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在农业建设中的策略述评

时间:2022-10-15 04:21:46

科技在农业建设中的策略述评

作者:李成德 单位:湟中县大才乡经济发展中心

随着农业科技不断创新,农业劳动资料的性质、结构、功能都会发生巨大的变化,推动由简单劳动向复杂劳动的转化,使农业由劳动密集型向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转化,提高了整个农业生产的效率。进一步促进农业生产管理水平的提高。现代农业科学技术的发展,为农业的生产和发展提供了科学的符理方法和管理手段,并用科学技术武装了劳动者、管理者。现代农业科技的进步在农业中的应用,促进了农业生产的社会化、专业化和商品化的发展,这就要求有与其相应的现代化的生产管理。如电子计算机联网技术,一方面使农民和农业企业及时获得市场信息,同时也实现了组织和资源的优化配置,并有效地减少农业的风险。

我国农业科技创新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1)农民对农业科技创新的有效需求不足。近年来,农民收入的增加主要是从第二、三产业中获取,而不是靠农产品的数量的增加和质量的提高获得的。农民对农业科技虽有一定的需求,但并不迫切,而且受支付能力的限制,需求强度也不大,所需的技术产品,主要是物化技术产品,多集中在种苗、化肥、农药饲料、实用农机具,对非物化的技术产品则需求不足。主要原因在于:①农业比较利益低,能很好地激励农民对新技术的需求和投资;②大部分农民文化素质低,对新技术缺乏认识,接纳能力差;③一家一户的小规模分散经营,客观上排斥了某些现代化技术的采用。(2)农业科研成果创新较少。首先,由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限制,农业科学技术创新手段的落后和财力资源投入的严重不足,农业科学技术创新的发展速度较低。其次,由于我国科研体制的弊端,科研人员的行为取向在一定程度上存在“为研究而研究,为成果而成果”的现象,致使一部分科研成果的实用性较差,尽管表面上科研成果倍出,但真正实用的技术和成果少,无法带来应有的经济效益。(3)农业科研成果推广运用滞后。农业科技与创新关键在于推广运用。加快农业科技创新与推广是推进现代农业,繁荣农村经济的重要支撑。当前,我国农业科研成果推广运用滞后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①农业科技创新效益显现周期较长,农民采用科技成果的机会成本相对较高,农民采用技术革新的积极性不足;②知识的不足造成农民自身采纳农业科技成果的条件和能力有限,极大地限制了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

提高农业科技创新的几点建议

(1)科教兴农,注重农业技术创新人才培养。首先,努力营造良好的农业技术人才成长环境和氛围。各级农业行政管理部门、科研院所、大专院校和企业,要增加农业科技人才培养的经费投入,实施人才目标治理,造就一批紧跟世界农业科技潮流、锐意进取的科技领军人才。其次,要大力加强农业科技推广人才队伍建设,搞好基层农技人员培训,促进知识更新和结构改善。增强农技人员为农服务本领,形成一支扎根基层、素质较高、数量稳定的基层农技推广人才队伍。再次,努力提高农民素质。通过科技人才技术示范、指导,努力培养一大批种养能手、农机作业能手、农村经纪人和专业合作组织领办人等农业急需的新型农民。(2)加大对农业的投入和支持力度。农业科学技术创新手段的落后和财力资源投入的严重不足,直接制约着农业科学技术创新的发展速度,并影响着其成效。当前应建立和完善以政府为主导的多元化农业科技投入体系,增加农业科技投入;逐步建立起国家、集体、企业、个体和单位自筹相结合的多元投资结构,还要努力争取利用外资,千方百计提高科技创新投入的总体水平。(3)提升政府公共服务能力。农业现代化的过程是经济市场化和政治民主化的过程,基层政府的任务主要是营造环境,而不是包办代替,要以农民为主体,改变农业现代化过程中层层行政推动的做法。同时,要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创新农业社会化服务方式,为农业生产提供农资、农技、农产品加工、市场流通、教育培训、保险信贷以及产销信息等服务。再次,政府指导农业现代化要和转变职能相结合,尽力做农户、企业和市场做不了和做不好的事。

结语

农业发展已进入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新阶段,但由于受各方面不利因素的制约,农业科技创新过程中还存在许多矛盾和问题,严重影响了农业科技创新活动的顺利推进。各级应在对农业科技创新的重要性和面临的问题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寻找新形势下农业科技创新的思路,推进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

上一篇:水景形态策划办法 下一篇:课件更新的设计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