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高热抽搐的急救及护理

时间:2022-10-15 07:49:24

小儿高热抽搐的急救及护理

关键词:高热抽搐;急救;小儿;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7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2409(2007)04-0865-02

高热抽搐为儿科常见急症,由于婴幼儿机体抵抗力差,容易感染各种疾病而导致高热,加上小儿大脑皮层中枢的控制能力非常薄弱,遇到兴奋抑制容易扩散,热刺激使患儿神经细胞异常放电出现全身或局部肌肉抽搐。高热抽搐时病情危急,体温升至39C以上,抽搐时间超过30rain会给患儿带来不好的后果。由于患儿年龄小,不会用语言表达,病情的发生难以预料,急救不及时,易危急生命。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我科于2005年1月至2006年6月共收治高热抽搐80例,其中男37例,女43例;发病年龄在8个月至10岁之间。

1.2 发病病因

病因以上呼吸道感染为主66例,其他病因:脑炎12例、脓疱疹1例、败血症1例。

1.3 抽搐次数

发作1次67例,发作2次9例,发作3次以上4例。

2 急救护理措施

治疗上采取镇静止惊、退热、适当降颅压,治疗原发病同时进行。

2.1 一般护理

迅速将患儿去枕平卧,头偏向一侧,解开衣领扣子,利于呕吐物流出,及时清理口、鼻、咽分泌物及呕吐物,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吸入窒息,在上下磨牙问放置牙垫或用纱布包好的压舌板,以防舌咬伤,牙关紧闭者不可硬力撬拉。立即针刺或按压患儿“人中穴”。

2.2 控制惊厥发作

抽搐时间过长可引起缺氧性脑损伤,必须立即给止惊药物:①10%水合氯醛3~5ml/10kg,灌肠止痉。②苯巴比妥钠5~8mg/kg,肌肉注射。③安定0.2~0.4mg/kg静脉缓慢注射,也可用安定注射液加3~5ml生理盐水稀释后,给患儿取左侧卧位,抬高臀部,灌肠。如1种药物不能止惊时可用两种药物联合或交替使用,注意使用原则,勿在短时间内反复用多种药物。

2.3 给氧

抽搐较重、面色发绀者迅速给氧,由鼻导管吸入,氧流量1~1.5L/min,以增加血氧饱和度,改善全身组织器官,特别是脑组织的缺血、缺氧状态。

2.4 静脉补液

因抽搐频繁或昏迷的患儿应禁食,须由静脉补液维持营养和水电解质平衡。频繁持续的抽搐常可并发脑水肿,应及时适当应用脱水利尿剂,如甘露醇、速尿、地塞米松等以降低颅内压,控制脑水肿。

2.5 病情观察

2.5.1 观察抽搐时有无意识丧失、口吐白沫、口周紫绀、呼吸暂停,注意抽搐持续时间和间隔时问。观察抽搐发作时的表现,是强直性还是痉挛性抽搐,是全身抽动还是仅限于四肢抽动。

2.5. 2观察意识变化、抽搐后意识恢复情况,观察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变化,注意瞳孔的变化,两侧瞳孔不等大是脑水肿并发小脑幕切迹疝的可能依据。高热抽搐发作停止后无意识障碍,如有意识障碍多为器质性疾病,呼吸节律不齐是呼吸中枢受损的表现,颅内压升高时呼吸变深而慢,如呼吸深浅不一,节律不齐,抽泣样呼吸或呼吸暂停则提示脑疝出现。

2.6 高热护理

体韫超过39℃以上者应立即给予降温处理,减少脑细胞耗氧量,遵医嘱用退热药或物理降温:①头部置冰袋或置于颈部、腋下、腹股沟区大血管处。②温水擦浴患儿全身,擦浴中注意给患儿保暖,防止并发症发生。③30%~50%酒精擦浴。密切观察降温情况,测体温1次/0.5h,并记录,在降温过程中若出现大量出汗,呼吸浅快,四肢发凉,脉细速,体温不升等虚脱现象,应及时供给水分,并注意四肢保暖及改善血液循环。

2.7 其他护理

保持病房安静,避免强光刺激,治疗护理集中进行。注意患儿安全,专人守护,加强基础护理,防止并发症发生。

3 心理护理

患儿家属易产生紧张、烦躁不安、焦虑心理,针对这些心理特点,经常与家属交谈,认真对待他们的心理状态。护士沉着、冷静、动作敏捷、仔细,给患者以安全感,使其心理处于最佳状态。耐心解释,消除不良心理,给予心理支持,详细讲解有关疾病治疗护理方法。

上一篇:血小板与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关系 下一篇:慢性鼻窦炎的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