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思想品德课堂彰显生活的光芒

时间:2022-10-14 10:35:59

让思想品德课堂彰显生活的光芒

新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理念就是生活化。如何从学生的生活实践出发,践行新课程的生活化理念,就成为我们特别关注的一个课题。作为一线教师,我在生活化课堂的探索和实践中也有一些感悟,下面就如何让思想品德课堂彰显生活的光芒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关注生活,整合课堂教学资源

课程资源支撑着课程的实施,教师在充分利用教材资源的同时,应充分关注学生生活中的有效资源和直接经验。学生的感知、体验都是难得的教学资源,在课堂上及时有效地使用这些资源,会使思想品德课精彩纷呈。为此教师需要:①关注学生的精神生活。把学生真实的精神生活引入课堂,必能引起他们的共鸣。②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学生来自不同的家庭,他们的社会背景、生活阅历、思维方式、交往范围等都存在很大的差异,如果把这些差异利用起来进行教学,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如学习《与人为善》一课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一教学内容的时候,我设计了“如此换位思考”的情境――源自学生真实生活的事件:一个学生因为课间活动热了,于是拉开了北边的窗户,呼呼的北风刮乱了同学们的课本,许多同学对此表示反对。这个同学就反驳说:“你们都不能换位思考吗?”这一生活资源的使用在课堂上引起了学生的强烈反响,他们针对此事纷纷发表自己的见解,由此加深了他们对换位思考的理解,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③关注学生的群体生活。思想品德课承担着学生品德形成、行为养成等多方面的培养目标,其中一些目标的达成,需要学生在群体的生活中去体验感悟、逐步养成。因此,群体生活也是重要的教学资源。

二、挖掘生活,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

思想品德课关注的是学生的德育发展,离开了生活的德育培养,就是缺乏生命品质的道德教化。只有从学生的生活需要出发,与学生的生活经历和经验相联结的道德教育才有意义,才能将知识转化为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智慧,提升学生的生活品质。因此,注重教学内容设计的生活化,是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更是学生德育发展的内在需要。思品课的情境化教学旨在通过情境创设,引导学生做出思考和选择、体会道德要求,增强其道德判断力,提升其道德水平。生活化的情境最能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为此:①教师要学会倾听,做生活的有心人,真正走进学生,走进学生的生活。只有了解学生生活的教师才能创设出符合学生生活实际的教学情境。生活化的情境设置要求教师在平时多注意了解学生的生活热点,搜集学生的关注点,并努力将学生的关注点与教材的知识点有机结合起来,在课堂上创设出生动的生活情境。②情境创设要典型,要贴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教师要在对学生生活经验进行挖掘、提炼的基础上创设出一个有利于激发学生思考、提升学生能力的生活化场景,要让学生在教学情境的引领下,通过反思、交流、讨论、互动,深化认识,提升道德水平。

三、体验生活,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

新课程改革倡导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恰恰是学生每一种生活经验的获得方式。就像学骑车,你虽把骑车的技术熟记于心,但若不经过几次摔倒,不歪歪扭扭地练上一阵,就很难在路上骑多远。初中生的感性认知能力较好,所以思品课教学就应该引导他们充分感受生活情境,让他们在生活化的课堂学习方式中获取知识、提升能力、明晰价值取向。为此:①教师要克服传统的灌输方式,创设条件,鼓励和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自我体验。“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学习,特别是思想品德的学习,尤其需要学生在具体教学情境中获得道德的认同。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把知识教学和能力培养寓于课堂活动中,用生活化的课堂活动引导学生的认知转变和德育发展。学生在具体的教学情境中通过思考、体验所形成的正确认知远比教师的简单传授印象深刻。②教师要相信学生,赋予学生更多的主动权,积极尝试小组合作学习和课堂探究学习。生活本不是一个人的事情,生活经验的获得也多是对群体经验的分享,所以思品课教学也要关注学生群体的教育价值。当今社会,学生获取信息的方式日益多元化,而课堂也不再是学生获取知识的唯一渠道,所以教师应努力适应时展要求,充分相信学生,把学生学习的主动权还给他们,使其成为学习的主人。

四、回归生活,在教学目标的定位上应学以致用

学习是学生生活的有机组成部分,思品课教学既要来源于学生生活,也要回到学生生活中去,让学生体会到学有所用。为此:①教师要学会放下架子、低下身子,通过与学生平等的沟通,准确地把握学生的德、智发展水平,充分了解他们对思想品德课教学的需要。②教师要统筹课程三维目标,科学规划课堂教学,让学生学有收获。新课程改革特别强调三维目标的实现,所以思品课教学在进行知识教学的同时,更要关注学生能力的培养和价值观的形成,而统筹三维目标的最佳载体就是学生的生活。思品课就是要引导学生在生活化情境的活动中,认知生活、感悟生活、学会生活。

总之,我所理解的生活化课堂,不仅是一种教学模式,更是一种教学理念。这种理念倡导教学从生活中来、在生活中进行、最后回到生活中去,目的就是要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这既是新课程改革的需要,又是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作为教师,要做生活的有心人,关注学生的生活,真正使教学生活化,让课堂彰显生活的光芒,使学生在生活中求知、在求知中生活。[S]

上一篇:新课程理念下如何实施思想政治课程教学 下一篇:新课程理念下初中地理案例教学的应用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