坡位对细叶龙竹生长量的影响

时间:2022-05-29 09:40:28

摘要 以细叶龙竹发新笋数量、直径生长和高生长等生长量指标为依据,在细叶龙竹种植试验地的不同坡位设置样地进行调查测定,利用统计分析方法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细叶龙竹不同坡位发新笋数量无显著差异,而新笋平均直径、平均高度则有显著差异,表现为下坡、中坡、上坡的优劣排序。

关键词 细叶龙竹;坡位;生长量;直径;高度;影响

中图分类号 S79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4)07-0183-02

细叶龙竹(Dendrocalamus membranceus Munro),禾本科牡竹属,别名埋桑,俗称黄竹、大黄竹、小叶龙竹。主要分布于我国云南耿马、景洪等低山与河谷地区,是云南省南方比较习见的野生竹种。用作造纸原料、建筑用材、扁担和筷子等竹木制品,用途广泛,有一定经济价值。广西百色市自2007年始从云南省引进细叶龙竹进行人工苗木培育和推广种植,目前全市已完成种植逾2.67万hm2。根据调查结果,百色市各地细叶龙竹生长差异比较大,其抗寒性、抗旱性以及商品材性亟待进一步研究[1-2]。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概况

试验地位于百色市右江区阳圩镇百色茶场细叶龙竹高产栽培示范基地范围内,面积26.67 hm2,距离百色市城区20 km,地理坐标为东经106°7′~106°56′,北纬23°33′~24°18′,年降雨量1 115 mm,雨季为5―9月,无霜期357 d,年均温22.1 ℃,最低温-2 ℃,最高温42.5 ℃,日照时数1 900 h,≥10 ℃年积温6 000~7 900 ℃,河谷气候特征明显。试验地平均坡度30°,均为北坡。试验地为2011年中央财政林业科技推广示范资金项目林地,2012年1月完成造林,细叶龙竹苗木由百色市田东金荣纸业股份有限公司种苗基地提供。

1.2 试验设计

试验设3个坡位处理,分别为:上坡、中坡、下坡。在试验地的上、中、下3个坡位分别设置面积为600 m2的固定标准地,标准地内随机安排5个样带作为5个重复,样带面积120 m2(4 m×30 m)。试验地造林时间、造林密度、抚育水平、管理措施完全一致。

1.3 测定内容与方法

在上坡、中坡、下坡样地范围内,对与细叶龙竹生长量密切相关的发新笋数量、新笋平均高、新笋平均直径同时进行测定。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坡位新笋数量比较

根据试验设计和试验测定结果,细叶龙竹不同坡位新笋生长量调查结果见表1。试验地均为北坡,坡度大致相当,经试验地抽取样本的方差分析(表2)显示,细叶龙竹新发笋数量在不同的坡位无显著差异(F

2.2 不同坡位新笋平均直径比较

尽管不同坡位在细叶龙竹发笋数量上无统计学差异,但由于坡位不同,造成的土壤结构、含水率、养分、土层厚度的差异,对新笋平均直径的影响十分明显。统计分析(表3)表明,细叶龙竹在不同坡位新笋平均直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差异极显著(F>F0.01)。样本中平均直径最大为下坡(1.47 cm),其次为中坡(1.16 cm),最小为上坡(0.82 cm)。经不同坡位新笋平均直径多重比较分析q检验(表4),结果也说明细叶龙竹在上坡与下坡、上坡与中坡、中坡与下坡之间其新笋平均直径都存在明显差异。

2.3 不同坡位新笋平均高度比较

细叶龙竹不同坡位新笋平均高度经方差分析(表5)表明,不同坡位新笋平均高度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差异极显著(F>F0.01)。样本中平均高度最大为下坡(2.31 m),其次为中坡(2.21 m),最小为上坡(1.55 m)。经不同坡位新笋平均高度多重比较分析q检验(表6),结果也说明细叶龙竹在上坡与下坡、上坡与中坡、中坡与下坡之间其新笋平均高度都存在明显差异。

3 结论与讨论

3.1 不同坡位对发新笋数量的影响

从统计分析结果看,不同坡位的发新笋数量平均水平没有显著差异,其原因:一是细叶龙竹本身可能就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在不同坡位的条件下能够正常萌发新笋,坡位变化不影响(或影响极小)其新笋的萌发;二是研究的试验地造林使用的竹苗均为营养杯苗,可能是营养基质对当年新笋萌发有较大的促进作用,但随着造林时间的延长,这种作用会逐渐减弱以致消失[3-4]。

3.2 不同坡位对新笋平均直径、平均高度的影响

不同坡位对新笋平均直径和平均高度的差异是显著的,随着山坡下部、中部到上部,呈现出明显的递减趋势。表明竹子的粗度和高度受环境影响较大,山坡下部土层厚度、营养水平、土壤含水率、土壤理化性状等要优于中部、上部,竹子的粗度、高度也就更优,反之,则表现较差。因此,在细叶龙竹高产培育过程中要重视造林地的选择,尽可能选择山坡中下部造林,以降低营林成本,达到高产、高效的目的。同时还要加强抚育管理,提高经营水平,减少坡位对细叶龙竹生长的不利影响[5-6]。

总之,影响细叶龙竹生长量是多方面的,有海拔高度、气候条件、土壤状况等自然因素,也有经营管理水平的人为因素,坡位只是土壤状况因素的原因之一[7-10],要综合利用各有利因素,才能取得丰产优质高效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4 参考文献

[1] 郭瑞华.坡位对黄甜竹成活率及出笋量的影响[J].水土保持应用技术,2009(6):4-6.

[2] 郑道权,李海,姜霞,等.立地因素对撑绿竹生长的影响[J].竹子研究汇刊,2012,31(2):11-15.

[3] 黄美秀,孙穆玲,谭宏超.细叶龙竹人工林高产培育技术研究[J].林业调查规划,2011,36(5):107-111.

[4] 欧阳平,杨汉奇.我国丛生竹的培育技术及其发展方向[J].云南林业科技,2002,99(2):74-77.

[5] 吴志伟,蔡富春,王仁发,等.引种高节竹的生长特性及适应性分析[J].现代农业科技,2008(21):21-22.

[6] 林一明,林敏莉,严振良,等.景宁县山区推进笋竹产业化发展的对策探讨[J].内蒙古农业科技,2008(S1):24-25.

[7] 陈冲,董文渊,郑进,等.不同坡位对天然水竹生长的影响[J].林业科技开发,2008(2):40-42.

[8] 甘小洪,唐翠彬,温中斌,等.立地条件对寿竹生物量的影响[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2):140-146.

[9] 林维彬.坡位对毛竹立竹度的影响初探[J].亚热带水土保持,2009(3):32-33.

[10] 王海亮.龙竹适生性及产量预测初步研究[J].林业建设,2009(4):37-42.

上一篇:环氧氯丙烷改性木屑对染料脱色性能的研究 下一篇:无公害富士苹果的影响因素及栽培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