悟性是开启写作灵感的钥匙

时间:2022-10-15 08:31:15

悟性是开启写作灵感的钥匙

【摘要】当前我们作文教学最大的问题是学生对作文很害怕,根源在哪里呢?找不到钥匙。要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必须首先提升学生的写作悟性。作为长期奋斗在语文教学第一线的教师,本文摸索和总结了启迪学生写作悟性的一些实在的做法,通过学生的范例加以佐证。

【关键词】写作悟性;观察力;生活感悟;阅读感悟;序列化作文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要提高写作能力必须首先提升写作的悟性。写作的悟性就是载着处于世俗纷扰之中的“武陵人”到达世外桃源的舟楫。作为语文老师,我认为启迪悟性,唤醒个性,是开发学生灵性的根本。这就要培养发现美、表现美的能力,这种能力来自对生活的感受并从中悟出人生的真谛,它就是人们常说的感悟能力。“感悟”之“感”,正揭示出“悟”的获得不是依靠理性分析、逻辑推理,而是必须通过一种诗性方式,从审美的感性活动中生发并以审美的感性形式体现出来的。

一、作文训练注意序列化,刻意培养学生的观察力,逐步提升学生的感悟能力

序列化作文体系,能让学生有的放矢,在不断拓展视野、训练能力的过程中写作悟性得到充分的提升。一学期以来我依次写的作文是“家庭小人物”――“家乡小人物”――“大题小做”的记事――“小中见大”的记事――病例改写。

我先通过“家庭小人物”系列作文,告诉学生,素材来自于我们身边的生活中熟悉的人。提前一周让学生去观察,然后写作。效果很明显。如陈培星同学的《家有慈父》:

虽然是父女,老爸却总和我谈哥们义气。老爸好抽烟,偶尔也喜欢喝两口。以前不懂还总帮他藏着掖着,试图瞒天过海,却也没几次能逃过老妈的法眼。后来,为了老爸的健康,就和老妈统一战线了。严格要求老爸,每天固定抽几根烟,在什么情况下才能喝酒。搞得现在的客人请烟,他都要瞄上一眼我和老妈的反应才敢点上。偶尔心血来潮想喝上几口。就找我,试图走后门,还和我说有好处。搭着我的肩膀说:“咱们父女关系这么好,看我多护着你,就一次,行不?”我不同意,老爸就只好一脸失望,闷闷地灌了一大杯茶,聊以“借茶消愁”罢了。

然后引导学生拓展视野,关注社会,了解民生。“家乡小人物”要求学生去写家乡那些普通的,甚至我们认为是低下层的人物。接下来我觉得应该是通过写事来训练提炼主题,培养感悟生活的能力的问题了,所以,我安排了两个写事的系列 “大题小做”和“小中见大”。主题是得到了锻炼。我要求学生思考在以送月饼为内容的前提下,能否有更好的主题。如人与人之间的冷漠,亲情的传递等等。如张婉仪同学的文章就很好地表达对情感的认识:扑面而来的风是如此轻柔,阳光如此温情。我想,并不是物质可以代表一切,它们只是形式的表达而已,真正的礼物,是那心灵深处的一缕温暖。

二、以课文为范例,培养学生用审美直觉对生活作深层理解

以“悟”为中心,去理解、挖掘生活细节所蕴含的深层含义,是一种理性的思考。教师以课文为例子给学生剖析这种感悟,能很好地引导学生把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培养其创造思维的能力。

《老王》是杨绛写于1984年的一篇散文,在选入中学课本后,引起界内人士的极大关注。关注焦点是大家公认的作品文眼:“几年过去了,我渐渐明白: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细加体会,我们不难明白杨绛先生的作品强烈地体现作者的“观察者”姿态,采用的是一种“走出事态之外的冷静的审视”,细细品读文章,能让我们感受到作家杨绛的道德良知,这也是我们阅读这篇文章的人,应该从作者身上学习的珍贵品质。鲁迅先生在《风筝》一文中感叹:“现在,故乡的春天又在这异地的空中了,既给我久经逝去的儿时的回忆,而一并也带着无可把握的悲哀”。这种悲哀是源自对兄弟的愧怍,源自无法换回弟弟天真的童年,源自兄弟俩深深的亲情。这些都是作者对生活的感悟,可以说,感悟就是一种对生活的深层理解。

三、阅读是促进学生写作悟性形成的重要途径

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它不仅为写作提供了借鉴的范例,还提供了多种样式和技巧的选择。只有具备对别人作品的感悟能力,才能运用此感悟能力将细微的感受和领悟写入自己的作品。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和借鉴,写作是阅读的升华和创造。即常常说的“劳于读书,逸于作文”。

(一)需要教师舍得给时间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是我们都熟知的道理;宋代大学士苏轼的“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也即是说写作吸纳的材料要多要广,积累的材料要充分而丰富。那么在现有的条件下,没有阅读时间的保证,就谈不上“博取”,也就是不能最大可能的通过泛读进行“面”的拓展。我们语文老师可以利用阅读课或者是自习课强迫学生静心下来博览群书。不要把希望寄托在课外,毕竟自觉阅读积累的学生不是很多。

(二)教师要有效地指导

泛读是基础,但需要通过精读进行深刻的体会,精读是形成悟性的最具决定性意义的因素。教师在指导学生深入理解文本的过程中,既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欣赏水平,历练和丰富学生的思想,又可以在阅读中相机进行写作方法和写作知识的指导。例如如何抓住人和事物的特征进行描写,怎样有条理的说明事物,怎样进行作文的选材剪裁,怎样构建文章……

(三)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促进学生的阅读兴趣

例如阅读名著《西游记》,可以开展“大话西游人物”演讲比赛;可以评选“读书之星”;也可以进行“手抄报展览”等等。总之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享受到了读书的乐趣,自然会广积写作的“粮草”。

作为一名语文老师,我觉得作文是一门最难教好的课程,但我们不应该放弃探索的脚步。通过长期的作文教学研究,我觉得从培养学生的写作悟性入手,是开启学生写作灵感的一把钥匙。

作者简介:田正刚(1975-),男,汉族,湖南常德人,大学本科学历,中学一级教师,现任职于广东省汕头市潮阳实验学校。

上一篇:浅谈初中语文自学能力的培养 下一篇:哮喘持续状态伴发呼吸衰竭的临床治疗方法及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