腔镜下小儿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小儿疝气86例临床分析

时间:2022-10-14 09:46:54

腔镜下小儿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小儿疝气86例临床分析

摘要:目的: 观察腹腔镜下小儿疝囊高位结扎术在我院86例小儿疝气中的治疗效果及临床分析。方法 :选取86例我院2013年2月~2014年2月期间收治的疝气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3例。其中对照组采取传统开放小儿疝囊结扎术,观察组采取腹腔镜下小儿疝囊高位结扎术。两组患儿就术后恢复情况及治疗有效率进行比较,观察是否存在差异。结果: 两组患儿在不同手术方法下经过治疗后统计发现,观察组患者采用腹腔镜手术治疗总有效率为92%;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开放手术方后治疗总有效率为70%,两组疗效存在显著性差异 (P

关键词:治疗效果;小儿疝气;开腹手术;腹腔镜手术

小儿疝气临床又称小儿腹股沟斜疝,为小儿外科手术常见的病症之一。该病是由于小儿出生后,腹膜鞘状突关闭不全导致腹腔内的小肠、网膜等进入,形成疝气。研究表明小儿疝气发生率为1-4%,男孩是女孩的5-10 倍,早产儿发生率则更高。该病的自愈率不高,故临床多推荐手术为主要治疗方法 [1]。随着医疗水平不断发展,传统开放手术方法由于创面大,腹部影响多,恢复慢等缺陷影响,部分患儿术后恢复效果不甚理想。而腹腔镜下进行腹部手术因其创面小,腹部影响少,恢复时间短等优势受到广泛认可。现对我院2013年2月~2014年2月见收治的86例疝气患儿,观察患儿在不同手术方法下,临床治疗效果进行评估,现将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儿科2013年2月~2014年2月就诊的腹股沟斜疝患儿86例,平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3位患儿。所有患儿通过B超等影像学检查均符合临床诊断标准[2] 。观察组患儿采取腹腔镜下小儿疝囊高位结扎术,患儿年龄在1~5岁之间,平均(2.51±1.03)岁,其中男30例,女13例;对照组患儿采取传统开放术式,患儿年龄在1~5岁之间,平均(2.42±1.20)岁,其中男33例,女10例。本次观察对象的选择排除患儿中有严重脏器损伤、近期有严重感染者。所有患儿家属均在知情同意情况下经卫生部门上报批准后进行研究。两组患儿就不同手术方法后临床疗效及恢复情况进行对比,两组患儿性别,年龄方面均无差异具有可比性。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1.2.1对照组:

术前对患儿行血四项常规及心电图等检查,排除手术禁忌症患儿后行静脉全麻术。施术者确定手术切口后用龙胆紫标记,采取常规高危结扎术,常规消毒铺巾后逐层切开皮肤及外斜肌腱膜。具体常规详细方法参照《外科学》,术后持续对患儿进行预防性使用广谱抗生素输液一周左右,预防切口感染[3]。引流管保留,包扎创面。

1.2.2观察组:

患儿术前禁食6-8h排空小便后采用全身麻醉,应用针式腹腔镜采用美国进口腹腔镜设备及消毒灭菌合格的腹腔镜手术器械包。在脐下缘闭合行成气腹(气压定为8-12mmHg=0.133kPa)便于手术野区暴露,观察患侧及对侧内环口情况。采用全麻和静脉复合麻醉取头低足高位,手术一共有两个小切口和一个小戳孔双侧疝有两个小戳孔。一个切口在脐皱褶处,另一个切口在脐旁 3cm,切口长度均为 0.4cm,小戳孔的位置在患者内环口的体表投影处长度 0.2cm。用巾钳于脐两侧提起腹壁在脐皱褶处作一皮肤切口刺入气腹针建立人工气腹。气腹压力3岁以下 8-10mmHg;3 岁以上 10-12mmHg。置套管插入腹腔镜脐旁切口进操作钳腹腔镜下找到患侧疝囊内环口在内环口,体表投影处戳孔,先后从同一戳孔穿入带线雪橇针和钩针,与操作钳配合分别缝合内环口内半周腹膜和外半周腹膜各一针左右。具体操作为 带线雪橇针把缝线带入腹腔。钩针又把缝线从腹腔带出如此反复操作在内环口形成一荷包缝合。戳口处皮下打结内环口即被关闭解除气腹结束。手术因切口较小无需缝合,如为双侧斜疝或术中发现对侧隐性内环口未闭可在对侧内环口体表投影处再戳一小孔依上法再作一荷包缝合即可。手术期间期间严密观察两组患儿的临床症状 ,记录下患儿的术中反应。

1.3疗效判定

两组患儿在不同手术治疗下,术后进行恢复情况与治疗总有效率进行对比。 好:手术后,患儿症状明显好转,无并发症;一般:治疗后,患儿症状有改善,并发症少;差:治疗后,患儿有严重并发症,生活受到影响。

1.4 数据统计方法

采用数据处理统计SPSS15.0软件,计数资料使用x2检验,计量资料使用t检验,以p

2 结果

2.1两组患儿病情均得到改善,对照组总有效率为92%;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0%。总有效率存在差异,及术后感染、止痛药使用等相关指标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

表1 患儿恢复情况对比(n=43,例)

表2 两组患儿术后感染、止痛药使用等相关指标比较表(n:例)

2.2两组患儿在不同手术方法治疗后,观察组无一例复发及线结反应、无医源睾、仅一例出现阴囊血肿;对照组患儿出现2例复发及线结反应,无医源睾,5例出现阴囊血肿或积液。

3讨论

近年来随着微创技术的日益成熟及先进设备的引进,一些传统手术逐渐步入微创化。腹腔镜术也被应用于小儿疝气的治疗中。其以创口较小,术后痛较轻,住院时间缩短等优点被广大患者接受[4]。多数小儿疝囊菲薄极易撕裂且剥离疝囊时对精索血管损伤大,解剖应十分仔细。有时难以寻找,容易损伤精索血管与输精管和神经提睾肌,造成局部血肿术。后出现不同程度的阴囊肿胀疤痕粘连和局部皮肤麻痹。有的还会导致萎缩,如误切断输精管还会降低患儿成年后的生育能力。应用小儿微型腹腔镜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的最大优点是行缝扎内环口时,毋须破坏腹股沟区解剖结构、不破坏提睾肌、不游离精索、因而可避免血管神经损伤。我国针对小儿疝气经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的案例报道越来越多,据相关研究表明,腹腔镜下疝囊高位结扎术可降低该病的复发率及术后止痛药使用情况。是治疗小儿疝气最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通过本次研究两组患儿在不同手术方法下经过治疗后统计发现,观察组患者采用腹腔镜手术治疗总有效率为92%;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开放手术方后治疗总有效率为70%,两组疗效存在显著性差异 (P

综上得出,腹腔镜下小儿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小儿疝气,创伤小,恢复快,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及应用。

参考文献:

[1] 郭伟,邓宁,王佾等.经脐单孔腹腔镜下小儿疝囊高位结扎术的临床应用[J].临床小儿外科杂志,2012,11(5):360-361,363.

[2] 刘翰林,朱雄文.腹腔镜下小儿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体会[J].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2014,(6):546-548.

[3]潘运龙.外科学.[M].2012年8月第1版.暨南大学出社,2012.283.978-7-5668-0145-6.

[4] 刘海金,刘潜,曾祥福等.改良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J].第二军医大学学报,2011,32(6):654-657.

上一篇:某部334名人员健康查体危险因素分析 下一篇:鹿寨县1~18岁人群麻疹、A 群流行性脑脊髓膜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