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味厌食散治疗肝郁脾虚型厌食患儿临床观察

时间:2022-10-15 03:41:46

加味厌食散治疗肝郁脾虚型厌食患儿临床观察

(1.辽宁省中医药研究院,辽宁沈阳110034;2.辽宁中医药大学,辽宁沈阳110032)

摘要:目的:探讨加味厌食散治疗肝郁脾虚型厌食患儿临床疗效。方法:应用中药加味厌食散治疗小儿肝郁脾虚厌食症260例(硫酸锌对照组82例),治疗3个月后,加味厌食散组临床有效率93.6%,治愈率79.3%体重平均增加1.2kg;身高平均增加2.3cm;防治复感儿有效率92.6%。疗效均优于对照组。治疗肝郁脾虚型厌食患儿中98例缺锌者,治疗后加味厌食散组发锌值平均升高60.05ppm,对照组平均增加39.55ppm。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显著(P<0.001)。在测试肝郁脾虚型厌食患儿的尿木糖吸收率实验中,治疗组48例,对照组22例,两组治疗后前组高于后组差异显著(P<0.05)。检测患儿的血红蛋白发现治疗后治疗组患儿的血红蛋白明显高于对照,两组差异显著(P<0.001)。结果:加味厌食散能有效地改善肝郁脾虚型厌食患儿的厌食状况,使患儿的身高和体重增加,此外对于提高厌食症患儿的小肠吸收功能及血红蛋白的含量有一定作用。结论:加味厌食散对肝郁脾虚型厌食患儿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关键词:加味厌食散;小儿厌食症;肝郁脾虚

中图分类号:CA2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3-7717(2007)05-1030-03

厌食是小儿常见的脾胃病证,以长期食欲不振,厌恶进食为特点。由喂养不当,饮食失节而致脾胃运化受纳不健听引起。本病各个年龄都可发生,以1~6岁为多见,近年来,随着城市中独生子女越来越多,发病率显著增高。对于本病西药治疗大多不理想。中医一般从健脾消食人手,笔者从2004年开始,以肝郁脾虚厌食症为研究对象,并根据中医学“脾为后天之本”、“脾主运化”、“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四季脾旺不受邪”的理论,探讨了肝郁脾虚、脾失健运易受邪的机理。

1临床研究

1.1一般资料 两组病例男172例,女170例,其中年龄最小1岁半,最大12岁,病程最短半年,最长8年。

1.2辨证依据 参考《中医症证疗效诊断疗效标准》,并结合临床拟定主要证候:厌食,甚则拒食,易发脾气,面色萎黄或(白光)白,发枯不泽,肌肉不实或消瘦,大便溏薄,或先干后稀,舌质淡,苔薄白,脉弦细。其中以厌食、消瘦、易发脾气、发枯不泽、舌、脉等5项为主要依据。

1.3西医诊断 主症厌食,分轻、中、重3度。轻度:食量较平日减少1/3,进食有厌烦感,挑食或偏食;中度:食量较平日减少一半,需强迫进食;重度:食量较平日减少一半以上,拒食,强咽则恶心。

1.4治疗方法 治疗组(260例)予加味厌食散(药物组成:柴胡15g,茯苓10g,当归15g,白芍10g,白术10g,木香8g,炙三仙各10g、炙甘草8g)。该方具有疏肝健脾、和胃消食之功,且补而不滞,消不伤正。神疲乏力重者加人参5g,胁痛胀者加佛手10g,腹胀者加厚朴8g。用法:1岁半~3岁,每次5g,每日3次;3~5岁,每次lOg,每日2次;5~lO岁,每次10g,每日3次。西药对照组82例,用0.2%硫酸锌糖浆(北京第四制药厂生产)。每次按体重2mL/kg,分3次服。疗程均为3个月。治疗前两组间的年龄、性别、病程、身高、体重、症状(面色、头发、腹痛、多汗、易感、大便、舌、脉)等分别经统计学处理,均无明显差异(P>0.05)。另外,加味厌食散组以重度为多,占71%,中度占26%;硫酸锌组以中度为多,占46%,重度占42%,两组亦有显著差异(P<0.05)。说明两组治疗前情况基本等同,有可比性。

2实验研究

①健康儿和患儿经加味厌食散治疗前后头发锌的变化以及扫描电镜的变化。②患儿经加味厌食散治疗前后尿木糖吸收率变化以及血红蛋白的变化。

3结果

3.1厌食改善情况 加味厌食散组治疗后厌食改善有效率95.3%,其中中度治愈率80%,重度治愈率72.3%;硫酸锌组有效率79.3%,其中中度治愈率37.2%,重度治愈率33.3%,两组疗效经统计学处理,P<0.01,有显著差异。加味厌食散组明显高于硫酸锌组。

3.2体重 两组治疗后体重均有增加,加味厌食散组平均增加(1.2±0.04)kg,其中体重增加1kg以上206例(占73.9%);硫酸锌组平均增加(0.8±0.06)kg,其中体重增加1kg以上37例(占40.2%)。经统计学处理,P<0.001,有显著差异。

3.3身高 两组治疗后身高均有增加,加味厌食散组平均增加(2.3±0.06)cm,硫酸锌组平均增加(1.46±0.09)cm。加味厌食散组平均身高增加程度高于硫酸锌组(P<0.001),有非常显著差异。

3.4多汗及复感 者笔者将多汗分为轻、中、重3级。治疗后出汗消失者为治愈,减少2级者为显效,减少1级者为好转,无变化者为无效。加味厌食散组治疗多汗的有效率为96.5%,治愈率为73.4%;硫酸锌组有效率为85.8%,治愈率为56.2%。两组对多汗均有较好的疗效,但加味厌食散组疗效更高于硫酸锌组,经统计学处理,P<0.01。治疗后3个月内未再感冒者为显效,感冒1次者为好转,感冒2次以上者为无效。加味厌食散组有效率为92.6%;硫酸锌组为66.5%。经统计学处理,P<0.005,有显著差异。说明加味厌食散对于防治感冒具有较好疗效。

3.5对厌食症的面 色头发状况腹痛大便不调舌脉等的改善加味厌食散组疗效均优于硫酸锌组,经统计学处理,均有显著差异(各组P<0.01)。

3.6发锌值变化 根据北京市普遍采用的发锌正常值为标准(110ppm),由北京市理化测试中心协作。在检查的肝郁脾气虚厌食症100例中,缺锌98例(占98%),其中加味厌食散组32例,硫酸锌组68例,两组治疗前发锌值均数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加味厌食散组发锌值平均升高60.05ppm,硫酸锌组平均增加39.55ppm。经统计学处理,有非常显著差异(P<0.001)。

经药性分析,加味厌食散每克锌量为0.15mg。按3岁年龄计算,加味厌食散组每日补锌量为2.25mg,硫酸锌组为224mg。故认为加味厌食散组发锌升高不是单纯靠药物直接补锌,而是通过疏肝理气健脾后,肝气得舒,脾气充盛,食欲增加,运化功能增强,使锌从摄人的多样化食物中自然获得的结果。这种不靠直接补锌而能升高发锌的方法,体现了中医的整体观念。

3.7头发扫描电镜检测 治疗前后对20名加味厌食散组患儿的头发进行扫描电镜检测,同时选择20名健康儿童头发作对照。头发取自百会部位,从根部剪取2cm,治疗前后各取1次。使用S-520扫描电镜,放大800倍。结果可见:健康儿毛发粗细均匀,毛干表面毛小皮排列为连续的鱼鳞状。毛小皮游离缘排列间距较为均匀,毛小皮游离缘多

见锐尖状结构,毛干边缘整齐。患儿治疗前毛发较细或不甚均匀,毛干表面毛小皮排列不均匀。毛小皮有破坏现象,呈斑块状或断裂,毛小皮游离缘问的间距亦不匀称,毛小皮游离缘多为钝突起结构,毛干边缘有膨起现象。治疗后毛发较疗前增粗,毛干表面毛小皮排列为连续鱼鳞状,毛小皮游离缘多为锐尖状结构,毛小皮无破坏现象,毛干边缘整齐。说明肝郁脾虚厌食症患儿治疗前头发与健康儿头发在超微结构上有较大差异,而患儿治疗后头发的超微结构则与健康儿基本相同。

3.8尿木糖吸收率 治疗前,检测48例加味厌食散组患儿的尿木糖吸收率为13.4%,治疗后为17.8%,平均增加4.4%(P<0.001)。硫酸锌组22例治疗前为14.73%,治疗后为14.1%,平均降低0.65%(P>0.5),无显著差异。两组治疗前尿木糖吸收率无明显差异(P>0.2),而治疗后加味厌食散组高于硫酸锌组差异显著(P<0.05)。说明加味厌食散对于提高厌食症患儿的小肠吸收功能有一定作用。

3.9血红蛋白的变化 检测160例加味厌食散组患儿,治疗前均数为110.5g/L,治疗后为122.4g/L,平均比治疗前升高11.9g/L,有显著意义(P<0.001)硫酸锌组77例治疗前均数为117.4g/L,治疗后为119.4g/L,平均升高2.0g/L,无显著差异(P>0.5)。加味厌食散组治疗前血红蛋白低于硫酸锌组(P<0.001),而治疗后高于硫酸锌组,两组差异显著(P<0.001)。说明加味厌食散对厌食患儿有提高血红蛋白的作用。

4讨论

通过对342例肝郁脾虚厌食症患儿的临床观察,说明加味厌食散治疗该症疗效显著。加味厌食散组260例,临床有效率93.6%,治愈率79.3%;硫酸锌组82例,临床有效率为79.3%,治愈率40.2%。两组疗效比较有非常显著差异(P<0.01)。

目前,治疗小儿厌食症尚无特效药物,西药对患儿的症状有一定的改善,但远期疗效不好,而且有很多副作用。加味厌食散立足于舒肝理气、健脾和胃,抓住了肝郁脾虚证发病的根本,为舒肝健脾的代表方剂。方中柴胡、木香舒肝理气,当归、白芍、炙甘草养血柔肝,茯苓、白术、炙三仙健脾消食。现代实验亦证明了加味厌食散能使巨噬细胞内一些酶增加,吞噬能力增强,提高人体抗病能力,对预防上呼吸道感染,特别是多次反复者疗效较好。另外,对生长发育亦有一定促进作用,服药3个月后体重平均增加1.2kg,身高平均增加2.3cm,特别是身高增长速度较快。加味厌食散对头发的改善有良好作用。头发扫描电镜治疗前后对比与临床头发改善情况相符合,表明了头发的改变与脾气盛衰有密切关系。不直接补锌,头发锌也明显升高。充分体现了中医药的整体综合作用。此外,加强疏肝健脾的功能,肝气得舒、脾气健运,尿木糖吸收率明显提高,脾气虚证候好转,贫血得到纠正。从而从临床到实验研究为中医“脾为后天之本”,“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四季脾旺不受邪”等理论提供了科学依据。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上一篇:中医专业英语的特点与学习方法 下一篇:RP-HPLC法测定佛手饮片中橙皮苷含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