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贸易中新兴产业的困境与应对之策

时间:2022-10-15 04:01:39

国际贸易中新兴产业的困境与应对之策

[摘要]随着世界经济的迅猛发展,国际贸易在不同国家和地区间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然而,贸易保护主义的盛行为世界经济的前行设置了很大的阻力,也使各个国家的新兴产业面临着巨大的困境。本文分析了中国光伏产业在遭遇欧美“双反”危机后所处的困境以及应对之策。

[关键词]国际贸易;光伏产业;反倾销;应对之策

[中图分类号]F75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6432(2013)46-0126-02

近年来,因贸易保护主义的盛行,新兴产业在国际贸易中屡屡受挫,给各个国家带来了不少的损失,中国是世界上因此而蒙受损失最多的国家。从2011年10月美国太阳能电池生产商Solar World要求对中国75家企业展开“双反”调查到2012年5月欧盟宣布对华为和中兴发起新一轮的反倾销调查,中国的新兴产业可以说在海外扩张的过程中举步维艰。2013年8月2日欧盟委员会宣布正式批准中欧光伏贸易争端的“价格承诺”协议,这标志着中欧光伏贸易争端获得和解。这场旷日持久的马拉松式博弈,给我们今后在应对国际贸易中新兴产业的发展问题上带来了思考和借鉴。

1国际贸易中新兴产业的“内忧”

11重数量轻质量,缺乏技术创新

在国际贸易中,当某一新兴产业出现,善于发现商机的各国厂商就会一拥而上,该产业的产量会出现井喷式的增长,新兴产业迅速从卖方市场扭转为买方市场。众多厂家盲目生产,产品质量参差不齐,缺乏技术创新,对解决污染及安全隐患等发展瓶颈不重视。

以中国的光伏产业为例,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均把光伏产业列为优先扶持发展的新兴产业,我国多晶硅产量占全球总量的比例很大,但却忽视了技术创新。2012年,光伏产品出现严重的供需失衡,加之国外多晶硅企业向我国大量倾销低价多晶硅产品,产品价格大幅下滑,致使出现了全行业的亏损。

12产业布局不合理,缺乏核心技术

在国际贸易中,产业布局不合理,缺乏核心技术也是制约新兴产业的一大因素。行业中未掌握核心技术的企业,只能相当于整个行业微笑曲线的最底部,相当于代工的性质。这种现象在新兴产业中比比皆是,在国际贸易中尤为突出。

而就中国光伏产业而言,一直以来都面临着“两头在外”待破技术难关的困境。我国是世界第三大光伏电池生产国,仅次于日本和德国。然而,据了解,多晶硅核心技术——三氯氢硅还原法被垄断在美国、德国、日本等国家少数企业手中,中国企业很难获得关键技术。

由于不掌握核心技术,国内光伏产业大部分利润被成本抵消。按照从硅料(多晶硅材料)到太阳能电池的产业划分,太阳能光伏发电的产业结构呈现上游小、下游大的金字塔结构。而在利润分配上,则是上游占大头,高纯度硅料价格约占太阳能电池成本的70%以上,这就使得国内太阳能电池的生产利润越来越薄,耗费国内能源和人力只能换取到微薄的“代工费”。

此外,多晶硅生产技术不过关,还对安全生产和环境保护带来极大隐患。在生产过程中,对四氯化硅的无害化处理成为制约多晶硅发展的最大瓶颈之一。

13缺乏国内政府及时有效的政策支持

国内政府未能根据市场的需要,及时地制定出相应的配套措施,使国内的新兴企业在国际贸易中无法和众多国外同类企业相抗衡,并且会严重制约国内新兴产业在国际贸易中的发展。

就光伏产业而言,相较于德国、日本等国家健全的政策,我国相关的政府支持还是相对空白。在光伏产业的发展中,最大的阻碍因素是成本,这需要政府给予及时有效的措施,即政府推动民间。而我国恰好相反,是民间推动政府的模式,在我国,可再生能源法于2006年1月1日才开始实施。这部法律对支持光伏发电等可再生能源列有专门条款,但很长一段时间内缺乏实施细则和配套政策。这也导致了中国目前的困境。

2国际贸易中新兴产业的“外患”

21国内市场较少,过度依赖国外市场

新兴产业在国内市场上的需求较少,主要是出口国外,很大程度上依附国外市场。中国的光伏产业就是典型代表,在中国光伏产业遭遇欧美的“双反”危机之前,中国光伏企业生产的产品有95%以上出口国外,遭遇“双反”后整个行业大规模遇冷。

22“双反”措施带来新的贸易壁垒

反倾销措施和反补贴措施是各国为了保护国内经济和国内企业利益所广泛采取的主要国际贸易救济措施,二者合并使用通常简称为“双反”措施。“双反”措施本身是WTO规则所允许的,其存在是为了纠正贸易扭曲现象,而其滥用构成的“双重救济”恰恰又造成了新的贸易扭曲,形成了新的非关税贸易壁垒。而从中国光伏产业的遭遇欧美“双反”来看,“双反”措施在欧美等国家手中,俨然成为实现其新贸易保护主义目的的工具,与“双反”措施贸易救济的初衷背道而驰。

23全球经济市场不景气

2008年以来,受全球金融危机和欧债危机不断深化的影响,欧美在对华贸易保护措施的选择上呈现出更加严厉的态势。2009年12月,希腊的债务问题凸显,随后经济的灰色阴影开始向“欧洲五国”蔓延。2013年10月1日,美国联邦政府的非核心部门关门,奥巴马也随后取消了对印尼和文莱的访问。可以说,美国政府停摆不仅令美国陷入困境,而且使全球经济陷于危难之中。

在欧美众多国家都自顾不暇时,当然会采取相关措施来保护本国企业,所以欧美先后对中国光伏产业采取“双反”措施不足为奇。而且,全球经济不景气,欧美对光伏的需求也呈现出放缓的趋势,中国光伏产业遇冷可以说是必然。

3国际贸易中新兴产业的出路

31坚持质量第一,提高创新能力

新兴产业刚出现,相关的质量管控体系尚未完善,加之假冒伪劣产品混迹其中,质量问题一直是新兴产业发展的硬伤。此外,创新能力的缺乏,也是新兴产业发展的瓶颈。

坚持质量第一和提高创新能力是新兴产业确立贸易地位的关键。中国光伏产业应该加大对产品的研发投入,完善相关的质量管控体系,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增加产品的附加值。

32优化产业布局,掌握核心技术

正如前文所提及的,产业布局的不合理,缺乏核心技术的支持,使得企业只能做“代工”性质的工作。企业的高成本,低附加值之路已经走到了尽头。由此可见,新兴产业中优化产业布局,掌握核心技术的迫切性和必要性。

而就中国光伏产业而言,一直以来都面临着“两头在外”待破技术难关的困境。目前最可行的方法是推广薄膜技术,因为薄膜的厚度仅为硅片的1%,因此可以大幅度降低成本,从而促进产业结构优化。此外,在掌握了核心技术之后,可以借鉴日本企业的相关做法,向外转移产业链中的低附加值环节,保留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环节。

33加大扶持力度,开拓国内市场

新兴产业过度依赖国外市场和国内相关政策不健全导致国外市场需求直接影响国内的整体行情。所以,新兴产业应注重开拓国内市场,政府应加大对新兴产业的扶持力度,建立健全相关的法律法规。

以中国光伏产业为例,自2012年以来,国家发改委光伏项目审批明显加速,并且国家层面的扶持政策进一步加码,其中分布式发电首当其冲。中国政府在扶持光伏企业的过程中,主张“扶优扶强”,重点扶植那些有潜力的企业,这种做法不仅可以将有限的资源用在刀刃上,还可以解决目前中国光伏市场上鱼龙混杂的局面。政府和企业的关系犹如鱼和水,只有在政府的支持下,新兴产业才可以在国际贸易中一展拳脚。

参考文献:

[1]周密由光伏遭遇“双反”看中国对外贸易的“怪圈”[J].世界知识,2012(2):13

[2]王江,徐婷中国光伏产业国际化发展中的困境与应对之策[J].对外经贸实务,2012(7):28-31

[3]李蛟“双反”措施下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优化发展[J].中国商贸,2013(2):167-169

[4]任立明浅析我国面临的国际贸易摩擦以及对策——以中国光伏产业遭遇欧盟“双反”调查为例[J].商,2013(9):54

上一篇:国际资本流动对我国经济的影响及我国相关对策 下一篇:安全管理在“二十四节气表”工程项目管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