我们震惊和迷醉”。

这些话似乎意指:对画作的本身的名称不必过分解读,因为那只是为了让观众感到震惊,并去体悟视觉可观看到的思想。

与许多现代艺术家不同,马格利特本人个性内向安稳,一生也没有任何绯闻。这位现代美术史上的“首席寓言作家”的画作常常以“最呆板最朴实的方法画出来”。

用《新艺术的震撼》一书中的话说,马格利特的“诗意要没有平庸就是不可想象的,他的诗意正是通过平庸在起作用的”,他尤其着迷于语言对其画作的渲染这个问题,因而其“行动范围的一面边界接近哲学,另一面则接近滑稽戏”。这样一个画家创作出这样一幅作品实在是不应令人惊讶的,不过,作为哲学家的福柯似乎过多地关注了画家“接近哲学”的那一面,却相对忽略了他“接近滑稽戏”和谜语、寓言的那一面。

福柯所未指出、而事实上极为关键的一点是:尽管他一再强调《这不是一只烟斗》开创性地打破了画面与话语的联系,确立了绘画作为符号的独立意义,然而吊诡的是,这个创举却正是由画面上的那句话带来的。

如果没有这一句乍看上去突兀而奇怪的话,恐怕任何一个观众都会理所当然地把这幅画理解为是一个烟斗,而这幅极其写实的画也就不可能那么著名了。

与西方相比,中国画的传统表现方式不那么强调话语与画面的分离——西方绘画上历来很少文字,而在中国画中,文字和印章却常常是画作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文字本身也具有美学价值,而不仅仅只是用于说明。此外,西方的透视画法是从这个画外观看者的眼睛为起点展开的一幅画面,这与中国画完全源于两种思想。

正是在这一意义上,《这不是一只烟斗》已经是福柯在阐述自己的哲学观点,而未必是对画作和艺术思想本身的讨论了。

推荐者:李居迁

李居迁 法学博士,中国政法大学教授,国际法学院副院长,国际法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

《国际法引论》 王铁崖著

北京大学出版社

王先生一生治学专攻国际法,数十年如一日,功力深厚,海内外钦敬。年过八旬后,他计划撰写三本系列著作以为毕生学术总结。

本书为三卷本的第一本,也是最后一本,在王先生赴海牙任联合国前南刑庭法官前出版。法官工作繁重,极大损害了王先生的健康,本书竟成绝响!

本书立足于国际关系的现实,分九章从理论和历史两个方面进行探讨,用笔洗练,资料丰富,集中展示了王先生作为中国国际法大家在国际法基本问题上的观点。

《条约法概论》 李浩培著

法律出版社

李先生担任外交部法律顾问三十余年,著作等身,是兼通理论与实务的国际法大家,于1993年提名并当选联合国前南刑庭法官。

条约法是国际法领域中最为重要的专题之一,本书分为三编十七章的篇幅,结合《条约法公约》详尽地论述了该专题的各个方面。本书不仅援引了大量的各国资料,还援引联合国国际法委员会特别报告员的专题报告,澄清了在各个重要问题上的争论。全书深入、系统,细致、翔实。

另外,鉴于当时作准文本的瑕疵,李先生还附上了自己对公约的翻译文本。

《淡泊从容莅海牙》 倪征燠著

法律出版社

倪先生与李先生同为外交部法律顾问,是新中国第一位联合国国际法院法官,也曾在二战结束后参加过东京审判。倪先生的一生与中国重大的法律事件、特别是国际法实践同步相随。

本书是倪先生的自传,同时也是上个世纪中国波澜壮阔的重大国际法实践的缩影。

倪先生从亲历者的独特角度,分述了法学教育、抗日战争、东京审判、海洋法会议、湖广铁路债券案、国际法院审案等各个方面,笔调洒脱,不乏幽默,兼之图文并茂,夹叙夹议,读来不仅开阔眼界、增长知识,而且发人深思。

上一篇:奥运冠军孙杨和他母亲的故事 下一篇:忘年恋歌 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