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海底安居》精读精练

时间:2022-10-15 07:31:06

《到海底安居》精读精练

【原文展示】

到海底安居

李湘洲

①地球总面积约5.1亿平方千米,其中海洋面积约为3.6亿平方千米,占地球总面积的71%。海洋是一座巨大的资源宝库,随着陆地资源的枯竭及陆地表面的拥挤,人类向海洋空间和海底发展是必然趋势。一般而言,海洋开发大体上分为三个部分:资源和能源开发(包括海底石油、天然气、海底矿物、海浪发电、水产养殖等)、海洋空间利用(包括建海上机场、海上城市、海洋公园等)、海底利用(包括建海底电缆、海底基地等)。

②科学家们预测,未来的世纪将是海洋的世纪。随着对海底的开发和利用,人们可以去海底旅游、疗养和考古。到那时,人们可以自由地往来于海底、海面和陆地之间。

③然而,这一切的关键在于:人类能不能在海底居住,并且像在陆地上那样建起一座座海底城市。其实,在这方面,人类已经有过初步的尝试和探索。

④20世纪60年代,有一位名叫库司桃的法国人,组织了一项名为“大陆架”的海底生活实验活动。他们把一个直径5米的圆球形水下房屋,送到距离海平面100米深的海底,6名实验人员在水下房屋内进行了21天的观察工作。当时,这项实验惊动了世界,它创造了两项世界纪录:一是人类首次在海底生活了21天,二是人类可以征服100米深的海底。

⑤继法国人之后,美国夏威夷海洋学院进行了水下实验室的实验。他们设计和制造了当时世界上最大的水下房屋――两个长21米、直径2.7米的浮筒,重量为700多吨。其中一个是实验舱,另一个是生活舱。这项实验由5名潜水员参加,在距离海平面159米的海底进行。5名潜水员在海底生活了5天,然后和水下实验室一起成功地回到海面。这项实验表明人类能够在100米以下的海底生活,也说明人类有能力占领整个海底的大陆架、大陆坡,并向深层海底进军。

⑥供人居住的水下房屋,除了要坚固耐用外,。比如,人生活在水里,呼吸是个大问题。在水下房屋里,一般的压缩空气是不能供人呼吸的,必须采用经过配制的氮氧混合气体。

⑦此外,还有食品供应问题。一个潜水员每天需要3500卡的热量,因此,食品应该是高蛋白的。但是,没有经过加工的肉、蛋类食品,是不能带到水下房屋里储存的,否则会污染空气。

⑧另外,在水下房屋里绝对不能使用明火加工食品。短时间内,潜水员可以吃一些罐头食品,时间长了,就得另想办法。淡水的供应也很重要。在水下房屋里生活,饮用水和其他生活用水是分开的,饮用水的质量要高,其他生活用水的量要大。

⑨水下房屋的取暖、照明以及各项仪器的正常运转,都离不开电。如何保证供电?目前,主要通过从岸上拉电缆供电、水面发电船供电等方法解决。为了预防发生意外事件,水下房屋应备有蓄电池。专家们认为,未来的海底城市,采取海浪发电是最理想的。

⑩在海底居住,有时要远离水下房屋进行水下作业,因此,只凭体力游来游去是不现实的,如果在水下搬运工具和器材,就更需要运输工具。最理想的运输工具是“水下摩托”,这种运输工具的外形很像鱼雷,有一个流线型的前罩和外壳,推进器是尾部的螺旋桨,前段还装有水声定位仪、探照灯以及摄影器材等。为了防止在水下迷路,还要随身携带信号接收机。可是电磁波在水里传播是很困难的,尤其是无线电波在水里会被吸收掉。为此,人们发明了一种“语言修正器”,它利用水能很好地传播声波的特点,采用水下超声波来传递信号,这样就能够在水下自由联络了。

(选自《百科知识》,有删改)

【精读提示】

“神舟六号”载人飞行的圆满成功,将我们的目光再一次引向那浩瀚无垠的太空,人们期待着到新的星球上去探险、去旅行、去定居。可是,拓宽我们的生存空间,并不只有“上天”一种途径,“下海”就是另一种途径――已经开始探索并且取得若干进展的途径。《到海底安居》就向我们介绍了这方面的知识。文章遵循逻辑顺序,先说明海洋资源的丰富和海洋开发的方式和内容,然后着重介绍人类探索到海底居住的有关活动和必备条件。读过文章,我们不仅会了解一些到海底居住的知识,还会懂得怎样去解决地球上人口日益增长、陆地资源日益匮乏的难题。同时,好奇心还会激发我们提出这样的问题:人类何时才能自由地往来于陆地、海洋和海底之间呢?

【阅读训练】

1.本文的说明中心是什么?请用一句话写出来。

2.文章开头列举的3个数据中,如果需要去掉1个,你觉得去掉哪一个比较合适?为什么?

3.第④段与第⑤段分别介绍了法国人和美国人进行的科学实验,写这些内容的目的是什么?

4.请指出第⑤段中加点的“当时”一词的言外之意。

5.在第⑥段空白处填上句子,请从下列备选项中挑选最恰当的一项:()

A.不必要其他条件

B.还要为人们提供足够的空气

C.有可能要一些条件

D.还要为人们提供必要的生存条件

6.科学技术是人类战胜一切困难、实现美好愿望的有力支撑和重要保障。根据本文内容,请说说科学技术在人类开发利用海洋中的重要作用。要求:不少于2条。

7. 请以“面对海洋”为话题,写一篇文章,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

【参考答案】

1. 为开发利用海洋,人类到海底居住。(类似的意思也算对)

2. 把“5.1亿平方千米”去掉比较合适。因为,文章列举这些数据的目的,是要说明海洋的面积大、分布广,进而表明它资源丰富。去掉表明地球总面积的数据,基本不影响文章的意思。

3.表明人类在前往海底居住方面已有过初步的尝试和探索。

4.“当时”一词表明,后来人们又建造了水下房屋,它比美国夏威夷海洋学院建造的水下房屋大。

5.D,“要……还要……”,关联紧密,搭配恰当;本句话概括的不仅是第⑥段的语意,还包括后面的全部内容。

6. (1)配制氮氧混合气体,解决人在海底生活时的呼吸问题;

(2)用海浪发电,解决海底居住的用电问题;

(3)通过使用水下交通工具――“水下摩托”,解决水下作业问题;

(4)发明“语言修正器”,解决海底信号接收问题。(答案任选两条即可)

上一篇:“最快乐的事”等 下一篇:品读韩愈 第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