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小学生的创造力

时间:2022-10-14 11:57:52

如何提高小学生的创造力

创造力是人们进行创造活动的一种特殊能力。创造力的核心成分是创造性思维,其中发散性思维,形象性思维和直觉性思维更是创造性思维中最富有创造性的成分。创造力的培养不仅有利于学生充分的表现自我,展示自己的才华,而且也是学校教育不可忽视的重要培养目标之一。那么如何通过语文教学与训练,使学生掌握创造性思维的策略,以发展其创造性思维呢?

一、 凭借语文教学中的创造性因素,发展学生的求异思维

(一) 教学中运用发散性思维方式提问

语文教学中,教师的提问是促进学生进行思维活动的最直接的手段。因为学生的思维往往从问题开始,教师提问的种类不同,对学生思维的促进作用也是不同的。课堂中如何进行提问,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呢?

运用发散性提问方式,要求学生尽可能产生多而新的想法。主要运用的方式“除此之外,还有那些?”“如果…… 那么会怎样?”等,重在启发学生多方面、多角度进行思维操作,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例如:《我看见了大海》一文中写河子上街串门以后,变得开朗、自信了,“她不再忧郁,开始和小朋友一起交谈、游戏,甚至还独自进商店买东西……”此时,我引导学生发挥想象,河子除了交谈、游戏、买东西之外,还可能有那些变化?同学们有的说河子当了孩子王,有的说河子面对陌生人不再躲避,有的说河子自信地背着书包去上学了……总之,学生调动了已有的生活经验,较合理地发挥了想象,填补了课文的空白。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求异思维得到了训练,思想感情得到了陶冶。

(二) 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

在传统教学中,教材乃至教师授课的内容,往往都被学生认为是完全正确的。事实上是被教材或教师授课的教学内容禁锢了思维,因此,教学中随时和学生讲明,教材或教师授课并不总是正确和完善的,鼓励学生解放思想,积极地发现问题。这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独立性、批判性,加深对学习材料的理解,而且也是对发散性思维的一种促进。例如:在教学修改病句的练习时,我放手让学生来独立完成。学生投入积极,争论此起彼伏,气氛热烈。尤其这句“小刚光荣地加入了少先队员。”一个同学说“光荣”错了,因为做了好事才光荣。马上就有人反对,说加入少先队也是光荣的,光荣没有用错,错的是“少先队员”应该把它改成“少先队”,“少先队员”指人,“少先队”指一个集体。所以应该是加入少先队。此时,我马上给予表扬,因为和标准答案一样。这时,我问有不同看法吗?一个同学站起来说我有不同看法,说少先队员可以不改,把“加入”改成“成为”。这样就成了“小刚光荣地成为了少先队员”虽然他原因说的不是很正确,但我依然把他大加赞扬。同时告诉学生要相信自己,有什么不同的看法或疑问要大胆地提出来。

二、 注意培养学生的创造性人格

如果说,创造力仅仅是为创造性的发展提供了潜在的可能性,那么,只有当它与创造性人格相结合时,才能使创造性的发展成为现实。作为语文教师在教学中我尽可能做到:(1)保护儿童的好奇心。心理学研究发现,好奇心与创造性的发展存在着显著的正相关性。不仅对儿童,就是对科学家的调查研究也发现,好奇心既是发明创造的源泉,又是创造性活动赖以进行的重要动力。(2)解除怕犯错误的心理。学生怕犯错误是阻碍独创性发挥的一个重要因素。学生往往会因为怕犯错误而不去尝试,从而失去发挥其创造性见解的机会,因此要解除他们怕犯错误的恐惧心理。(3)鼓励学生向有创造性的人学习。小学生模仿尝试的欲望极强,让学生与有创造性的人接触或讲一些爱迪生、居里夫人、达尔文等科学家的故事,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染,这对学生创造力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三、 创设有利于学生创造力发展的环境

(一) 努力构建校内外沟通平台

社会、学校、家庭等因素极大的影响着学生的创造力。家庭气氛严肃,过分要求孩子服从,孩子的创造力就差;家庭气氛民主,家长有意培养孩子的创造力,情况就好得多。学校教育过分重视纪律的规范,学习中过分强调答案准确的标准,也会影响儿童创造力的发展。因此,民主、宽松的环境将有利于学生的发展。所以要努力加强校内外联系,与家长多联系,多交流,使创造性成为一种生活方式,学生自然可成为富有创造性的一代。

(二) 创设宽松的学习环境,给学生更多自由发挥的空间

小学生创造力是一个受多种因素制约的复杂的动态进程。教师应给学生提供更多的自由发挥的空间。要尊重学生与众不同的疑问和观点,给学生留出一定的时间让他们从事一些具有创造性的活动,为学生提供自由选择的机会,允许学生在自由探索和实践中提出自己独到的见解或看法。从而,使学生远离穷追猛打式的提问,冲破“标准答案”的藩篱,能够用心读书,用心思考,有所知,有所悟,有所发现。

总之,要发展学生的创造力,要有良好的环境,同时要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能够独立自主的进行学习。作为教师也要努力学习,接受新的教育思想,做一个有利于学生创造性发挥的教师,教学中要充分利用教学中的有利因素,创设条件,设置情境,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上一篇:高中语文阅读课教学制约因素与对策研究 下一篇:新课程标准下高中思想政治课“问题设置”的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