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哲学角度看教育形态在大数据时代的革新

时间:2022-10-15 05:42:46

从哲学角度看教育形态在大数据时代的革新

【摘 要】大数据时代的悄然来临在各个领域都掀起了一场大的变革,生活、商业、媒体、教育等方面都让我们找到了它的身影,特别是大数据带来了教育形态的革新。我们要拓展自己的知识领域,从哲学角度探索教育形态的变革。本文分三部分论述。第一部分从教育形态在大数据时代具体革新的角度来分析它的变革;第二部分对大数据在教育形态的研究方式中寻求哲学的解释;第三部分最终以哲学的情怀探讨这场革新的时代意义。

【关键词】大数据;教育形态;革新;哲学角度

一、引言

大数据技术基于云技术、物联网二者之间,大数据的到来是历史发展的自然进程。现如今,大数据已然成为一个热门词。对于它的探讨在各个领域都不胜枚举。我们今天探讨大数据技术在教育形态带来的变革,并从哲学的角度分析它的科学性和意义。

二、大数据时代的教育变革

教育这个词汇可谓是包罗万象。谈到教育,我们可以联想到传统的兴起于工业化时代的教育模式。这种教育模式是我们最为熟悉的,或者说是对教育狭义的理解。带着工业化显著的气息特色:老师、学生、课堂、黑板、讲桌、铃声等。那么广义的教育的定义是什么,我们从百科上找到了这样的定义;“教育是以知识为工具教会他人思考的过程,思考如何利用自身所拥有的创造更高的社会财富,实现自我价值。”那么我们在以知识为媒介进行思考的过程就是一个受教育的过程。我们探索历史的长河,在西方历史中尤为突出。从西方第一个哲学家泰勒斯起到大学的兴起,这期间传统的教育模式悄然形成,教育的概念逐渐塑立。泰勒斯建立了米利都学派,他的学生有阿那克西曼德、阿那克西美尼等。他们最先尝试以现实的物来解释世界,还提出了伟大的命题:“万物源于水。”泰勒斯用自己的思想和知识影响着他的学生,这开启了教育的先河。随后比较有规模的就是著名的三大哲学家: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苏格拉底的教育模式颇为新奇,他自创的苏格拉底讽刺法1和助产术2是他施行教育的模式。到了柏拉图便建立起了柏拉图学园,与我们今天的课堂相近。亚里士多德的思想更是深深地影响了西方世界。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经济的飞速转化,大学的兴起,工业化时代的到来,教育形态逐渐形成、稳固。

当今的时代,是互联网飞速发展的时期。“数据”一词是时代的浓缩代表。数据的集中以物联网、云计算等综合技术的成熟为基础,数据是过程性和综合性的考虑。透过数据看到的是世界的逻辑关系。大数据伴随着云技术和物联网是推动教育形态变革的主要力量。在这个时代,我们的知识将会无处不在,思考随时进行,因此我们的教育随时发生。教育形态自然会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

大数据时代的教育变革的具体表现是我们探索的主要内容。变化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我们总结了以往的教育模式,再对比如今的教育方法,最终得出了变革的概念。如今我们有这样一组数据,美国从1997年以来的十多年间,在家上学的人数迅速增长。这样的数据就会引起我们的思考,这颠覆了我们从前在课堂上课的方式,那么家庭教育是怎样进行的呢。我们进行了统计,发现视频成为主要载体,这样的教育信息量更多更大,资源极其丰富。更是达到了随时学习、终身学习、按需学习。

2014年在清华大学举行的“首届全国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高端论坛暨清华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创建三十周年纪念大会”中,多次提到了教育形态的改革。打造立体教学模式、利用多媒体等方式统筹利用各项资源。这些数据都体现了我们教育形态发生的变革。

三、哲学角度看大数据与教育形态的关系

我们论述了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引发了教育形态发生的变革。我们既看到了现象,就要从哲学角度透过现象追求本质,探索根本原因。看大数据是怎样潜移默化的影响教育形态。

探讨大数据的影响力我们可以从大数据的特征中总结。大数据的显著特征就是信息量大且繁多。这样对我们的思维模式有一个新的锻炼,会多带来不同。大数据的公开性和容易获得性是它的另一特点。大数据的产生是在商业过程中自动化产生并存储下来。那么这样的数据必然会给我们提供广泛的参考,进而预测性又是大数据的一大重要特征。我们讨论的这些是大数据显而易见的特征。大数据深层的特征是存在在它的研究方式中的。大数据不同于以往的调查方式,由于以往技术的局限多数进行的是抽样调查,这样得出的概率性远比整体调查少的多。大数据就是重全体轻抽样。那么对于大数据得出的结果,我们是重在分析它所展示的关系而非看重结果。我们探讨大数据的特征,可以举在教育中的一个实例来反映。

我们用简单的方式举例,一个学生考试得了80分。这是一个结果,更是一个数字。但是对于我们的大数据来说并不是这样的。它会分析数字背后的因果关系;它会整体调查影响学生分数的全部原因;更会产生预测性的断定,是否是家庭、智力或者是态度等因素影响了分数的形成。在大数据时代,我们的关注点从感性上升到了理性,这样的技术的运用让我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都有了理性的参考,这可以说是一个新事物。

我们总结了大数据的特征,更找到了大数据在教育形态发生变革的作用力。这样的研究方式,我们可以从哲学的角度探讨。

大数据采取的是整体调查。从这个角度来看,与我们的归纳主义3所倡导的主张有一致性。归纳主义认为,搜集尽量多的数据、事实,并从中推导出结论。大数据的研究方式似乎与归纳主义不谋而合,但是如果我们这样思考,就会将大数据的研究方式推到了狭隘的空间。

大数据带来的研究方式,我们从哲学的角度出发进行思考,对于今天互联网高速发展的时代有着很重要的意义。我们可以从既存的哲学研究方式中去思考它,更可以从它出发去创新新的思维模式。因为大数据不再是以往单纯的直线思维,它带来了多重立体的思考。这样的时代意义确实需要我们探讨。

参考文献:

[1]托夫勒:《未来的冲击》,电信出版社,2001.

[2]韩志君:《简析大数据在教育领域的运用》,《科技世界》,2014年第六期.

[3]刘凤娟:《大数据的教育应用研究综述》,《现代教育技术》,2014年08.

注释:

1.苏格拉底讽刺法:苏格拉底对待自恃有知却无知的人,从他们的观点出发,不断发问,最终将他们引入自相矛盾的境地。

2.苏格拉底助产术:通过比喻、启发等手段,用发问与回答的形式,使问题的讨论从具体事例出发,逐步深入,层层驳倒错误意见,最后走向某种确定的知识。

3.归纳主义: 近代归纳理论始自17世纪的培根。归纳主义的主要观点是:一个正确的命题必须由确凿无误的事实或经验推导出来,或者此命题必须由其它已证明的命题演绎地或归纳地导出。

上一篇:高校学生助理管理工作思考 下一篇:关于机械原理课程课堂教学问题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