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心灵携起手来

时间:2022-10-15 04:05:38

大木中学,在校学生614名,主要分布在偏远的大山,山高路陡,交通不便。为了贯彻落实“访万家、问民情、修师德”的主题活动,我校领导在思索,全体老师在践行。大家满腔热情,毫无怨言,心系家访,收获很多。至今,那一幕幕感人肺腑、发人深省的画面仍历历在目。

九月,是收获的季节。第一阶段的家访拉开了序幕,我们怀着无比兴奋的心情走进了集镇学生的家,家长端茶上烟,热情洋溢,亲切交谈,他们淳朴、善良的品质让我们感动。通过家访,家长知道学校的办学宗旨,通过家访,我们明白了集镇家长的心声,看到了教育的希望。回校的路上,回放家访,虽然我们不吃不喝,但家长的热情温暖着我们的心,让我们家访的脚步更坚实。

日历一页一页的撕去,家访的路不断延伸,第二阶段偏远山村家访陆续进行,一个个揪心的家境叫人终身难忘。深冬的早晨,刺骨的寒风呼呼地吹着,我们徒步前往安阳沟村,羊肠小道蜿蜒镶嵌在崇山峻岭之间,路面结冰了,一不小心就会摔倒,举目望见悬崖峭壁,真叫人头晕目眩,我们揪着树枝,攀着乱石,小心探身下沟。一路上,来自麻城的资教女孩儿周老师滑倒了又爬起来,脚磨破了不曾叫一声苦。中午十二点多,我们才走进八(1)班胡巧的家,走进一看,这怎能叫家呢,土胚砌的房子又矮又破,墙壁大窟窿小洞,进门的位置支着一口大锅,我们高声探问几声,才从里屋传出拐杖探路的动静,循声望去,是一个骨瘦如柴的老奶奶,四处看看,只有一把破旧的木凳,老人示意叫我们坐在里屋一张用木板搭起的通床上。我们说明了来意,老人给我们讲述了她的家境,胡巧妈妈双手五指粘连,做事不便,父亲只有一只手,靠他独自在家种田,哥哥因小时爬电线杆全身烧伤,无法上学,家中唯独胡巧可以帮忙抄持家务。家里最大的愿望就是一日三餐能填饱肚子……听着这些心酸的故事,大家热泪盈眶,纷纷慷慨解囊,钱虽不多,但它蕴含着大家浓浓的情意。

天色渐晚,我们怀着沉重的心情继续家访的路。八(3)班经常辍学的薛毅,各科少量的家庭作业都没有做。当老师询问她时,她总是以做家务,带孩子或作业未带来搪塞老师。我们带着这个疑问走访了她的家庭。经邻居指引,原来8.14洪水冲垮了他们的房屋,只好借住在别人遗弃的羊圈里,爸爸年龄偏大,身体不佳,妈妈患严重的精神病,神志不清,经常捣乱闹事,爸爸既要照顾妈妈,又要干农活,为了养家糊口,只好把妈妈锁在家里,妈妈被关常常大吵大闹,用头撞墙。薛毅在校,上顿不接下顿,回想可怜的爸妈,她想逃学……原来,我们错怪了如此懂事的孩子。“人之初,性本善”,孩子的谎言,不是出自孩子的本性,家境的欠缺,才使孩子误入了学习上的盲区。刘吉明校长,毫不犹豫地做出决定,每星期为她支付20元生活费,并教育她要诚实。 精诚所致,金石为开,薛毅同学开始安心学习,家长、老师甚感欣慰。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去年年底,我们带着钱物再访胡巧、薛毅等家庭困难的学生,家长甚是感激。可是,今春开学,八(1)班陈赛男失学了,我们拨通了她家电话,老奶奶声称陈赛男是孤儿,我们不得其解,立即组织老师前去家访。据老奶奶介绍,陈赛男父母渴望生男孩延续香火,连生三个女儿之后求得一儿子,高兴至极加上违背计生政策,几年颠沛流离的生活导致母亲精神失常,前年喝农药自尽了。去年年底父亲在外务工遇一相好,迷失方向的他对家里无依无靠的四个孩子不管不顾,大年三十,一家老小望眼欲穿,终不见他的身影,老奶奶痛心地说“陈赛男是孤儿!”我校送去了钱物,用温暖的话语拉回了即将辍学的孩子,余书记毅然伸出援助之手帮扶陈赛男的求学生活。踏着沉重的步子,带着可怜的孩子,我们一步三回头地张望时,老奶奶撕心裂肺的呼喊响彻整个山谷:“儿子,你回来吧!”

朋友们,同样是炎黄子孙,同样是龙的传人,同样是母亲河里哺育出来的同胞,同样是血浓于水的亲人。为什么他们的房屋如此破旧?为什么他们的面容如此消瘦?

朋友们,随着教改的推进,偏僻山村没有一所完整的学校,畅想遥远的中学,脚踏坎坷狭窄的道路,目睹一贫如洗的家境,怎能不让这些无辜的孩子望校却步呢?他们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背着沉重的包裹,披星戴月,爬山涉水,怎能不叫人心疼呢?他们失学了,问题不在他们身上。问题在他们的父母,在山的那一边。

朋友们,通过家访,我们深刻地认识到,山区要脱贫,孩子要上学,根本上依靠的不是扶贫,而是扶志,要从根本上改变山那边的父母的思想意识。扶贫是治标,扶志才是治本。扶贫是帮助他们砍柴,而扶志是帮助他们磨刀。扶贫是帮助他们输血,而扶志是帮助他们造血。

敢问路在何方,路在脚下。山区要走出一条脱贫致富的道路,需要的不仅仅是依靠别人的指引和帮助,更需要从根本上改变腐朽落后的思想,走出一条适合自己的路来。朋友们,老师们,让心灵携起手来,带着爱一起出发。

上一篇:随风入夜 润物无声 下一篇:怎么理解数学的基本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