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好名著阅读教学

时间:2022-10-15 03:17:10

如何做好名著阅读教学

阅读名著是学生增长知识,提高修养,丰富情感的重要途径。古诗云:“腹有诗书气自华”,一个人是否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开阔的视野、健康的情感、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与他在青少年时期读书的多少有很大的关系。所以名著阅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不容忽视。那如何做好这项工作呢?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 激发阅读情趣。 在传统的教学之中,课堂几乎成了教师的一言堂。许多教师教学完全按教参分析进行,这种千人一面,千声一腔的做法使丰富的语文教学走进了死胡同。学生对语文教育兴趣索然,课外阅读自然也就一片荒凉。为此落实名著阅读,首先要从激趣入手。中学阶段的学生,生性活泼,好奇善思,如果在名著阅读的过程中、经常开展精彩的有趣的活动,必定使参与阅读的兴趣高涨,激情倍增。例如阅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可举行“让我们的青春更亮丽”演讲会;阅读《西游记》,可举行“大话西游”故事比赛; 阅读《红楼梦》、《水浒传》可以开展自编谜语猜人名,作品中诗词背诵接力赛等等。让学生在活动中体会名著的魅力。从而与名著建起“难以割舍”的情感。

二、 传授阅读方法。当学生爱上了名著,对阅读对象产生了浓 厚的兴趣之后,他们在阅读时就会显得积极主动。就能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此时我们教师如能在阅读方法上加以指点、引导。就能使学生 的阅读不只是凭兴趣,跟感觉。而能按技法有目的阅读,从中汲取知识营养。

1、读前“释法”。在学生阅读前,教师可将一些常用的实用的阅读方法介绍给学生。比如对重点内容的圈点勾画,作批注法。对感兴趣章节的精读法,对名言、警句、诗文的摘录法。了解大致内容的浏览法。精彩片段的诵读法等等。只有在阅读前“明法”、“知法”了。学生在阅读中才会根据材料的特点和自己的需要“择法”、“用法”。也只有这种“有章可循”、“有法可依”的阅读才能真正收到事半功倍之效。

2、阅读授法。运用各种方式方法读完一本书这仅是阅读活动的第一步。至于阅后怎样来疏理自己的思想、表达自己的感悟、展示自己的收获,学生在一开始仍会盲无头绪,仍需我们教师“授之以法”;比如可以就某一专题出一份墙报,可以就某一触发点写一篇读后感,可制一些读书卡片,可以对名著进行续写或改编,可以就作品的情节结构、人物形象、语言艺术写一点赏析文字,甚至还可以到图书馆、网上查资料、作探究,尝试进行研究性写作。只要我们教师悉心授法,当好“导演”,学生是完全能在读后再上演一出出“好戏”,展露他们的阅读才能的。

三.完善评价机制。如果缺少了中肯的评价,尤其是肯定性的评价,其驱动力将大大减弱,并由此而影响到后继活动的热情和效果。名著阅读之所以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有令不行,有名无实,与缺少必要的、恰当的评价手段不无关系。所以落实名著阅读,还学要语文界的有识之士来完善评价机制。我有两点粗浅的建议。

1、以考导看。在实际教学中我们不得不承认考试对教学起到的不可低估的作用。因此,我们的命题人尤其是中考命题人就应充分发挥试题的导向作用,不仅要让名著阅读题拥有“一习之地”,还应十分注重试题的“水准”。既可考察对情节,人物的熟悉程度,也可考察精彩片段的阅读赏析;既可以对名著的感悟、鉴赏能力进行考察,也可以结合其它材料及社会实践活动进行考察。

2、以评促读。当然适应考试绝不是阅读的终极目标,阅读的根本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而语文素养的提高关键在于良好的阅读习惯,这关键在于平时的点滴积累。我们不能将阅读评价单纯理解为要学生在规定时间内读完某书并完成一系列阅读测试题,因为以这样的方式去评价学生的阅读,势必影响其对作品的情感体验,限制其感悟思考,使之对阅读产生恐惧心里,自然也就起不到发展个性、丰富精神丗界的作用。因此,在阅读评价中,我们要为学生的长远着想。要注意考察学生的兴趣、方法、习惯以及阅读材料的选择,阅读量的多少,注重评价其发现问题、探究问题、发表独特见解的能力通过评价要让学生感受到阅读的快乐、成功的喜悦,进而对名著阅读倾注更大的热情,获得更大的收益。

阅读名著,不仅可以扩大学习资源,增加语文积累,更可以使学生掌握读整本书的钥匙,获得终身受用的益处。倘若我们语文教师能将名著阅读落到实处,把学生领进精彩的语文丗界,我们就不愁学生的学习生活不鲜活,不愁学生不喜欢上语文课,不愁不能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上一篇:高中语文文言文课程有效教学探析 下一篇:谈谈布置小学语文课外作业的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