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铁建设对城市交通发展的影响

时间:2022-10-15 02:48:02

地铁建设对城市交通发展的影响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交通问题越来越突出。地铁具有快速、运载量大等优点,已成为现代城市最优的交通方式。本文先阐述我国城市发展地铁交通的迫切性和现实性,再通过分析地铁交通的优势,探究铁建设对城市交通发展的影响,再对我国城市地铁交通的发展趋势提出展望,供相关人员参考。

关键词:地铁建设;城市交通;地铁的意义

中图分类号:F570.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前言:近年来,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客运需求急剧增加,然而我国城市交通基础设施却严重滞后,城市交通环境和交通质量明显下降,一系列严重问题恶化了大城市的投资环境,限制了大城市的发展空间,成为大城市经济发展的“瓶颈”。根据发达国家的经验和交通发展的规律,大城市解决交通难题的有效途径就是发展现代地铁交通。地铁是快速、大量运送乘客的最有效的运输系统,但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发展缓慢,目前仅有少数几个城市拥有地铁交通设施。因此,在当前我国的国情下。发展地铁交通是未来城市交通发展的方向。

1.我国城市地铁交通发展的现状

我国的地铁始建于1965年。目前,我国已建成地铁的城市主要有:北京、天津、香港、上海、广州、深圳、武汉等;目前,北京地下铁道总长41.6km,天津有地铁7.4km,香港有地铁43.2km,上海地铁总长48.81km,拥有轻轨22.0km。

在我国,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进行,城市面貌也在发生变化,非凡是市政建设步伐进一步加快,力度也在不断的加大,对旧城区改造也在向纵深发展。但是旧城区一般既有各种建筑物、结构物密集,市政道路多,干扰大,改建难度十分大。由于地铁建设基本上是在地下进行,在城市的改建过程中优势比较明显,因此我国大部分城市在旧城改造规划中选择了地下铁道。但地铁建设造价昂贵,而且建设资金基本上是有地方财政承担,所以我国目前的地铁建设大部分在沿海经济比较发达的城市进行。

为了解决建设资金问题,在地铁建设中,不但采取多渠道融资,而且在技术上采取有的放矢。针对不同区域、不同地段采取不同的轨道方式,也减轻了财政上的负担。在上海市,对旧城区建筑物密集地段,以地下铁道的方式通过,而在市郊或市郊连接部,以高架铁道或建成城市轻轨的形式。南京地铁南北线一期工程是国内地铁国产化水平最高,平均造价最低的工程项目。该地铁沿主城区中轴线建设,线路全长16.9km,其中地下线长10.4km,地面高架线长6.50km。地铁沿线共设车站13座,有8座是地下车站,5座为地面车站,初期客流量为每日47.3万人次,预计约占南京公共交通客运总量的17%。

重庆是我国有名的山城,市内地形起伏大,破陡路险,建筑空间紧张,自然纵坡较大,按照轨道交通的特点,该市优先选择了高架跨座式单轨交通方式,为轻轨交通系统。该线路东起重庆市的商业中心较场口,西至大渡口区钢铁基地新山村,分一、二期建设,全线长17.54km,建成后高峰小时客运能力达3万人次左右,初期年客运量1.5亿人次,远期年客运量3亿人次。

2.城市地铁交通优势

地铁可以为城市居民提供优质快速的交通服务,地铁交通具有客运量大、速度快、安全、正点、污染小、低能耗、乘坐方便舒适等优点,已被世界城市居民所认同,通常称之为绿色交通,其优势非常明显,可以概况为以下几个方面。

2.1运量大

地铁是容量较大的交通运输工具,大载客的地铁车厢,每辆额定载客为310人,超员为410人,编组采用每列6辆。据测算,地铁单向高峰每小时载运3000至9000人次,而有轨电车 公共汽车单向高峰平均每小时载客量低于1000人次。且地铁受天气影响较小,可以不分昼夜的全天候服务。

2.2速度快和正点率高

地铁通常实行全隔离或大部分隔离的措施,列车运行时受外界干扰少,因而正点率高。国内地铁列车的最大行驶速度为120km/h,运营速度为30-40km/h。

2.3污染少

交通运输排放的废气是大气污染的主要来源,而城市废弃的主要排放源是汽车,地铁采用电力牵引,污染少。而且地铁车站和线路深埋于地下,振动的噪声对于外界的干扰较少。

2.4方便舒适

列车的发车间隔时间是衡量列车的方便性指标之一。地铁的发车时间间隔为2min,发车间隔时间非常短,给人们出行、工作、购物和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2..5安全性好

所以的地铁系统都是封闭运动的(即完全专用通道)。交叉干扰少,因而安全性比公共汽车和有轨电车要好很多。

3.地铁建设对城市交通发展的影响

3.1地铁将增强城市各主要集散点的可达性

当地铁的“十” 字线路网实现时, 它基本上能覆盖多个交通小区和主要集散点。在这些主要集散点间乘用地铁的人单向出行平均约节省很多时间,并可避免路口塞车的困扰, 提高了可达性。

3.2地铁将提高人们的出行质量

人们对出行方式的选择不仅仅着眼于节省时间,也考虑到费用,但更高的追求是舒适和安全。当前我国人民的出行意愿正由需求型向舒适机动型过渡。近几年不少特大城市公共汽车和专线车的客运量逐年增加就是一个很好的证明。未来的地铁系统容量大,密度高,车站美观实用,环境匹配和谐,车厢内实行空气调节,再加上优质的服务,会使乘坐地铁的这段行程变为短暂的休息和享受。且相对于公共汽车来说,地铁的拥挤程度较低,这样就大大提高了人们的出行质量。

3.3地铁将改善城市的客运交通系统结构

目前我们城市的客运交通系统主要由自行车交通、自用机动车交通及各种容量的公共汽车、轮渡交通等组成。一个城市的客运交通系统结构包括了它们的比例、配置及衔接关系。所谓的合理的系统结构就是在对应于总目标和环境约束的条件下,实现其要素集、相关关系集及层次分布上的最优结合。简言之,就是充分考虑到这些出行方式的需要与可能,使之各得其所。随着地铁的投入运营与发展,不久的将来我国的城市交通系统结构将达成一个稳定的合理结构,充分发挥系统功能和实现较高的功能效率。

4.城市地铁交通系统发展展望

经过对现阶段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现状的分析,在今后我国的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规划与建设中,应该处理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关系:

4.1处理城市地铁交通系统与城市其他交通的关系

地下铁道虽然有运量大、干扰小、快捷、方便、安全的特点,但它也只是城市交通网络的组成部分,因此城市地铁交通系统的建立,一定要与城市其他交通系统相协调。如在超大城市,建立环型加十字型的城市地铁交通骨架,在省会城市建立环型、十字型、一字型的城市地铁系统骨架,充分发挥城市地铁交通大运量、高速的特点,满足人们出行需要,非凡是城市上下班时间客流量大且集中的特点,做到及时疏散的目的。而在城市地铁线路的中间区域,应该充分发挥城市市政道路优势,完成近距离客流运输的需要。

4.2按不同地带采用不同的形式建立城市地铁交通系统

在同一座城市,由于经济、文化发展不平衡,人口密度不一样,工、农业布局不一样,建筑规模不一样,按目前的行政区划,一座城市有市区与郊区之分,同时,由于不同形式的轨道系统,造价也不一样,为了减轻城市地铁交通系统对财政上的负担,在市内建筑物密集地带,如街坊、商业区、工业区、商务区等地带,以地下铁道的方式通行,虽然地铁建设费用较高,但对既有建筑物、市政道路的影响较小,拆迁量小,不单独占用土地,所以在寸土寸金的城市中心地带,优势很明显;同时,在运营阶段,与其他交通设施互不干扰;无噪音,无污染,这在城市公害被广泛重视的今天,显得更有意义。

4.3加大轨道交通设备的国产化程度

我国地铁建设的费用,大部分靠地方财政提供支持,而地铁费用组成中,设备费用占很大的比例。在我国,除北京地铁是由我国自行设计、建造的外,其他城市的地铁建设,大部分技术和设备主要依靠于进口,造成了建设、维修、运营成本昂贵。所以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基本上都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建立,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在更大范围的发展。

近年来,随着对引进技术的学习、消化、研究、创新,我国在轨道的关键技术和设备上有了突破,如行车速度为200KM/H的子弹头机车已研制成功等,在上海明珠线、广州地铁二号线、南京地铁及深圳地铁等项目的设备国产化率预备达到60%~80%,使地铁每公里的造价由原来的8亿元人民币降低到4亿5千万人民币,轻轨每公里的造价仅为2亿5千万元左右,地铁车辆费用从进口的190万美元降到40万美元,随着设备国产化率的提高,大大的降低了地铁建设造价,同时,在我国其他经济相对落后的城市,建立城市地铁交通系统,将为期不远,这样促进了城市地铁交通系统在我国更广范围的发展。

5.结语

城市地铁交通系统,是未来城市交通体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特别是在超大城市、大城市解决交通拥挤具有很强的优势,具有广阔的发展市场。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眼光来看,无论目前是否拥有地铁系统,在大城市总体规划的时候,都应把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纳入规划之列。同时,把地铁交通系统与其他交通系统综合考虑,使之相互协调,共同发展,使城市的整体交通体系更加科学、更加完善,更好的服务于市民,更好的为城市的经济建设服务。

参考文献:

[1]邹南昌,轻轨交通在我国城市交通中的发展前景[J],城市,1998(04).

[2]鲍维千,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选择[J],都市快轨交通,1997(04).

上一篇:浅谈建筑电气工程自动化与应用 下一篇:电网工程 1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