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脑部疾病:斩“草”关键在除根

时间:2022-10-15 07:36:38

慢性脑损伤具有逐渐发展恶化的特征,肇事的罪魁祸首是一种叫做神经性炎症的特殊脑炎,这种脑炎在神经性疾病、外伤引起的脑损伤、中风等病症中极为普遍,在老年痴呆症、振颤麻痹、多发性硬化症等退行性神经紊乱中也起着重要作用。

最近,美国西北大学范伯格医学院和肯德基大学等机构合作,开发出一类治疗这种脑炎的新药。经小鼠实验显示,这类药在减少脑部炎症方面效果显著,有望作为一种治疗脑部疾病的“万用药”。这类药已经获得专利,并获准进行商业性开发,目前已经通过了人类临床实验一期阶段。

新药包括一个系列,以MW151和MW189为代表,采用口服形式,很容易通过血脑屏障。研究人员解释说,这两种药能预防脑中的促炎症反应细胞素生产过剩,正是这种细胞素生产过剩导致了神经疾病恶化,使外伤和中风造成的神经伤害扩大。如果脑中的细胞素过多,神经元突触会慢慢变得无法放电,最终整个脑组织变得混乱,就像出了故障的计算机。神经元彼此断开了连接,走向死亡,对脑皮层和海马体造成严重伤害,使记忆下降、决策能力降低。

预防老年痴呆发展

目前还有一类治疗老年痴呆症的药物处于实验阶段,这类药主要可预防脑中β淀粉斑发展,但淀粉斑只是老年痴呆的一个指标,而非致病原因。研究人员解释说,而新药则采取了完全不同的治疗途径。

“在老年痴呆的各种症状中,多数人是从轻微的认知障碍逐渐发展到晚期阶段,晚期的标志是神经元突触功能障碍。突触是神经元交换信息的路径,高浓度的促炎症反应细胞素会引发突触功能障碍。”论文合著者、范伯格医学院分子制药与生物化学教授马丁·瓦特森说。

研究人员通过基因工程使小鼠患上了老年痴呆症,用其中一种药来实验,发现能预防老年痴呆向晚期发展。实验还显示,配合用药的治疗时机非常关键。他们从小鼠患上老年痴呆后6个月开始,每周给它服药3次,这正是促炎症反应细胞素开始产生的时候,对应人类患病阶段,此时刚开始产生轻微的认知障碍。在患病11个月时,他们再次观察小鼠大脑,此时疾病在病理学上表现出来,细胞素浓度达到了促发炎症反应的水平。那些服药小鼠脑内细胞素恢复到正常水平,突触功能也恢复正常;而没有服药的小鼠,细胞素水平保持异常升高,突触放电失灵。瓦特森说:“我们还需要进一步研究治疗时机,以更好地计划今后的临床试验。”

“这种药能保护小鼠,抵抗与学习、记忆等功能故障有关的损伤。”肯德基大学珊德·布朗老化研究中心主管琳达·范艾迪克说,“老年痴呆造成的记忆改变是在晚期,而这种药能在病情发展到晚期之前就发挥作用,因此在治疗老年痴呆症上有着光明前景。”

遏制多发性硬化症

在多发性硬化症中,促炎症反应细胞素也会过度产生,损害中枢神经系统和大脑。该激素直接或间接破坏了髓鞘,使髓鞘脱落,神经信号无法准确地传递到脊髓。

研究人员用患上多发性硬化症的小鼠模型实验了口服MW151的效果,发现它们的症状不再恶化。“我们遏制了该病进一步发展。”范伯格医学院病理学教授威廉姆·卡巴斯说,目前口服治疗多发性硬化症只有一种药物,其只在淋巴结水平起作用,但大脑才是发炎和受伤的位置,所以能在脑部起作用的药才是理想的治疗手段。

“现在我们正在测试这种药能否预防多发性硬化症再度复发。”卡巴斯说,在小鼠身上实验之后,才会根据结果决定是否进行人体试验。避免外伤性脑损伤扩大

研究人员说,头部受到外伤后,脑中神经胶质细胞会变得过度活跃,会长期不断地释放促炎反应细胞素,这是大脑康复机制的一部分,但这会导致认知障碍和癫痫。因此,过度活跃的后果能让大脑变得更敏感而易于受伤。

在范伯格医学院兒科神经病学教授马克·温莱特和芝加哥一家兒童医院内科医生进行的实验中,显示了MW151能预防癫痫发病率升高。他们在小鼠脑损伤后早期阶段,也就是3到6个月的时候,给小鼠服用了MW151,有效遏制了神经胶质细胞活性,预防了促炎反应细胞素过度产生。

“如果在脑损伤或中风后的早期阶段服药,有可能预防今后的长期并发症,包括癫痫、认知障碍以及精神卫生方面的疾病。”温莱特说,用MW151进行短期的集中治疗,能预防炎症导致的负面效果而不会阻碍保护性效果。

上一篇:尿毒症的康复与医疗同等重要 下一篇:论网络交往中大学生主体性发展的得与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