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婕容]带着谦卑之心去南极

时间:2022-10-15 04:44:09

在“stand by me”的音乐声里等待了一小会儿,耿婕容的电话接通了。她说话的节奏很快,语调高昂,声音如其他台湾女生一样,甜甜的、嗲嗲的。

常常有人对耿婕容说,“你看起来一点都不像是进出南北极十数次的人”。就连上陈文茜的广播节目时,陈文茜也对她说,“你看起来像个正常的上班族”。我笑着问耿婕容,“到底大家觉得你应该是个怎样的人啊?”她忽然放声大笑起来,“可能像林义杰(注:台湾超极限马拉松运动员)吧,就是马拉松选手或者短跑健将之类的。本来因为我是女生,也没有什么过人之处,又不高,个子小小的……可是我真的不晓得他们到底要的是什么样的人耶。”耿婕容的笑声中带着些许无奈。

如果1998年,她没有踏上南极之旅的邮轮;如果她没有在看到南极大地之后深深地爱上那片净土,并在日后的人生中进出极地数十次;如果她没有“台湾极地旅行达人”的称号;如果她看上去不是再正常不过的一位女生,便没有了这样的疑问。可是,没有了这许多的如果,也就没有了今天的耿婕容和这本《恋恋南极》。

南极,是家的所在

在美国念书的时候,耿婕容在一家邮轮公司上班,很偶然地获得了前往南极的工作机会。“刚开始的时候还想怎么要去这种地方,有什么好玩的。在德瑞克海峡晕船吐得半死,心里一边暗暗发誓,以后再也不要去这个鬼地方。可是当登上南极大陆,却完全被震撼了,从此我爱上了南极。”耿婕容甜蜜地说。

爱上了。一次,两次,三次,会。可是十次,二十次呢?无论怎样的美景应该都抵不过审美疲劳吧,我心里暗暗地想。我心底的小阴暗好像被耿婕容洞悉了般,紧接着,她说了一句让我有些吃惊的话,“没想到那里成了我日后不断要回的家。”我第一次听到科考人员以外的人把去极地称为“回家”。

“11月2号到25号,我还要去南乔治亚岛,那里有三十万对的帝企鹅,虽然去了那么多次,可是我的心情还是很兴奋,会想它们不知道现在怎么样了。”

“你已经把那些帝企鹅当成了老朋友吗?”我问。

“没有那么夸张啦。因为我一年去南极也就是一两次,当地没有人,只有那些动物,所以会觉得好像好久没有看到它们了,就好像回家一样。我没有想太多,也不会把去极地说得太过于完美,信誓旦旦地说我当然一辈子都会想要去那里。可是到今天,我依旧没有厌倦感,而是有一种‘好久没去了不晓得最近怎么样了’的感觉。不是讨厌,至少还是有期待的。”

展示最真实的南极

南极之旅回来后,耿婕容在美国成立了一家专营极地旅行的公司,她带领大家登上邮轮、科学探测船、踏上世界的尽头,体验极地辽阔寂静和大自然瞬息万变、浑然天成的自然美景,不仅挑战自我也带着大家一起圆梦。很多人看了耿婕容的资料和经历后,都误以为她的人生状态“不是在南极就是在去南极的路上”,这些人中当然也包括了我。耿婕容解释道,其实,她每年只带团队前往南极一两次,她工作的三分之一时间都是在做一些演讲,让大家知道极地的美妙。

说起自己的工作,耿婕容的语气非常认真且严肃。她说自己只是想把想做的事情扎扎实实地完成,她希望让更多的人知道原来南极是这么的美;希望能消除人们脑海中固有的对南极旅行的负面印象――南极旅行很危险,南极旅行很单调等等。“不管你去不去南北极,都不要磨灭掉对那里美好的想象,也不要被误导,觉得去那里的旅行深不可测很恐怖。那些对南极旅行的负面报道,我觉得有点像在剥夺别人的权利。我想做的只是把最真实的南极告诉大家。”

在台湾,耿婕容俨然成为“极地旅行”的代言人。“因为极地旅行,我一直在亲历气候暖化。2009年到2010年跨年的时候,我刚好在阿根廷最南端的乌斯怀斯,那个时候应该是夏季,可是却遇到了五十年来罕见的春雪。或许会有人质疑‘地球都在暖化了,你们还去极地?’,我会说,难道现在提倡节能减碳,我们都不要搭车坐飞机,也都不要出国吗?可是那也不会有进步。我们现在也在想要怎么样做环保的船,怎么样让更多的人了解地球变暖的后果真的会很严重。在前往南极的邮轮上,很多科学家在讲座里对这些议题都是以很严正的方式告诉大家。我想这是另一种教育方式,是在潜移默化进行当中的。”耿婕容说,在演讲中,她会用数字和事例告诉人们地球变暖的问题,比如2009年到现在北极融化的部分是什么,让大家更直观地感受到地球变暖的严重性。

通过自己的行动,耿婕容一面让人们感受南极的美好,一面提醒人们不要让这种美好因为人类的行为而被毁灭。

旅行,是为了找到回家的路

耿婕容从小就是爱玩的人,在她的血液里隐藏着的探险因子指引着她走向不同的远方。她说,年轻的时候以为旅行是一种离开,可是经历了南极之旅后,她才终于了解“旅行的意义,其实不在出发,而是回归,不是外在的追寻,而是向内的探索。它像是一种个人归属感的追寻。”

南极的旅程里,有很多时间需要在邮轮上度过。除了有一些科学家的讲座和登陆,大部分时间都是属于自己。它给了旅者很多独处的时间。耿婕容很喜欢这样的旅程。

“因为没有人会给你规范和方向,都是自己在摸索。结果没想到在那个旅程中才意识到其实平常的出行只是为了逃避,并没有去相信内心的直觉。和内心的自己对话不就是回家的路吗?家在哪里已经不重要了。”

去了四十几个国家,往返南极数十次,耿婕容的行程表里是不是不再有到达不了之地?

她的回答很谦逊。“之前也有人问过我这个问题,我说想要试看看太空之旅。可是年纪越大之后越觉得每个国家都有它的特色,绝对不能太主观。我虽然去过四五十个国家,可是毕竟还有100多个国家没有去过,所以我没有资格讲这样的话。我一直都会提醒我自己,这样子没有什么了不起,我会抱着这种谦卑的心。就跟我们到了南极是一样的,我常常对客人说,我们到了南极要有一颗谦卑的心,因为是我们打扰了那些企鹅,所以不要在那边大吼大叫好像花了钱就是大爷,那种观念和概念最好在南极把它收回来。”

去南极,再去南极

在路上,不断地在上路,去南极,再去南极。对耿婕容而言,极地旅行早已影响了她的生活,改变了她的人生。

“在旅行的过程中可以培养一个人的临场反应能力和敏感度,还会碰到一辈子都碰不到的很多奇人异事。我想旅行对我最大的改变是不要太主观,太强求,且看且行。危机就是转机。”南极之旅,常常会有一些不可预知的状况发生,比如因为气候原因班机拖延,可是这些在当下看来的“坏事”,日后回看并不一定是不好的事情。“碰到危机的时候要去处理它,这是在旅行当中最棒的事情,因为你不处理它就过不了关,它让你没办法有鸵鸟心态。我觉得这个部分会让人的个性变得果断和坚强。这是很好的训练方式。”

第一次去南极的时候,本来要去“长城科考站”,可是因为气候没办法抵达。坏天气,还遇到发烧,耿婕容说“那个时候觉得自己怎么这么倒霉,第一次来就这样。现在却把那次遭遇当成是一个挑战,看到照片会破涕为笑。那种感觉就是,在当下觉得过不去的关卡,回头来看也不过如此。其实人生就是这样,当时的那些又有什么了不起?!”

那些人,那些事,是旅途中除了风景以外最吸引耿婕容的地方所在。

耿婕容无愧于“极地旅行达人”的称号。看完她的书,做完她的访问,南极,不再是discovery纪录片里不可触摸的远方,它离我,近了。

上一篇:偶像名人引领市场 下一篇:何飞鹏 迎接中文数字之变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