卤美松联合氟芬那酸丁酯及穴位注射治疗原发性皮肤淀粉样变临床观察

时间:2022-10-15 04:08:41

卤美松联合氟芬那酸丁酯及穴位注射治疗原发性皮肤淀粉样变临床观察

[关键词]:卤美松;氟芬那酸丁酯;穴位注射;皮肤淀粉样变

[中图分类号]R75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8517(2009)07―0118―01

自2006年11月至2008年8月,采用以卤美松联合氟芬那酸丁酯及穴位注射疗法治疗原发性皮肤淀粉样变36例,取得较好疗效且大大降低了复发率,现将观察结果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36例患者均符合临床诊断标准,其中27例为本院门诊病人,9例为作者在埃塞俄比亚中国康复中心工作时诊治的外国患者(黑人7人,白人2人,治疗药品全部来自国内。);男25例,女11例;年龄17~59岁,平均37.6岁;病程6个月至10年,平均3.4年。其中,斑片型14例,苔癣样型22例,皮损分布以双下肢伸侧或肩背部为主,均伴有不同程度的瘙痒;皮损不超过体表面积的25%。所有患者在2周内无内服或外用皮质类固醇、免疫抑制剂、维甲酸类药物。无孕妇及哺乳期妇女。

1.2 治疗方法 嘱患者少食刺激性食物。首先外用0.05%卤美松乳膏(商品名:澳能,香港澳美制药有限公司生产)每日2次均匀涂于皮损上,形成一层薄膜并轻揉以促进吸收,连用3周;后改为5%氟芬那酸丁酯软膏(商品名:布特软膏,上海同联集团研制生产)每日早1次,卤美松有乳膏每日晚1次,连用1周;再改为氟芬那酸丁酯软膏每日早晚各1次,连用2周。同时,患者取平卧位,将维生素B12注射液(福建古田药业有限公司)与复方当归注射液(湖北民康制药有限公司生产)按1:1比例配制成混合液,用1ml皮试针管抽取混合液按照皮损就近取穴和经络走向取穴的原则选取2~3穴(双侧),常规消毒后垂直刺入穴位5分~1寸,有针感(酸麻困)且回抽无血液后缓慢进行注射,每穴每次注射0.5ml,然后轻压片刻完成,初始每周2次,再改为每周1次,共用3周,常用穴位包括:合谷、曲池、肩井、足三里、三阴交、阴陵泉、血海、肺俞等。每周观察1次,记录皮损变化及不良反应。3周为一疗程,共两个疗程,结束后判定疗效。

2 结果

2.1 疗效评定标准疗效观察指标:包括皮损大小、厚薄和瘙痒。评分标准:各指标在评估时均按4级评分法进行:0=无,1=轻度,2=中度,3=重度。积分计算方法:(治疗前积分一治疗后积分),治疗前积分×100%。疗效评价:无效:疗效指标改善

2.2 结果痊愈12例(33.3%),显效15例(41.7%),好转9例,总有效率为75%。

2.3 不良反应 1例黑人患者在外用澳能2周后背部出现少许毛囊炎,经配合百多邦软膏外用后很快消退;2例患者在使用布特过程中出现一过性轻度潮红、瘙痒,未予处理,连续外用1周后症状消失。

3 讨论

近年来对于原发性皮肤淀粉样变的研究表明:在受到摩擦、创伤、虫咬等伤害因素后,皮肤中的角质形成细胞或角蛋白损伤并发生丝状变性,脱落至真皮,最后形成淀粉样变性。对于该病的治疗通常不令人满意,减少对皮肤的摩擦是关键。目前,虽然对于原发性皮肤淀粉样变的治疗方法和药物较多,但疗效不一,且无根治方法。我们选用选用澳能联合布特和穴位注射取得较好的疗效,原因在于:澳能是一种强效的含卤基的外用糖皮质类固醇药物,具有良好的抗炎、抗表皮增生、抗过敏、收缩血管及止痒等作用。通过与甾体受体结合,可改变与病因相关的蛋白质的合成;或作用于炎症细胞及溶酶体,调节炎症反应。外用后起效时间快,1~2天即有不同程度止痒效果。可有效的改善皮损厚度,作用强大而持久。而氟芬那酸丁酯是由氟芬那酸酯化后产生的一种外用非甾体类抗炎药物。其抗炎活性相当于中效激素的抗炎作用,观察显示,氟芬那酸丁酯软膏在外用4~7天时开始起效,起效较慢但疗效呈渐进式,使用时间越长,治疗效果越显著,对瘙痒有明显抑制作用。两药联合治疗原发性皮肤淀粉样变不仅能互补单独应用之不足,并可防止停用澳能单独治疗后的反跳及糖皮质激素的不良反应。穴位注射疗法是在经络、腧穴或压痛点、皮下阳性反应物上适当注入液体药物,以防治各类疾病。穴位注射的疗效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经络穴位的局部刺激作用,即具有针对经穴组织的机械性刺激以及药液注入穴位后,因占有一定空间对周围组织产生压力从而刺激局部感受器产生酸、麻、胀等作用;二是药物固有的生物效应,也就是中西药药物特有的治疗作用。故穴位注射疗法机理在于通过针刺和药物的双重作用,调整机体机能,改善病理状态,目前已广泛应用于各种疾病的临床治疗。

综上所述,卤美松联合氟芬那酸丁酯及穴位注射具有简便易行、效果显著、使用安全的特点,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使用。

上一篇:外剥内扎加硬化注射术治疗脱出性混合痔160例 下一篇:胼胝体病变临床与影像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