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重要性及对策研究

时间:2022-10-15 09:36:29

强化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重要性及对策研究

摘 要:当代大学生是祖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接班人,是祖国未来繁荣昌盛的掌舵人,是未来社会最优秀的群体,同时承载着祖国的未来和希望。他们将走向社会、融入社会生活,在从事经济社会活动时,他们的社会责任感状况决定着他们的行为方式和行为结果,从而影响着整个集体和国家。

关键词:大学生 社会责任感 重要性 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3)01-099-02

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是指大学生对于自我之外的他者和社会群体的社会责任感。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包涵自我责任感、家庭责任感、他人责任感、职业责任感、集体责任感、国家责任感和环境责任感等。

一、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关系到社会主义事业的成败

21世纪的中国是以当代大学生为主导的,所以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和文化素质特别是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的强弱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和命运,同时也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成败的关键。在当代对于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在世界各国都颇为重视,显而易见,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是否可以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是否能够完成千秋伟业和民族的复兴关键在于青年一代人才的较量,关键在于是否可以培养出合格优秀的国家建设者和接班人。而其必须对集体、国家和民族具有强烈的责任感,具有为祖国奉献和牺牲的精神。当今世界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大意识形态长期并存并持续较量,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社会主义的颠覆和破坏逐步演变为政治、经济和文化的渗透,这更具有隐蔽性和破坏性。面对这种新的形式和格局,作为祖国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新一代大学生要树立正确的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用社会主义的理想和信念武装自己,不断加强实践和锻炼,肩负起民族复兴和国家强盛的重大历史责任。大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建立和发展的关键阶段,合理运用这些特点,是大学生接受有效的社会正面教育的引导,对社会的良影响有免疫力和判别能力,从而有助于其正确的价值体系的建立。所以,大学生群体如果没有了社会责任感,我们的国家和民族就没有了希望,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关系着我们社会主义事业成败。

(一)大学生社会责任感有利于和谐社会的构建

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包括大学生对他人、社会群体和生态环境的责任感,只有具备这些责任感的大学生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立和发展起着不可替代的影响和作用。大学生在社会发展中自愿成为和谐社会的推动者,去西部支教、创业等支援西部建设,不畏艰苦和偏远,把青春奉献给祖国的西部;在城市日益繁华的今日,大学生主动放弃城市现代化的生活,到农村到基层把所学的文化知识用到需要的地方,为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注入新鲜血液,带来了新的活力。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制、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对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含义我们应从三个方面理解:一是人与人的和谐;二是人与社会的和谐;三是人与自然的和谐。作为祖国未来的建设者大学生应该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和谐社会的构建做出应有的贡献。

1.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对和谐社会的构建具有示范作用。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在和谐社会的构建中具有自身的优势,他们掌握着先进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也在创造和传承人类文明,所以他们不仅为社会的发展提供先进科学技术成果,也为社会提供优秀的精神文明成果。大学生接受了多年的基础教育,具有良好的素质和社会责任感的基础。所以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在和谐社会建设中的优势主要通过其示范作用来体现。高等教育是科学文化和人文精神的交融荟萃之地,是社会责任感建设的理想示范区,能为和谐社会建设提供可遵循的基本准则、学习榜样和行为的楷模。大学生通过学习,参加社会实践,勤工俭学和志愿者活动广泛接触社会,展示自己对社会负责任的良好形象,为和谐社会提供榜样。

2.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对和谐社会的构建有参与促进作用。市场经济有其与生俱来的缺陷,在市场经济活动中主体是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如果缺少相关的制度和规范,只顾自身利益,那么他人的利益就会受到侵害,这种追求金钱和物质的恶性循环势必会影响社会的正常发展,而和谐社会更是空谈。在金钱万能拜金主义的驱使下,社会道德遭到巨大的考验,假冒伪劣、坑蒙拐骗、环境污染、生态破坏、资源浪费等问题将会越来越严重,也造成了人与人之间的不信任,人对社会的不满和人对自然的伤害,所以作为大学生的我们要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在将来走向社会和工作岗位时不仅要关心自己的发展,也要关注他人的利益,互惠共赢,共同发展,做到人与人和谐共处,相互信任。个人的良性发展给社会带来了无限生机,从而可以更好地回报社会,实现人为社会做贡献、社会为人服务的良性循环。二者的和谐也为人与自然的和谐创造了良好的基础和条件,水到渠成。所以在市场经济的大背景下,作为青年一代具有社会责任感的我们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用知识武装自己的同时要努力做到回报社会、关注生态环境,在良好的人文环境和自然环境中更好地发展自己,同时也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贡献力量,真正做到人与人、社会和自然和谐共处,从而实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

3.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对和谐社会的构建有长远的影响作用。当代的大学生是我国的一个特殊群体,他们是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力量,他们的社会责任感的构建对于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发展有着长远的影响。如果当代大学生能够正确认识自己在社会中所承担的责任,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人与人之间和谐共处,那么人与人的关系将更加融洽;如果当代大学生能够把回报社会、贡献社会作为其追求的价值取向和人生目标,那么人与社会的关系将更加和谐;如果当代大学生能够从自身做起,承担起自身对环境的责任,节约每一滴水、每一度电、每一粒粮食,为建设节约型社会和环境友好型社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那么人与自然将会和谐发展。所以说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对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具有深远的影响。

二、强化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对策研究

在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模式下培养大学生社会责任感方面已捉襟见肘,仅仅从一个角度来实现教育是不够的,在当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是一个系统的社会问题,我们应通过学校、家庭和社会多方面的共同努力,在实践中寻求提升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更有效的对策。

1.从学校教育的整体性来看,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同时,根据当今社会大学生以独生子女为主的特点出发,把集体观念融入到教育中去。当代大学生多数为独生子女,在集体生活中有以自我为中心的体现,应多安排学校的集体活动,多与同学合作,增强集体荣誉感以及和人沟通的能力。要针对大学生所处的心理年龄的特点,采取正确的教育方法去实施,当代大学生个性心理上,自我意识逐渐成熟,具有很强的自尊心、自信心和好胜心,对于来自他人的劝诫有抵触情绪。所以在学校教育中我们要以对话为主,说教为辅,让他们在面对问题时懂得运用已形成的正确价值导向和事物本身相结合,学会去分析、去判断,自己去说服自己,去解决探索新问题、新知识。学校教育也要打破老师高高在上的教育模式,不再是被动地学习而是适当地引导,给学生更大的空间去发挥主观能动性,使其具备承担社会责任的基本素质。

2.从社会教育的角度来看,加强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在现代社会和市场经济的要求下,产生具有主体意识、参与意识、权利意识和监督意识的公民,并让公民在生活中争取自由捍卫自己的权利。作为21世纪新公民的大学生,社会责任感教育也是公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要使大学生具有社会主人翁精神,做社会的好公民,运用自己作为公民的权利去改造社会、贡献社会。权利意识增加的同时,社会责任感也逐步增强,由于我国所处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局限性,所以国家要花大力气净化社会环境,规范各项规章制度,建立健全法制体系,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脚踏实地地用自己的智慧和汗水创造更多的社会财富和价值。

3.在社会生活实践中培养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社会责任感是一种意识形态,其形成来源于社会生活和社会实践,所以也只有在社会实践中才能有所改变。当代大学生与社会接触较少,应在学习专业基础知识的同时广泛参与社会实践活动,把学习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其社会责任感的形成。例如,勤工俭学、社团活动、义务劳动、西部支教和志愿者服务等可以使大学生走出校园、深入社区、深入基层、深入社会,在社会实践中了解社会,正确认识国情,树立起正确的择业观和就业观,培养其社会责任感,锻炼大学生自主的生存和生活能力,真正了解国家需要哪些人才和社会的需求。

参考文献:

1.杜凯.论当代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J].重庆邮电学院学报,2004(6)

2.戴树根.论大学生责任感教育[J].求索,2003(3)

3.马恒民.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培养大学生责任感[J].吉林教育学报,2002(2)

4.朱江,郭文利.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J].中国成人教育,2005(5)

(作者单位:黑龙江科技学院 黑龙江哈尔滨 150027)

(责编:贾伟)

上一篇:量价分离核算在钻井成本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下一篇:大数据时代的电子商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