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园共育,促进幼儿发展

时间:2022-10-14 09:36:30

家园共育,促进幼儿发展

【摘要】家庭教育是幼儿教育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影响教学效果的关键环节,所以建立有效的家园共育体系,是促进幼儿更好的发展的有效途径之一。本文从创立互动式家长学校、开展家长接待日活动、建立家园互动平台等方面浅谈家园共育的途径,同时略微谈及幼儿老师在与家长沟通中要注意的一些方面,如与家长保持平等关系、发现孩子优点等。

【关键词】幼儿 家园共育 促进发展

《幼儿园工作规程》中明确指出:“幼儿园应主动与幼儿家庭配合,……共同担负教育幼儿的任务。”由此可见幼儿教育对家庭教育的依赖及其明显,只有幼儿教育与家庭教育很好的配合才能更好的促进幼儿的发展。

一、促进家园共育的几条途径

1.创建互动式家长学校。一般的家长学校几乎跳不出专家讲、家长听的圈子,基本上属于单向灌输式,忽略了家长的主体地位,家长的参与性普遍较低。所以,开展家长活动的主题一定要具有吸引力。首先经过充分的问卷调查,从家长感兴趣的话题入手,确定吸引家长的课题;其次在活动中,围绕课题引导家长讨论。

2.积极开展专题访问式的家长接待日活动。为了增加家长与教师之间的沟通和联系,进一步提高家庭教育的质量,可利用双休日推出了专题式的“家长接待日”活动。

3.开展生动活泼的亲子系列活动。从儿童社会性发展的特点来看,儿童社会性情感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与家庭成员的交往。如通过举办小小运动会,孩子与他们的父母一起训练参加亲子竞赛游戏;举办新年自助餐,每一位孩子的家长都倾注全部的爱心,制作精美的佳肴,与全班的孩子、老师一起分享;举办联欢会,家长与孩子的表演配合默契,博得阵阵掌声,亲子游戏让人捧腹不已。

4.建立家园互动平台,促进家园沟通。(1)家园沟通的“小灵通”——《家园联系册》。在教学实践中通过建立《家园联系册》这一媒介,把家长与幼儿园紧紧联系起来互相沟通,交流教育孩子的经验和思路,互相配合共同对孩子进行全方位的培养,收到了良好的效果。(2)“假日宝宝”记录表的平面互动。通常每逢放假,幼儿园总以书面形式发给家长通知,向家长提出配合的有关事项。整个过程,幼儿园是发令者,家长是被动接受者,没有一种平等探讨、对话式、参与式的交流和互动。经过反思,发现根据孩子的差异,与家长沟通后为每个孩子量身设计具有个性化的假期宝宝记录表,然后请家长共同实施,这样更有利于幼儿在假期里持续发展。开学了,孩子们带着假期宝宝记录表,自豪地向老师和同伴诉说自己的成长与进步。我们也听到家长的反馈:一份小小的记录,比家长的说教更管用。同时,我们还设计了双休日的宝宝记录表,鼓励家长图文并茂地记录孩子的点滴变化。(3)家长QQ群聊天室、育儿博客等信息化互动。我园还建立了家长网络QQ群聊天室,用网络来向家长反映孩子的情感、行为、表现,随时就孩子存在的问题与家长商讨解决的方法,这样的联系方便又快捷。

二、幼儿老师在与家长沟通中要注意的几点

1.尊重家长、与家长保持平等关系。在家园交流中,老师在很多时候是处于主导地位,这是可以理解的,但是主导地位不等于可以忽视家长的感受,主导地位并不意味着老师的评价是绝对正确的。因为评价一个儿童进步与否,不仅要进行横向比较,而且还要进行纵向评价,同时还应根据孩子发展的个性差异进行比较,这样才能得出比较客观的评价。而对于这些,家长也有权利进行评价和总结,所以老师要学会尊重家长,以平等的态度来对待家长,尊重他们的人格与观点,耐心、虚心、诚心地听取家长的一些合理有益的建议,努力营造一个平等、轻松、愉快的交流环境,这样家园才能保持协同一致。

2.发现孩子的优点,赏识并肯定孩子。对于每位家长来说,都期望自己的孩子是优秀的,希望得到别人的肯定与赞美,并从中获得愉快的心理体验。哪怕老师一点微不足道的称赞,都会让家长感到高兴,而这种高兴的心情会转移到对待孩子的态度上,如亲亲孩子的小脸,说“你真棒!妈妈真为你感到高兴”。而这种奖赏性的行为和语言,在一定程度上又促进了孩子继续努力。同时由于这种肯定优点的交流能够使家长保持一种轻松的、自信的、愉快的心情去面对老师,并且会主动向老师提及孩子目前仍存在的一些不足,期望得到老师的指点与帮助。在家园交流中,难免会谈到孩子的缺点,这时注意巧妙使用语言会起到异曲同工之效。首先要先扬后抑,即要先肯定孩子的优点,然后再点出不足,这样家长才易于接受。其次,要避实就虚,即不要一开始就切入正题,而是先谈其他方面的事情,待家长心理趋于平静的时候再自然引上主题。

家园之间沟通的最佳境界应当是:教师和家长是朋友,家园之间是亲邻,在这充满友谊和温暖的世界里,家园相互团结,相互支持,共同为幼儿的健康成长提供双重保障。幼儿园要敞开心胸与家长建立多纬度、多形式的家园沟通,以调动家长参与教育教学工作的积极性,使家长主动配合教育教学工作,想幼儿之所想,思园里之所思,尽全力配合幼儿园的教育工作,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毅龙.陈鹤琴教学法[M]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2]陈鹤琴.家庭教育[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5).

(作者单位:苏州市高新区天都幼儿园)

上一篇:生物教学中如何指导学生阅读 下一篇:地理探究式教学初探