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实验和多媒体成为初中化学的双翼

时间:2022-10-15 02:18:39

让实验和多媒体成为初中化学的双翼

摘 要: 新课程标准倡导“学生的发展观”,倡导学生主体地位的凸显、学习兴趣的激发、习惯的养成、能力的提高。这些目标的实现,教学有效辅助手段的使用起关键作用。本文论述实验和多媒体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有效运用而激发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的主要策略。

关键词: 初中化学 实验 多媒体 有效教学

初中化学教学中长期沿袭和实施应试教育,走灌输教学的老路,使化学教学在新课改下发生异化,仍然突出“重书本知识”、“重理论学习”,轻化学与生活的关系和对生活的影响;重知识轻技能;重知识轻情感和意志培养;重结果轻方法;重试题分析,轻观察、解释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和现象的能力培养等,使化学教学仍然处于低谷状态和低效现象。

为改变低效行为,笔者在教学实践中进行了探讨,认为多媒体和化学实验可以成为化学教学的双翼,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学习动力,为有效课堂的创建推波助澜,走向高效。

一、化学实验,为课堂增添活力

1.巧用实验,激发学习兴趣。

在初中化学教学的第一课,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是教学的主要目的。这一节课成败的关键在于教师的引导和激趣。激发兴趣的方法很多,笔者认为实验法是行之有效的好方法,尤其是化学的第一课,用魔术性质的实验,可以营造乐学的浓厚氛围。

如“魔棒点灯”、“清水变牛奶”、“烧不坏的手帕”等实验,让学生目瞪口呆、瞠目结舌,随之兴奋,学好化学的欲望油然而生,比教师讲解学好化学的意义要有意义得多。

2.学生实验,提高综合能力。

化学实验从实验类型看,有演示实验和操作实验之分。操作实验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增强合作意识,强化创新意识和创造力。

学习《溶液的形成》时,探究“物质溶解与水”的实验,通过这个实验可以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创新实验能力。如引导学生探究这个实验,需要什么实验器材,准备哪些实验材料,预测想得到什么结果等,然后让学生自主实验或合作实验。在一个试管里加入20ml水,水中放一块蔗糖,用玻璃棒慢慢搅拌,并注意实验现象的发生(蔗糖颗粒逐渐变小,最后慢慢融化而消失),再分析实验结果:形成均一、稳定的溶液。

再如对于“溶液的形成”学习中的“溶质与溶剂的关系”的理解,化学实验是必不可少的关键一环,通过实验有助于学生对这一概念的理解。

在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2ml~3ml的水,分别加入1~2粒碘或者高锰酸钾颗粒,再在另两支试管中加入2ml~3ml的汽油,再加入1~2粒碘或者高锰酸钾颗粒,再震荡并观察实验现象。要求学生完成实验现象的记录:

通过亲自动手实验,观察和对实验现象的分析,溶剂与溶质的关系的枯燥理解化为直观的现象、理性的分析,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在实验中感受化学的魅力与趣味性,激发学习化学的热情。

3.实验法,体现化学的生活化。

生活化教学是陶行知先生的重要教学理念之一,也是化学学科的特点,化学与生活密不可分、息息相关。因此,化学教学中体现生活化,引进生活实例,有必要且重要。

如学习“金属的化学性质”,可以生活化问题引起学生的注意:黄金饰品中的假货常常鱼目混珠,社会上的不法分子常常以黄铜冒充黄金进行诈骗,因为,仅从外形上二者极为相似,很难辨别。那么,请设计一个实验,鉴别真假黄金。这样的问题富于生活化色彩,将学习的金属性质与实际生活和实际运用而巧妙联系起来,唤起学生的探究欲望。

二、运用多媒体,给课堂增趣加味

1.利用多媒体巧设情境而自然导入。

学习《金属的性质》时,教师可以用多媒体展示金、银等一些饰品图片,让学生观察金、银的颜色,并与生活实际相联系,金、银的颜色是不变的,而引导学生:金银放置在空气中而颜色不改变,说明了什么问题?引导学生说出:空气中的主要成分有O2,Fe、Al等容器容易变颜色和腐蚀,是因为和O2容易发生化学变化,而金银颜色不变化,可以得出结论:金银不与O2发生反应。

2.借助多媒体的动画演示,让学生感知实验的全过程。

一些化学实验需要的时间比较长,一些化学实验不能在课堂上展示,如有毒气体的制作等,此时,多媒体的动画演示功能非同小可。既可以展示实验全过程,又可以避免污染的发生。如“生活中常见的盐”时,对于NaCl的制取过程在初中化学45分钟课堂上是没法完成的。通过多媒体的展示,可以让学生观察到食盐制取的全过程。再如利用多媒体可以展示钟乳石与石笋的形成,既解决了时空问题,又促进了视听结合,引发了探究欲望。

3.网络媒体的使用,拓展学习方式。

网络技术的发展为学习提供了更广阔的平台,利于学生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发展能力,强化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学习“生活中常见的盐”时,食盐用途很多,可是学生仅知道食盐的调味功能,对其他用途知之甚少,因此,课后,以“食盐的妙用”为课题,鼓励学生利用网络资源查阅并搜集整理信息,制作资料卡片,课堂上再展示。教师重点引导学生从医疗、卫生等方面总结氯化钠在食品、医疗等方面的用途。

总之,实验及以现代媒体为主要教学手段的化学课堂教学,旨在改变学生被动学习的方式,重在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注重学习方式的转变、学习兴趣的激发、注意力的吸引,同时拓宽学习范围,打破时空限制,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地位,增强课堂教学趣味性和实效性,成为化学教学的双翼。

参考文献:

[1]洛桑单增.关于多媒体与初中化学教学[J].读与写,2014,23.

[2]朱红,李树友.初中化学疑难实验的改进与创新[J].化学教育,2013,5.

上一篇:“五步三查” 教学模式课堂评价策略初探 下一篇:浅谈职业中学美术教育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