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标准合作的绩效评价体系研究

时间:2022-10-14 10:09:25

技术标准合作的绩效评价体系研究

Research on Evaluation System for Technological Standardization Cooperation Performance

Gong Yanping;Shi Shuangming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Changsha 410083,China)

摘要:文章通过对企业技术标准合作绩效的影响因素分析,在基于TOPSIS方法的基础上建立企业技术标准合作绩效的评价体系,进而为参与技术标准合作的企业提供决策参考。

Abstract: Based on TOPSIS approach, this article established an evaluation system for technological standardization cooperation performance by analyzing its influencing factors, which can provide decision-making reference for firms.

关键词:技术标准化 企业合作 绩效评价体系

Key words: technological standardization;business corporation;performance evaluation system

中图分类号:G307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1)21-0008-01

0引言

技术标准合作与网络化发展已成为技术标准竞争的主要趋势,基于技术标准合作的网络成为推动整个技术创新网络发展的重要形式,并呈现出国际化的特点。在实践上,争夺技术标准主导权的战争已经从单个企业间的竞争转变成为多个企业和组织间纵向和横向的合作与竞争问题,而企业之间良好的互动与合作关系成为技术标准成功确立与扩散的关键。

1技术标准合作的内涵

目前,关于技术标准合作还没有统一的、完整的概念和定义。国内外学者们从不同角度对此进行了阐述。Farrell J.和Saloner G(1985)认为技术标准合作是以技术标准为纽带,共同协作研发和推广技术标准为目的而形成的战略合作关系。Richard N.Langlois(1998)则提出了基于技术标准进行链接的企业间由于经济上的互补性、由共同的技术标准关联的各种市场参与者之间的关系构成的网络――“虚拟网络”。孙耀吾等(2006)认为高技术企业技术标准合作网络是高技术企业在推出、创新或共同主导技术标准的过程中,为了获得相关资源和技术,提升技术标准竞争能力,以互联网信息技术为支撑,通过契约关系或在反复交易的基础上,由于经济上的互补关系而与其他企业或组织形成的彼此信任、长期合作、互利互动,并不断改进和优化的合作关系网络。它包括了主体制造商、供应商、消费者之间的纵向合作关系,主导企业与其竞争对手及互补品生产商间的横向关系,及与服务提供商、政府、标准组织、研究机构和其他组织之间的支持和协作关系。

参考国内外学者的观点笔者认为:技术标准合作是指企业在推出、创新或共同主导技术标准的过程中与其他企业或组织形成彼此信任、长期合作、互利互动,并不断改进和优化的合作关系网络。它包括了主体制造商、供应商、互补品生产商、消费者之间的纵向关系,主导企业及其竞争对手间的横向关系,及与服务提供商、政府、标准组织、研究机构和其他组织之间的支持和协作关系。

2企业技术标准合作的评价指标

绩效是指主体开展某一行动后它的目标实现的程度,其内容主要有行动结果和效率。结合本研究,企业技术标准绩效的评价包含效益与效率两方面内涵,一方面指效益评价,即企业技术标准合作对成员企业所带来的各种影响,它具体又包含两个方面:各合作参与企业的合作目标完成程度和整个合作组织的目标达成程度。通常情况下单个参与企业的合作目标完成程度与企业合作组织整体的目标是一致的,但是也可能出现两者成非正相关的情况,因此应分别予以考虑;另一方面指效率评价,即合作组织完成企业合作目标的效率,它同样需要考虑单个参与企业的效率及整个合作组织的效率。

要全面地分析技术标准合作绩效首先必须理解技术标准参与者企业间相互作用的动因与机理。

由于企业技术标准合作伙伴成员间的目的或合作形式不尽相同、成员投入资源不同等原因,成果价值难以量化。本研究拟从两个角度考察企业技术标准合作绩效:客观绩效和主观绩效。客观绩效即企业绩效合作中的客观的不受主观标准影响绩效,主要包括技术创新速度、标准确立进度、标准扩散广度、参与企业品牌提升度等,主观绩效则指受人主观影响较大的绩效,主要包括合作满意度、合作目标达成程度等。

其中技术创新速度以“天”为单位,为成本型指标,越小越好。标准确立进度、标准扩散广度、参与企业品牌提升度、合作满意度、合作目标达成程度则均为效益型指标,越大越好。另外由于各参与合作企业与对技术标准合作组织的贡献程度不同,可考虑设立“对标准合作组织贡献率”这一修正指标,来消除不同规模合作企业对绩效考核体系带来的偏差。

3评价指标体系建立

本文研究的目的在于通过建立一套评价方法来综合评价技术标准组织的绩效,从而为企业技术标准合作的合作伙伴选择、伙伴关系强度、合作机制与合作结构等方面提供决策参考。合作伙伴选择决策问题的评选架构涉及到成本和效益这两类相互冲突的评价指标,因此易出现不相容互相竞争的情况,进而导致无法找出一个能够同时满足所有指标的方案。因此必须找寻能够处理评价指标之间竞争的方法,TOPSIS是能够处理这一问题的重要方法。

考虑一个有5个企业{C1,C2,C3,C4,C5}构建的技术标准合作网络{C1,C2,C3,C4,C5},本研究从前文所述的6个指标来评价企业的合作绩效,正如前文所述由于各个企业目的与合作形式并不相同,因而指标在各企业的权重并不相同,企业Ci指标的权重依次为{Wi1,Wi2,Wi3,Wi4,Wi5, Wi6},且各指标权重和为1。在实际应用中评价指标的赋权主要采用层次分析法指标的,同时结合专家问卷调查结果来确定。具体评价分为三步:①利用TOPSIS方法,计算各个合作参与企业在六个指标下的加权平均得分;②将各企业的加权平均得分值Ai乘以各自的修正指数Pi的结果Ai*Pi;③对各企业的合作绩效进行排序。

本研究所建立的技术标准评价体系有两个方面的优点:一是该评价体系充分注意到了各参与合作企业合作动机与目的的不同。由于不同企业参与企业合作动机不同,其合作绩效的侧重点也就不同,从而其绩效评价各指标的权重也就不同,为不同企业不同指标设立了不同的权重,充分考虑了各企业的自身特点。二是充分考虑到了不同规模与功能的合作企业为技术标准合作所作贡献的不同,通过设立修正值Pi,降低了不同企业规模与功能这一影响因素对合作绩效评价带来的偏差。

参考文献:

[1] Stanley M.Besen, Joseph Farrell. Choosing how to compete: strategies and tactics in standardization. Journal of Economic Perspectives.1994,(2):117-131.

[2]孙耀吾,韦海英,曾德明.高技术企业技术标准合作网络与质量互动模型.科技进步与对策,2006,1:81-85.

[3]柳玉鹏,李一军.基于决策者偏好信息的合作伙伴选择决策模型. 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2009,(3):602-605.

上一篇:基于SWOT分析的鄂西北国际医疗旅游发展战略研... 下一篇:宝鸡市城区多方言现象探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