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之后说“语文味”

时间:2022-10-15 04:23:38

活动之后说“语文味”

有人说,传统的语文教学强调知识传授,是“结论式教学”,结果造成语文的外延不断萎缩,学生对学语文的兴趣越来越淡,于是大家齐喊“当语文教师可悲”。课改后,出现了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理念,在全新的理念引领下,大家又把综合性学习搞得轰轰烈烈,问题也伴随而来――缺乏“语文味”。语文综合性学习中不是缺少“语文味”,而是我们缺少活动的组织,缺少发现“语文味”的思维。下面是我开展了初一上册第六单元综合性学习“追寻人类起源之‘感受神话的魅力’”活动后,对综合性学习中“语文味”的理解。

一、“语文味”融合在学生生活中

综合性学习的一个很重要的特征就是让学生和生活“零距离接触”,让学生走出教室,走进图书馆,走进计算机房,走进社会,在更加广阔的语文世界中学习语文,认识生活。有争论就有收获,争论的过程也是学习的过程,也就是体验生活的过程,也就是反思生活的过程。事实上,抛出该材料,对学生思考“我们学习关于人类起源的神话应该抱有怎样的态度”这个问题是很有帮助的,同时也增强了思考这个问题的现实意义:纠正学生错误的思想观念,树立学生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

《语文学习》的封面有句话“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综合性学习是语文学习的分支,它的学习外延更是与生活的外延相等。综合性学习的重要特征之一,是让学生和生活“零距离接触”。学生一旦体味生活,“语文味”也就出来了。

二、“语文味”潜藏在活动过程中

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哪个学习过程特别明显,显然是综合性学习。开展综合性学习,其他教师能观摩到的往往是“汇报课”“展示课”,这是显性的效果;其实大量的学习过程在背后,那是隐性的过程。请看下面的例子。

在综合性学习中,有部分学生查到了我国古书《山海经》里对“女娲造人”的描述。原文:

俗说天地开辟,未有人民,女娲抟黄土做人。女娲造人不暇供乃引绳于泥中,举以为人。故富贵者,黄土人;贫贱者,引人也 。

原文是文言文,学生看看很熟悉,因为内容与袁珂的《女娲造人》很相近,但这段话中许多字词对初一学生来说有难度,主要是如何读、如何解释。如“抟”“”等字;而有些字词,比如“暇”“乃”“引”“故”等,掌握了它们的释义,对以后学文言文或有关词语很有帮助。这部分学生想到的不仅是自己要弄懂,更重要的是在展示课中让广大同学读懂,所以,他们随即拿起《古汉语常用字字典》,一一把它们查找、记录、疏通、理解。这也是学习语文的过程。

语文综合性学习强调在活动中学习,但这些活动首先必须是语文活动,也就是说,要让学生在所确定的主题范围内进行活动,这样才会积累广泛的语文知识,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等方面的语文能力,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正因为有这一目标指向,所以在活动指导中,教师有的放矢。我让几个学生查找赞美有关人类起源的神话诗歌,他们在网上查来查去,发现这样的诗歌不多,或者不满意。正当他们烦恼时,我插了一句:“你们读了很多这方面的神话,总会有点感触吧,可以把它写下来。”我插这话其实没经过思考,只是即时即景而说的,不料他们几个马上动手写下了几句,其中杨同学写的小诗还在展示课上朗诵。

啊!美丽的神话,

你是众人智慧的结晶,

你是世人永久的骄傲,

让我们来赞美你美丽的神话。

沧桑岁月洗不净你的优美,

你让后代子孙感悟优良品质,

你让大千世界充满神奇,

让我们赞美你美丽的神话,

让我们感受你蕴含的智慧与悠扬的历史。

小诗里有学生自己的感悟,哪怕是很粗浅的,但是学生感情的抒发并且写诗本身就是一项语文活动。这一举动证明学生对开展语文活动是感兴趣的,他们的参与热情很高。展示课上,杨同学亲自上台朗诵,神情兴奋,声音洪亮又抑扬顿挫,她的表现欲得到了充分满足。其他学生则在台下发出唏嘘声以示赞赏,这是无形的感染力在发酵的结果。

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活动和过程是合二为一的。这也是综合性学习的特点,因为综合性学习尤其突出以活动为载体,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在活动中获得,在活动中提高,在活动中成长。

三、“语文味”暴露在展示课设计中

从搜集资料到整理资料,再到展示成果,都是学生从个体到小组到全班的过程,所以,学生在综合性学习中具有很强的学习自主性,教师在学习过程中扮演主导者的角色。这次综合性学习,我把展示课的设计也大胆放手给学生去做,表现在以下两方面。

1.展示课过程的设计。大量的资料摆在学生面前,学生对资料进行剪辑,按文章中心选取材料,安排详略等。学生如果学会了对资料进行选取的方法,那么,他们在写作中也会自觉用上这种方法,根据文章选取材料,安排详略。

展示课的材料准备好了,哪部分材料先展示,哪部分后展示?展示顺序多个,哪个最合理,为什么是最合理的?学生讨论着,琢磨着。最后,学生认为先展示世界各民族中广泛流传的关于人类起源的神话,然后镜头缩小到我国的神话,再聚焦到点上,如《淮南子・精神篇》、《淮南子・说林篇》、《山海经》等。

在展示课上,我们还可以发现一个明显的顺序,那就是从现象到本质。学生前面展示的关于神创造人类的神话,不论是世界的,还是我国的,这些都是考察的对象,是现成的、表面的,即现象部分;而学生对它们进行比较,发现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教师再向学生提问“既然同学们都认为女娲、上帝创造人是不对的,这是对人类起源的错误解释,但是这类神话为什么能够世代流传”,那就是对神话故事本质的拷问。现在,学生懂得展示课要如此安排顺序,相信他们在写作时也会好好斟酌写作顺序的,于无形中接受语文学习。

说明文并不都是平淡无味的,许多文章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加以描绘,使其形象生动;同样,展示课要增色,有创意,让它成为一篇散文。还有一点要提及的是,短诗、短文分别安排在哪个板块后面更合适,也让参与展示课设计的学生绞尽脑汁,我们说这样的思考过程就是学习语文的过程。

2.展示课主持人串词的撰写。生活中,我们看大型晚会、大型活动的电视节目,经常会被主持人的幽默风趣和临场气魄所倾倒,同样也会被他富有文学味的语言所感染。活动中,学生们非常积极,给有演讲方面才华的学生演练的机会,他们也能在语文学习方面取得更多收获。

综合性学习要有“语文味”,需要教师实实在在地去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学生用心参与、体味,自然呈现浓厚的“语文味”。

上一篇:追求接受式学习与探究式学习平衡 下一篇:对中小学语文教学衔接的一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