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探索

时间:2022-10-15 08:20:43

机械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探索

一、机械专业卓越计划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

1、专业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

(1)专业定位。德州市作为“中国太阳城”、“绿色能源基地”,新能源产业起步早、发展快,形成了以皇明、景津环保设备有限公司等为代表的一批骨干企业群体。德州市依托山东通裕集团、景津环保设备有限公司、德隆环保机械有限公司等企业,正在打造风电新能源装备制造业和环保节能设备等新能源产业基地,建成后将成为全国最大的太阳能产品制造基地和国内重要新能源装备研发和制造基地。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定位本着“立足德州,面向山东,服务新能源装备和节能环保机械产业”的专业建设思路,坚持以社会需求为依据,以新能源装备和节能环保机械技术为主线,建设有本专业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

(2)人才培养目标。机械专业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人才培养的培养目标是培养适应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即培养掌握现代机械工程基础知识和机械专业知识,具备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和机械专业实践能力。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较高地科学与人文素养、突出的创新精神和机械设备开发和应用综合素质。能在现代机电企业部门担任机械设备及有关零部件的图纸设计、安装和试运行;制造生产现场的加工工艺的编制、制造数控设备的编程和操作;参与产品的设计与改进,制造生产现场的工艺指导和管理;产品加工质量检测和技术服务等工作的“现场工程师”。

2、卓越计划的总体机制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本科卓越工程师教育基本学制为四年,采用“3+1”模式,即接近3个学年在校学习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和工程实践所需的基本技能,利用多于1个学年的时间在企业进行实践。将1学年的企业实践环节分解到各个学年中,采用1+2+4+6+8+18循序实践模式。即在企业大一上半学期认识实习1周,大二下半学期金工实习2周,大三上半学期生产实习4周,下半学期专业实习6周,大四上半学期专业实习8周,下半学期毕业设计18周,使学生能够将理论和实践有机的结合起来,做到学中干,干中学。学生如达到以下全部要求,方可获得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本科毕业证、学士学位证和见习工程师技术资格:

(1)完成教学计划规定的所有教学环节;

(2)企业实践环节全部达到“优秀”标准;

(3)具备以下规定项目中的任意四项:一是作为项目团队成员前两位,获得省级或国家级科技创新项目二等奖以上;二是取得某一种设计制造、模拟仿真等软件(如数控机床、AutoCAD、Pro/E、CAM等)的中级技能证书;三是参与指导教师纵向、横向科研课题或项目的研发;四是主持德州学院机电工程学院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五是参与企业机械工程项目设计方案的制定、现场施工或管理;六是参与企业工程技术改革、科研课题研究、新产品的研发等。

3、构建123人才培养模式

构建123人才培养模式,即一条专业主线,两大教学体系结合,三大教育平台+模块的人才培养模式。一条专业主线:即以工程技术应用与实践能力培养为主线,体现了本专业的专业特色。两大教学体系结合:即构建理论教学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支撑专业教育全局。同时教学过程中实施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学校和企业相结合,实施两个结合是培养应用型技术人才的有效途径。三大教育平台+模块课程结构体系:公共基础课平台、学科基础平台课程、专业基础平台课程和专业选修课模块。该人才培养模式的培养特色是:

(1)以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为专业主线进行的课程设置,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能够紧密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2)以工程技术应用与实践能力培养为主线,“工程性”实践教学环节四年不断线,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实践教学环节累计学分达到30%以上。

(3)校企联合开展工程实践。包含:生产实习、专业实习、项目研究、毕业设计等。

4、深化“卓越工程师”计划模式下的校企合作

(1)校企合作的专业课教学方法改革。对专业课中实践性比较强的课程进行教学方法改革,如《金属切削机床》、《数控技术》、《机械制造技术基础》、《液压与气动》等课程的理论教学中采用校企联合教学,由联合企业提供真实的项目,在其理论教学中实现专业课程的“项目教学”。将实践性强的内容“搬”到实验室和车间,聘请企业高工授课或在企业现场教学。让学生在实验室、车间进行学习,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意识和实践动手能力。

(2)校企合作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实践教学中让学生在企业完成课外作业、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参与产品开发、工程项目设计和管理过程模拟训练,采用双导师制,由企业工程师和专业教师联合考核学生的学习效果,使学生能身临其境地体验到企业的产品设计、开发与管理过程,提高其职业素养和工程实践能力。

(3)进一步深化校企合作的力度。加大机械专业与新能源装备制造企业的合作力度,让企业全场参与人才培养的过程中,真正展开诸如合作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开发课程、编著教材、互派人员等实质性的教育合作。从而形成校企合一、产教结合、校企共进、互惠双赢的良性循环。进一步加大与以景津环保设备有限公司为主的新能源装备企业的横向联合,加强与企业共同进行课题研究,为教师提供良好的实践平台。进一步深化校企合作,激发了教师参与横向课题研究的潜力,更好的促进了本专业教师科研工作的稳步开展。实现与企业之间的制度共建、师资共建、资源共享。

二、结语

目前机械专业卓越工程师的培养已得到学校和合作企业的高度重视。培养卓越工程师是社会的需求,企业的期望和学校的责任,我们只有不断对机械卓越人才培养模式和体系进行探索和研究,才能培养出担当“卓越”二字的人才,经得住时间的考验和社会认可的卓越工程师。

作者:王会 单位:德州学院机电工程学院

上一篇:机械设计研究型教学实践 下一篇:机械设计加工零件问题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