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位性Q波心肌梗死特征的探讨

时间:2022-10-14 11:34:06

【摘 要】目的:探讨和分析等位性Q波在心肌梗死中的特征与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3月~2012年5月年我院收治的260例临床资料较完整的心肌梗死病例的心电图。结果:260例心肌梗死病例中,有221例表现为典型的病理性Q波;有27例变现为非典型改变(等位性Q波),占全部心肌梗死的10.4%。另外12例QRS波群无明显变化,仅ST段弓背性抬高。等位性Q波的表现形式及出现频数为:R波降低(包括胚胎R波)17例;R波切迹3例;胸前R波递增顺序改变4例;出现Q波1例;原有Q波加深2例。结论:心电图中的等位性Q波和病理Q波对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有着同等重要的作用,所以必须引起临床工作者的重视。

【关键词】肌梗死;等位性Q波;特征分析

临床上所有的心肌梗死,并非都能表现出典型的病理性Q波,一部分患者只是出现一些其他不典型心电变图化,而这些变化即为等位性Q波。目前,在心肌梗死的临床诊断过程中,患者心电图中的等位性Q波和病理性Q波有着同等重要的作用,均可作为诊断心肌坏死的重要依据。近几年我院对所收治的心肌梗死病例心电图中的等位性Q波进行了全面的数据分析和临床观察,为临床的诊断提供很好的依据。针对这种情况,本文回顾性分析了自2004年3月-2012年5月年我院收治的260例心肌梗死病例的临床资料,总结出等位性Q波的一些典型特征,现将其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 选取我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共260例,男性179例,女性81例,年龄35~87岁,其中,在前壁中(包括前间壁和广泛前壁),心肌梗死者131例,下壁心肌梗死者104例,多部位心肌梗死者20例,高侧壁者5例。其中患者全部的诊断结果均由临床与心肌酶学检查密切结合进行分析和证明。

1.2 观察的方法 分析和研究患者检查得到的所有心电图,仔细观察其心电图中QRS波群的变化。其中病理性Q波具有以下典型特征:IQ波出现在正常不显示QR或QS波群的导联。IIQ波时限超过0.04秒。IIIQ波电压大于同导联R波的四分之一。若有QRS的变化而无典型Q波出现则为非典型或等位性Q波,包括R波降低,胸前导联R波递增顺序改变,新出现小Q波,原有小Q波加深。心电图ST段弓背性抬高。

2 结果

本组除了221例表现为典型的病理性Q波外,有27例出现非典型改变(等位性Q波),占全部心肌梗死的10.4%。另外12例QRS波群无明显变化,仅ST段弓背性抬高。等位性Q波的表现形式及出现频数为:R波降低(包括胚胎R波)17例;R波切迹3例;胸前R波递增顺序改变4例;出现Q波1例;原有Q波加深2例。

3 讨论

3.1 等位性Q波的研究意义 通常情况下,病理性的Q波是临床判断心肌梗死的最可靠的指标,因此要求临床医生具备快速和准确地辨别病理性Q波的工作能力。但是由于人体内还存在有等位性的Q波,会极大地增加诊断心肌梗死的难度。所以等位性Q波的研究对心肌梗死的临床诊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临床工作者必须给予充分的重视。目前,心肌梗死的类型分为QII波型和非Q波型两类,而Q波心肌梗死并不包括等位性Q波所引起的心肌梗死[ 1 ]。

3.2 来源观察 等位性Q波,全部来源于非Q波心肌梗死病例,与病理性Q波有着相同意义。

3.3 等位性Q波表现形式 (1)R波降低(包括胚胎R波),即能够反映出以R波为主的正常导联,包括V5、V6、I和aVL等[2]。若其相对应的部位出现心了肌梗死,则病理性Q波就不会再出现,而只表现为R波振幅的降低,当动态观察某导的R波的幅度呈进行性下降时,是诊断心肌梗死较可靠的指标;(2)R波切迹在QRS波群初始40ms的R 波上出现大于或等于0.05mv的顿挫或者切迹,为其对应的部位出现心肌坏死的典型特征[3];(3)R波递增的顺序发生变化。一般情况下,R波正常的幅度是从V1-V4方向递增,若递增的顺序发生无规律的变化,甚至完全消失,往往提示有心肌坏死的情况出现;(4)在某些导联出现的小Q波,虽然没达到病理性Q波的宽度和深度,如V1、V2导联,如能排除右室肥厚、左前分支传导阻滞,通常提示前间壁心肌梗死[4]。而进展型Q波是患者在相同条件下原有Q波所导联而成的,若Q波出现3性加深、加宽或无Q波导联而出现Q波等情况,提示有心肌梗死发生(必须将电极位置固定,排除操作因素的影响);(5)Q波正常幅度的顺序发生异常,人体左心室导的正常QRS波群通常都会带有小Q波,顺序是从V4-V6逐步递增,如出现违反规律的,则应引起高度警惕;(6)正常小Q波消失,在肢体导联I aVL和左胸导V5-V6正常时其QRS波群起始部可以有小Q波,若小Q波消失或减弱,同时排除掉其他的原因,如预激综合征和左束支传导阻滞等,则提示为室间隔心肌梗死[5]。

4 小结

通过此次研究能够看出: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心电图中,经常会出现等位性Q波。在26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有27例出现了非典型改变(等位性Q波),占全部心肌梗死的10.4%。其中以 R 波丢失的最多,其次是进展性的 Q波,且部分的患者甚至同时符合等位性Q波的多个判断指标。所以等位性Q波与病理性Q波有着同等重要的临床意义,均可作为诊断急性心肌梗死的重要依据。此外,由于心电图中等位性 Q波的敏感性较强,故特别适用于无 Q波或极早期心肌梗死的临床诊断。

参考文献

[1]张文博.心电图诊断手册[M].第4版.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10, 3-15.

[2]黄婉.临床心电图学[M].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 6-36.

[3]向光录.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电图改变与其并发心律失常及死亡的相关性分析[J].中外医疗,2011,(3):65-67.

[4]何雯,王梦洪.心电图诊断急性心肌梗死的进展[J].江西医药, 2010,45(5):494-495.

[5]彭慧萍,肖彩宏,林钊,等.强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35例临床分析[J].现代医院,2012,4(12):7-8.

上一篇:老年髋部骨折围手术期的内科处理分析 下一篇:中药联合针灸治疗骨质增生的临床效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